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04-25 11:42孙爱玲梁军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效果

孙爱玲 梁军涛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环节中,借助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效果,有效的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风险防范式护理;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編号】1005-0019(2019)07-009-02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医疗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在具体的护理环节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风险事件,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1]。护理人员各项操作不合理,会影响患者康复。护理风险是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环节中形成的一些对患者有害的因素,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结合患者治疗的情况,告知患者治疗中注意的内容,及时协助患者用药,对设备和病房及时清理和消毒。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其一,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中,应该提升风险防范的认知,在对患者病情观察和掌握的基础上,对护理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要加以预防。针对给药和具体操作环节,应该格外注意。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其二,完善防范意识。科室内要定期进行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教育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接受每一项挑战。在应急事件处理中,提升护理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使护理操作流程更加规范[3]。相关仪器每天都应该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护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性能非常了解,可以非常娴熟的进行各类设备的操作,防止设备操作中产生各类失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其三,护理人员要提升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性,在护理记录中要详细的描述护理过程,对设备的维护和清洁进行记录,并定期翻看自己的护理记录,从而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其四,科室内应该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4]。科室内应该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劳逸结合,防止护理人员在超负荷工作情况下出现操作失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确保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在各类护理记录书写中应该做到具体。科室内应该通过具体的奖励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五,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内要定期开展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其法律观念。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当风险事件发生后,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法律合理的处理相关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结合各类意外情况和给药失误等,分析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采用%进行计数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合X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照

观察组中出现操作风险事件的概率为8.70%,其中操作不规范的发生率为4.35%,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2.17%,护理记录不规范的发生率为2.17%;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09%,其中操作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为10.87%,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35%,护理不规范发生率为6.52%,给药问题发生率为2.17%,皮肤压疮发生率为2.17%。可见,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48%,对照护理满意度为78.26%。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在护理工作中开始展现各类问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流程不够规范都会产生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在整个护理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护理风险事件非常频繁。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而且患者一般都是慢性病,要长期接受治疗。患者对病情的预见性不足,导致科室内的死亡率非常高。如果护理风险发生就会产生各类医患纠纷,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不能提升。因此,科室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护理管理中产生的各类风险。为了有效的进行各类风险的防范,提升护理质量,在护理中应该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给药和设备操作环节中强化风险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发生率。在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护理中,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预见能力,有效的识别各类潜在的风险,提升护理人员对各类风险的判断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有效的规范,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科室内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护理能力,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在护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蒋泽沾.风险评估与防范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313+316.

[2] 王海燕.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措施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181.

[3] 石雪松.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综述[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197-198.

[4] 王立娜.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2):75-77.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