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祖超 朱文宗 刘斐雯 等
[摘要] 目的 观察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自愿参加试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31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10.16±2.33)分,对照组(14.98±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12.29±3.31)分,对照组(16.50±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续命汤能明显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续命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中医證候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5-01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Xiaoxuming decoction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enrolled. 3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routine treatment. The other 31 patients a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Xiaoxuming decoc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4 weeks. Afte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NIHSS score and TCM syndrom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IHS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10.16±2.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4.98±2.8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CM syndrome scor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2.29±3.3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6.50±3.4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5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65%,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Xiaoxuming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CM syndrom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Xiaoxuming decoc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Neurological function; TCM syndrome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1]。脑卒中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诸多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并累积了宝贵经验[3]。本研究应用千年名方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中选取符合风痰瘀阻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抽取31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31例为治疗组。两组均无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1~71岁,平均(65.80±7.17)岁,发病时间13~67 h,平均(35.76±1.88)h;治疗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0~73岁,平均(66.25±7.09)岁,发病时间14~68 h,平均(36.07±1.7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中的标准;(2)风痰瘀阻型中风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有关内容,结合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拟定如下:①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不语、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②舌脉: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风痰瘀阻型中風诊断标准;(2)年龄≥40岁,≤75岁;(3)发病时间>4.5 h,≤72 h;(4)NIHSS 评分≥4 分,≤21分;(5)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或者合并严重感染、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出血等其他非脑梗死急性期者;(3)经辅助检查证实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等不适合纳入研究者。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脑保护剂、降压药物等,另外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生麻黄6 g,苦杏仁10 g,桂枝6 g,赤芍10 g,党参10 g,当归10 g,炮附子6 g,汉防己10 g,川芎6 g,防风10 g,黄芩10 g,炙甘草6 g,生姜15 g。由本院药房代煎,煎至200 mL,每次100 mL,每日2次,胃管鼻饲或口服。治疗疗程为28 d。
1.6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疗程前及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为评分标准;(2)中医证候积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为评分标准;(3)临床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具体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不良反应率:对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发热等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头晕l例,恶心呕吐1例,合计2例(6.45%)。治疗组发生乏力2例,恶心呕吐1例,合计3例(9.68%)。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2,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梗死,伴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在言语功能、肢体活动能力或意识水平等方面存在障碍[7]。
再灌注治疗是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8]。本院已顺利开展静脉溶栓治疗,但很多患者入院时已过了溶栓最佳时间窗,风险效益比不佳,因此家属大多选择西医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支持、早期康复训练等联合治疗方案,在促进疾病康复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良反应较大,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甚至无效,这为中医药应用提供了契机。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内科学》的“中风病”篇章中进行论述。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9]。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数十年来,中医中药在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发挥着其独特疗效。
小续命汤源于《小品方》,后载入《备急千金要方》,为唐宋以前从外风论治中风病的主方[10]。续命者,简而言之,即为延续性命之意。本方主治所谓“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之证。《外台秘要》谓本方:“诸风服之皆验……此方为诸汤之最要”,对其治疗中风的疗效推崇备至。但自唐宋以后,对中风病病机的认识逐渐转变为内风或淤血致病为主,许多医家,如张景岳、张山雷等对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的作用甚至持否定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致小续命汤未被后人所深入了解,在临床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令人扼腕叹息,而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疗效亦不复如前。小续命汤由生麻黄、苦杏仁、桂枝、芍药、党参、当归、附子、汉防己、川芎、防风、黄芩、炙甘草、生姜等药物组成。以麻黄汤合桂枝汤解表,以四逆加人参汤温里,另有川芎活血通经络,防风祛风,防己祛湿,黄芩除热,全方共奏祛风扶正之功。恰如《医宗金鉴》对小续命汤以歌诀形式所作的精炼到位的总结:“小续命汤虚经络,八风五痹总能全,麻杏桂芍通营卫,参草归芎气血宣,风淫防风湿淫己,黄芩热淫附子寒”。
现有的药理学研究证实,小续命汤中的许多单味药均有抗脑循环缺血的效果。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抗凝血、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1]。川芎生物碱中的川芎嗪成分可穿透血脑屏障,起到保护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另外,可发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降低血黏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2]。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芍药苷,具有扩张颅内血管、保护脑缺血损伤、降脂、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3]。当归可使缺氧时神经细胞变性减轻,有利促进神经再生,另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等效用[14]。防己可在抗自由基损伤、保护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神经毒性等方面发挥作用[15]。此外,有研究表明,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应激、改善脑功能、保护神经血管等[16]。小续命汤有效成分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恢复早期即产生神经保护作用[17],可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18],以此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的症状。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涵盖内容较为全面,对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省时方便、可信有效,是目前被普遍采纳的综合性脑卒中量表。此外,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患者常见症状作详细评分,并记录舌脉,可直观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评定,并在小续命汤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观察到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续命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和中医证候,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此大大减轻脑卒中恢复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这与周叶[19]、李泽钊[20]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加用小续命汤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本研究前期纳入样本量虽较小,但依然可观察到小续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中医证候改善的确凿效果。由上观之,小续命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可靠,并且不良反应少,极具临床推广意义,亦待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予以探索及验证。
[参考文献]
[1] 巢敏,刘菊芬. 小续命汤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58-61.
[2] 窦金,王培席.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4):983-985.
[3] 何华琴,舒建龙,翟阳,等. 基于数据挖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用药规律的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9):2142-214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8] 许多,高岩,冯娟.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11):830-833.
[9]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10] 刘凤燕,孙燕,王骏,等. 小续命汤临床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16,36(6):646-648.
[11] 张梦婷,张嘉丽,任阳阳,等. 麻黄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16,11(9):1917-1928.
[12] 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等.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13] 金英善,陈曼丽,陶俊. 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4):745-748.
[14] 董晴,陈明苍.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32-34.
[15] 刘嘉琪,张雅男,赵婉,等. 粉防己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17,45(3):100-103.
[16] 符茂東,蔡定芳.小续命汤治疗急性中风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5):476-478.
[17] 路畅,杜肖,贺晓丽,等.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7):938-944.
[18] 王月华,贺晓丽,李晓秀,等.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5):569-576.
[19] 周叶,陆征宇,赵虹,等. 小续命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3):1483-1486.
[20] 李泽钊,洪震,芮汉臣,等. 小续命汤辅助治疗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679-681.
(收稿日期: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