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女
摘 要: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人文关怀在语文课堂上是对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题的理解与尊重,撇开文本的所谓“个性解读”将是一种对人文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人文”最严重的失落。基于一堂课的评析,阐述阅读课应重视人文关怀,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个性解读;人文关怀;核心素养
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直是一篇让无数教师既欢喜又头痛的经典教材。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后,有感动也有反思。对自己课堂进行了尝试,有颇多收获,不吐不快!
感动于这位老师粗犷外表下细腻敏锐的心思。老师对小说的理解是独特而又深刻的,教学设计则更是下了一番功夫,整堂课环节推进流畅合理,让人称叹。一开始简单认识作者,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动的语段阅读,既节约了时间,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体验。然后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目,明确了小说的主基调:感伤,沉重。接着抓住文本最后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引导学生品味感受英子的变化,从一个天真、幼稚、任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镇定、坚强、懂事的“大人”,而这样的变化与很多人的离、失,尤其是最亲爱的爸爸的离世有关,她的成长有着一份哀愁、一份沉重。最后,在老师感人至深的一段读后感言中结束课堂,但余音未了,它引起了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成长的思考,使得课堂有厚度,又有了深度。
亦感动于该老师品味语言的力度。无论是题目的“落了”,最后一句中的“再”,还是文中副词、语气词、形容词、动词等,甚至是词序、句序,都是老師敲打品味的对象。不仅如此,老师的语言品味还时时伴随朗读,集体读、单个读、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多种形式的读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更可贵的是朗读不是作秀,而是切切实实地做到了品中读,读中品。学生经过了这样的朗读,内心足以能安放小说作者以及作品人物的情感了。
能欣赏到这样精彩的课堂,聆听到学生真实的独特体验,感受到这位老师细腻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很感动。但感动之余,也有问题浮现出来,它时时敲打着我的灵魂,也影响着我的语文阅读和教学,那就是: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该怎么体现?
首先我想这样的文章是适宜安置在恬淡、闲适、安静的课堂上的,是不适合让学生去热热闹闹去读、开开心心去说的,否则我们是不尊重作者的情感,不尊重文字本身传递的信息的,让学生用心体味人间的至爱亲情,不至于要落泪,最少也应该读出英子的伤痛,发出些唏嘘的叹息,这样才能为英子的成长而由衷欣慰,进而将心比心,学会珍惜身边的关爱。
可惜在这节课上我只听到了学生的慷慨陈词,偶有几次的动情,如朗读题目时学生读得伤感,欣赏影片片段时的凝重、动容,也被之后响亮激昂的朗读,被老师激情洋溢的语言,被之后的“咬文嚼字”给支离了。我想如一开始,学生一走进教室,便能听到舒缓、哀伤的乐曲,一份忧伤的情感在心中升起,饱满、凝重使人含泪;如教师的声音能轻些、深沉些、少些,用无声的或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课堂的情感力度将更深重。
另外,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一是成长的淡淡哀愁。这篇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的就是林海音童年时在北京的一段经历,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由一个稚嫩、脆弱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小大人。文中有浓郁的忧伤,这忧伤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和情感来体现显得格外纯净动人,因此也格外让人心痛。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她人生的最美丽时刻,最爱她的爸爸走了,是她小小人生中最大的灾难,她的幸福童年就这样被生生地夺走割裂。多么沉痛!她就这样快速地成长起来,坦然镇定得像个老练的大人,尤其是读到“英子喃喃地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让人悲伤,也让人深思:所有的成长都是一场告别,人一辈子就是行走在“消逝”中,生命的真相就是无数的离别。所以文章的忧伤便有了很好的依托。二是爸爸浓浓的爱。英子的爸爸在她的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爸爸要求英子“闯练”,希望英子长大,他的鞭打、他的硬逼都是出于对英子浓浓的爱,而这份爱也让英子“不恨”,让英子快速成长,也就是说在英子的成长中,爸爸的影响最大,最亲爱的爸爸的离世才是她长大的最大因素。所以我认为这堂阅读课,教学内容是爸爸的关爱和成长的沉重,教学重点则应放在品味爸爸的关爱、帮助上。
这位老师进行了自己的个性解读,将重点放在了成长的哀伤和沉重上,而对于爸爸,基本放在了众生相之中,将爸爸置于许多人的离失之中。这种由于主题定位不准导致文本解读的偏差,使得学生不能很好进入文本,读得自然也就不深入、不投入了。
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课文的生气和活力。还给课文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本来面目,再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去发现文本、感受文本,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我们渴望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我们是否也该给予别人真诚的人文关怀,而这关怀在语文课堂上首先应该是对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题的理解与尊重,撇开文本的所谓“个性解读”将是一种对人文的误解。语文阅读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生活,体味作者的感情,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坤.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和重塑[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刘晓惠.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课堂的构建[J].赤峰学院报,2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