关欣
摘 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通过实践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明确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四种途径: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树立教师威信,修炼良好的师德。
关键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诸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明确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一、深刻理解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在《师说》中韩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孔子的学生对他既敬仰又尊重,他和学生亲密无间,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古代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期,師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一)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指教师和学生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求教师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反对专制和不平等。教师不能挖苦学生、嘲讽学生,武断、粗暴地对学生下评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民主平等是师生关系基本要求中的核心要求。有了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向师性。
(二)尊师爱生
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就是尊师爱生,这是古代教育不能实现的。尊师爱生,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所表现的尊敬和信赖,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而且在这两方面中,我认为爱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教师的爱就会结出学生尊师的果实。
(三)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接纳、包容、协调一致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等。
师生之间能否心理相容,对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有很大的影响。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一定能使教和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否则必定影响教育活动。
(四)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师对某个问题的把握可能是较好的,但是学生的领悟和体验也可能更适合自己的经验和水平。教师通过来自于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措施,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也就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是必然。但只要我们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坚持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学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就能拥有美好的师生关系。
二、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老师拥有什么样的师生观,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型教育观让我们明确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看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也就是说要抛弃历史上唯心的、不正确的师生观。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观,才能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塑造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才能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理念基础。
正确的教育观,让我们明确了: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主导者,还是服务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还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行为中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促进发展。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
真正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在交往中发生、体验和表现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基本要求第一要义是民主平等,就是政治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是师生混为一体,老师要有老师的尊严、威望和信誉,也就是说要有教师的威信。学生要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教师威信很重要。
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养:首先要修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深层原因是来自于教师的公平公正,无私奉献和爱教乐教。其次是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曾经有人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有人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成为长流水”。说明教师广博知识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再次要修养教学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生对教师喜恶度的调查”中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是“课上得好”,就是说作为一教师要提升教学本领,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芬芳的魅力。
(三)加强师德修养,以爱心牢固师生关系
加强师德修养就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努力修养自身品德,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的楷模。同时坚持廉洁从教,爱心从教,修养良好的教师师德。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内化了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在与学生平等交往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教师威信,同时修养良好的师德,师生关系就会如花绽放!
参与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