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载玉
摘 要: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地位越来越显著,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普遍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一线化学教师面临的紧迫教学任务。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重点探索了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物质,促进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门自然科学,而初三化学课程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点和开端,其教学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1]。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传统的初三化学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改进与革新以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当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教师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当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制度,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追求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初三化学课程来说,其还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因此教师在初三化学课堂中往往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这就导致初三化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十分沉闷枯燥,教师的教学活动无法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2]。
2.学生对化学课程缺乏足够兴趣
一方面初三学生大多已经步入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课堂上常常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从而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叛逆和抗拒情绪;另一方面化学是一门理科类课程,其内容大部分是单调的公式、定理和规律,而多数学生在初三之前又缺乏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機会,化学基础整体都比较薄弱,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化学学习,无法完全投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长此以往,初三化学课堂就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平台。
二、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课程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巨大魅力和乐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举例:厨房中常用烧碱清洗油污厨具以及被蚊子叮咬后涂抹肥皂水可以有效减轻痒痛感,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课程导入,拉近学生与化学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际用处,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适当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比例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包含许多实验操作内容,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因此要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适当增加化学实验的教学比例,通过实验的动态场景来再现课本上的静态知识,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多样性。比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章时,其涉及物质之间的转化等较晦涩复杂的知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等化学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来验证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3.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
近年来,多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因此要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一方面可以节省黑板板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直观展示化学课本上的抽象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的奥妙”这一章时,学生仅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构成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PPT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分子、原子以及离子等基本微粒的图像和运动变化形式,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难点,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语
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其应当直面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在教学方法上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以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蒋功旺.巧“串”知识点,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5(15):125-126.
[2]郑新华.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6(15):168-16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