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在赵孟頫的诗句中,济南的美景以大明湖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大明湖的对岸,有一处景美僻静之地,“情至最深处,便是百花洲”。
2017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芙蓉街—百花洲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如今,重修后的百花洲已初步完成“传承好老城肌理和城市文脉”的规划与构想。泉水叮咚,古街古韵,百花洲内花枝摇曳。都市人渴望的“诗意的栖居”,在老济南重现。
诗情画意百花洲
“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加有趣。”老残初进济南府赞赏的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百花洲片区。
百花洲,又名小南湖,历史上的百花洲水域面积是很大的。据《历城县志》记载,以前游人在百花洲上船,进入大明湖。在湖中纡折行进一程水路,经过汇波楼出北门,划进小清河直达华山脚下。
曾巩曾题诗赞叹百花洲的美: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岸边弱柳临风,水中碧莲映日,百花洲的水来自南面不远处著名的珍珠泉群,清澈的泉水从珍珠泉涌出,经玉带河轻轻柔柔流入这里,向北穿过鹊华桥,就进入了大明湖中。
如今,百花洲片区位于明湖路南侧,东起县西巷新坊巷,西临百花洲,南至后宰门街,北和大明湖相望。作为明府城保护改造地试点项目和打造明府城第一期工程,百花洲片区是贯穿明府城东西、南北两条旅游主线的关键节点,是延续城市历史的主脉。
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区域,明府城改造工程的进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一期改造项目的百花洲更是重中之重。2011年,百花洲街区开始进行恢复性整治。2014年11月,百花洲等三个济南市街区入围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2015年,济南市规划局启动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6年6月1日,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实验性开放。
情至最深处,便是百花洲。走在百花洲,漫步在老旧石材铺就的条石路上,目睹周边古朴典雅的青砖黛瓦的房屋建筑,泉水人家民俗馆、泉水豆腐博物馆、芙蓉馆老戏楼……穿梭在那条条畅通的清幽窄巷、柳荫遮掩的深院、流水淙淙的泉畔,看锦鲤活泼畅游水里,听悠悠的乐声低徊浅唱,随处可见的清澈的泉水映照着老济南的曾经。
七组四十二栋近五千平方米的建筑,每个院落都有不同民居风格,甚至相邻的两组建筑之间都是不同的立面表现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城文化、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北方园林文化等凝聚于此,百花洲魅力独特,风韵无限。最具济南韵味的历史格局和建筑风貌在百花洲得到保存。
柳烟、古巷、老屋,当年刘鹗所见的老济南风貌,在百花洲重现。
“济南院子”承载传统文化
泉城济南的老街区构架历来都是“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百花洲一带的街巷也是如此。
百花洲周边汇集了众多历史悠久的街道、小巷和名人故居以及公共建筑。芙蓉街、舜井街、曲水亭街、后宰门街、珍池街、贡院后墙街、西更道街、将军庙街……
一座座明清之后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为老城区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位于西更道东侧的珍珠泉大院,曾是历经200多年的清代山东巡抚衙门;寿康楼街上的题壁堂,是山东乃至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戏楼;题壁堂西侧的升阳观(吕祖庙),构成了一组始建于金代、扩建修缮于明清两代的道教建筑群;芙蓉街北首的府学文庙,布局严谨壮观,是创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的文化胜迹;鞭指巷上的陈冕状元府、将军庙街西头的天主教堂、曲水亭街与后宰门街交会处的基督教堂,都是城区丰富历史的生动写照。
泉水人家民俗馆是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最早开放的项目之一。这是一座完整的北方四合院建筑,也是典型的旧式济南民居院落。走进大门,再过二门,站在院子中间,迎面是面南背北的正堂屋,两边为东、西厢房。三个房间按时代顺序布置成了三个展厅,分别展示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地域风情的老照片和老物件,集中再现千年泉城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和市井民俗风貌。
像民俗馆一样,百花洲街区修复的建筑,每个院落都按照不同民居风格进行了独立设计,并且在相邻的两组建筑之间设计了不同的立面表现形式,使这里形成了凝聚老济南民居多样性独特格局的济南院子群落。片区内的老建筑,像民营报社旧址、吴家南纸店等都被精心保留下来。一部分建筑已经按原来的业态进行恢复,再现当年场景。
全程参与了百花洲片区整治工程的民俗专家张继平表示,百花洲虽然地处济南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但修复过程却没有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选择,坚决保留了最具济南韵味的历史格局和建筑风貌。在保护老建筑的同时,采用符合济南民居特色的工艺和设计,采取“修旧如故”的审慎方式,在保持老城风貌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古城片区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济南古城泉水人居和谐相生的历史特色。
非遗背后的“文艺复兴”
百花洲畔,沿着曲水亭街向南走不远,拐到古香古色的后宰门街,沿着石板路,垂柳依依之间,是一间间非遗店铺。百花洲,已成为济南非遺文化聚集地,承载着老济南城的文明记忆。
“艺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为民众享用的工艺品。”这是在工业时代早期,英国艺术家、设计师威廉·莫里斯就提出的倡议。
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将设想变成现实。2018年9月13日,济南百花洲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揭牌,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第一家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利用城市中心的集聚作用以及济南泉水文化的地域背景,充分聚集非遗资源和人才,共同挖掘发现传统工艺在生活美学上的创新点。工作站成立后制定并开始实施传统工艺资源研究与出版、系列展览推广、传统工艺设计研培和普及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计划,使百花洲工作站成为非遗的集中展示地、城市文化集聚地和旅游目的地。
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曾辉表示,在历下区政府支持下,工作站正在策划和探索新的模式,希望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传统工艺项目中来,希望通过这些创新项目,有效实现企业、政府、学界、社会以及市民群众的多方合力,提升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造血能力,让非遗之美真正地转化为生活之美。
非遗效应与民俗活动构成了百花洲的新看点,古街古韵无缝嵌入百姓日常生活,更成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初,百花洲就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元宵节当天,百花洲北广场有旱船、毛驴等民间扮玩,以及传统曲艺演出、舞龙舞狮、鼓子秧歌;南广场推出了第四届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后宰门街有写春联和年货展销活动,芙蓉溪沿岸设置了非遗民俗市集;泉水人家民俗馆举办了济南图记——明府城影像展以及大型情景剧《雨荷情深》。
从“年味”到“文化味”,从最初的以“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为核心的老济南心灵家园,到以“传统工艺、曲艺、研学”为特色的文化IP,百花洲已经成为省城研学高地和天堂。老城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