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性

2019-04-25 00:09莫少云
关键词:课堂教学

莫少云

【摘要】  “创设乐学情境”,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教师必须创设乐学的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本文分别从语文教学的导入在快乐中进行,文章在快乐中朗读,语句在快乐中赏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创设乐学情景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乐学情景 课堂教学 课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076-01

但丁说:“科学的入口是地狱的入口。”学习是艰难的,每个时代都要承担每个时代的苦难,不能拒绝属于这一时代的职责与痛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习的方式,变苦为乐,变作业多而不累,变任务重而没有负担。正如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就像盐,直接食用,肯定难以下咽。但是,一旦把道德教育“溶”入平常的教育工作中,烹制成美味的“汤”。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进去。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课在快乐中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重视挖掘课文中的乐学因素,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创设的乐学情境中引入新课。

我在教授《鸟的天堂》这一课时,第一次我运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课文描绘了巴金先生来到新会看到的大榕树以及群鸟纷飞的情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课上完之后我发现这样的导语缺乏吸引力和启发性,平平淡淡的语言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后面的教学效果。第二次我教授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导语:“生机勃勃的大榕树,一群群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鸟在飞在叫,同学们一定很想去欣赏一番。今天,让我们跟着巴金先生一起,到新会的鸟的天堂去看一看……”(接着老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导语创设了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假设以旅游者的身份和作者一起游览鸟的天堂,让学生对视频的内容产生真切感,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眼前展现出碧绿、茂盛、奇特的大榕树和到处都是鸟声、鸟影,学生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取得较好的课堂实效性。

再如,我在教授《飞夺卢定桥》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卢定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卢定桥的险要。接着巧妙地提问:“假设你站在卢定桥上,低头看着湍急的河水,心里感到怎么样?”;“前有敌人阻击,后有敌人追兵,战士们来到天险的大渡河边,怎么想呢?”;“为什么要想到夺桥?表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设疑激趣,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带着悬念,兴趣盎然地开始了细读课文的过程。

二、文章在快乐中朗读

“出于口而入于耳,感悟于心而动于情。”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创设乐学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加强理解,对文中的情感体味得更加真切,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更为主动。

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爱玩、爱表演、模拟性强等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以有趣、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乐于学习的动力。如教学《狼和小羊》、《群鸟学艺》等课文,我采用戴头饰、配音乐、做动作、模拟动物语声特点和角色情感等方式,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上就常常是笑声、掌声不断,学生在乐学情境中愉快地掌握了课文朗读的技巧。再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启发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革命先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指导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朗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无比自豪的语气朗读:“中国共产党万岁!”使学生进入了以读激情,以情悟义的感情朗读中,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课堂实效性。

三、语句在快乐中赏析

无论是美丽风景,还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或美好的事物,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示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根据教材本身的内容,设置富有感染力的乐学情境,并以此展开赏词析句,达到理解课文的学习目的,这样做可以变艰苦的语言学习成为饶有情趣的乐事。

如《海滨小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地一味单调的讲解,的确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我是这样教的:首先,出示一句话“榕树很大,叶子很密。”然后引导学生与课文原句比较,分析异同点,再结合形象具体的插图理解“一棵棵”和“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等语句的含义。生动得法的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乐于参与的状态,体会了运用语言的精妙,积累了好词佳句,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实效。

我在教《月光曲》课文中的“波涛汹涌”一词时,并不满足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形容波浪很大。而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理解“波涛汹涌”的意义。我是这样设计情景的:播放视频《月光奏鸣曲》中最激昂的乐段,使学生仿佛面对大海,听到巨大的波浪互相碰撞的声音,品味出“波涛汹涌”在文中的内涵;通过让学生欣赏贝多芬演奏的该乐段的壮美,使他们联想到波浪滔天的大海,感受“波涛汹涌”的气势浩大。这样的乐学情境,从感知到理解,受到了扎实的品词析句的训练,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我在教学《荷花》一文时,特意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最优美的一段录制成配乐在课堂上播放,以“荷花美”这一中心词组织教学,由欣赏进入课文阅读,,赏析文中的美词佳句,创设体验美,进入美的境界,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创设乐学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实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就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