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2019-04-25 11:36李兵兵
新课程·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大纲公民

李兵兵

2015年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我本着锻炼提升的目的参与到了这次活动之中。一个多月的准备让我这个走上讲台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受益匪浅,随着课程的最后上传,此事也算画上了句号,我也对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有了新的看法,现将课后的反思整理如下。

一、历史课在新教育形势下的优势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社会素质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国家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塑造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公民形象成为近几年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而国家也把这项长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校教育之上。《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而这个要求与教育部2002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精神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新大纲的制定是充分参考了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实际的情况,从教育史发展的角度看,历史学科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民族情感的主要阵地。“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者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查;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民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这样的特点,让历史学科在新教育形势下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历史课在新教学形式下的一些思路

在确定选题之后如何充分结合《大纲》精神,通过巧妙的设计,用多元化的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我的工作重点。越来越多的名师对新课标的领悟在不断加深,周常森老师就提出新形式的历史教学要力争做到四化即“生命化”“学术化”“思维化”“技术化”。其中“生命化”又是课程的最高原则。在笔者看来,所谓生命化就是关注人,关注人的成长,尤其在新授课中,如何在把主干知识讲清的情况下,更多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关键,因为要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人的发展,无疑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更容易达成这一目的的。确定这一思想后,笔者不断求新、求变。《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由于目标清晰和现实贴近,很受展示课的青睐,可以说从自由女神到科幻电影,从奇闻异事到时政新闻,各种各样的导入、线索都被用过。鉴于此,笔者将时间投入阅读中,从一些学术著作中寻找线索和思路,希望站在巨人的肩上看问题,这也是迎合目前“学术性”历史课的要求。最后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关于美国的制宪会议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包括当时美国先贤们认识到的问题,会议上的唇枪舌剑,最后的妥协和宪法签订都非常详细。当时我的感觉是如获至宝,如果能把这些细节插入课程之中,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我认为历史是由许多生动的故事、无数鲜活的细节组成,然而教材受篇幅限制,剥离了无数故事和许多精彩细节,只剩下一个苍白的骨架,大量新的历史细节的运用可以丰富我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历史课在新教学形式下的误区

在试讲之后,我自己就发现了问题,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处理非重点细节上,课堂虽然热闹,但知识点的测试效果以及重难点的探究效果却很差,所有的结论基本上都是由我说出来的。同组的前辈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课走进了历史细节教学的误区,即大量使用细节而忽略主干,看似内容很多,但很多关键问题如蜻蜓点水根本没有讲透、讲清。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没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更别提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花了大时间的制宪会议,学生除了看先贤们“吵架”,没有任何民主方面的感悟。有一个前辈教师更是直接问我:“新课标,你看完了吗?”

这些意见让我茅塞顿开,也开始重新审视《大纲》,在之前我只关注了大纲中新和变,而没有关注到历史教学的基本功,“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四、总结

在前辈老师的帮助之下,我最后处理了细节与主干的关系,抓住主干,丰富枝叶,在细节中选出一个和本课主旨贴近的点——“妥协”这一民主机制,进行重点讲解力争做到“一叶障目”。最后获得了一些肯定。

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准备,我对新课标有了一次深入的认识。课改走到今天,可能絕大多数的教师都遇到过,如何处理“新”与“旧”问题,以我浅见,这其实是一个如何用新思想解读旧问题的问题,我觉得“新瓶装旧酒”不一定是贬义的,关键是你的“旧酒”是否是“好酒”。新课标让历史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强调与充实,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时代优势,在此指导思想之下,充分灵活起来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细节,让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得到培养,用学科能力去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让公民意识透过他们的学习和思想萌芽和发展,这才是新课标的真正目的。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历史课大纲公民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论公民美育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