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教育 培养数学意志

2019-04-25 00:18陈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

陈兰

[摘   要]数学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学习中通过克服各种困难,经受种种磨炼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达到,这期间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质,这也是保证兴趣持久和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针对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较难的现实,要提高数学能力必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品质。立足“生本”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意志的一个很好途径。

[关键词]数学;生本教育;意志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56-02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教师批改普通班试卷比批改实验班试卷的速度快,原因是普通班试卷的解答题答题区基本上是空着的,这种现象不只是限时考试中才有的,在平时的不限时练习中也存在,所以,有改卷老师这样形容:“见到解答题就像遇到魔鬼。”

我在教学中发现,普通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存在差异,宏观上表现为没有长期用功的习惯,微观上表现为做题时缺乏钻劲。面对同样一份练习,数学优秀生和困难生表现出这样的差别:优秀生会自觉地完成,遇到难题时,会检查“还有哪些条件没用上”。遇到超纲的题目被告知要放弃时,还是不死心地要求老师“讲讲吧”。当问及困难生为何不完成练习时,基本是这样的回答:“我不会做!”说话时还夹带着心安理得或赌气的口吻。可见学生成功解题的个人因素除了知识和情感的因素外,还有意志行为上的因素。

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学习中通过克服各种困难,经受磨炼并持之以恒。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质,是保证兴趣持久和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如果缺乏,就会严重影响能力的提高。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在培养学生的毅力方面,生本教育模式无疑是很好的方法。

一、培养意志和毅力,依靠集体的力量

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呢?”弟子们苦思冥想,众说纷纭,但始终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可以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段对话讲述了一个道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意志养成的欠缺,与培养过程中缺乏他人的监督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激励有关。传统教育中,学生感受最直接的集体是班集体,班集体中的监督基本来自班主任,这种情况下的监督是空泛与不连续的。在生本教育模式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可将每班学生横向分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另外成立一个由学习态度好的和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的“专家”组。每个专家又对应一个“扶贫”对象,小组间实行“车轮式”监督管理,每人一岗,人人有责,这样每个人的积极性就都得到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人监督。在各项工作有保障的前提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书写认真,作业格式规范,解题步骤完整,表达、运算准确,有错更正)才能坚持不懈地执行;才能把完成前置作业和课后复习变成习惯。学生如果学习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解决,若小组内无法解决,则提交到“专家”组讨论,或者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交流,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培养自学互助能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培养意志和毅力,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担任主讲的角色,学生只是听众,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变成受人摆布的木偶,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引用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的学生说的一句话:“老师不是在培养学生,而是在培养自己。”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让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习小组都有机会到讲台展示(利用实物投影或黑板)讨论的结果或发现,特别是要给基础薄弱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讲得好,教师要褒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愉悦的心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答错了,教师绝不能讽刺、训斥学生,也不要马上换别人答,应该逐步启发他,使他自己发现错误,找出正确答案。这对他是一种毅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全班也是一个启迪。必要时,不必理会进度的快慢,学生素质的提高不是赶进度能代替的,教师可以把得到类似成果的别组成果在班上展示,或者把这些组整理的成果和一些比较突出的成果粘贴在教室里让大家共享。生本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出题,考查其他组的同学,学生答题,学生点评,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同事看了我的学生出的测验试卷后感叹地说:“学生都会出试卷了,还怕他不会考试吗?”这样的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发现新事物,体验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热情与毅力。

三、培养意志和毅力,在求知中潜移默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生本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在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主动查找学科知识,还经常要求学生就某个专题收集数学知识背后的资料文献,如数学史、数学家的奋斗事迹、趣味数学等方面的内容,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推荐给全班同学。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是很乐意做这些工作的。例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所有学生都能把这些经典的内容推荐给同学:著名数学家欧拉28岁时,一只眼睛瞎了。几年后,他另外一只眼睛也瞎了,但是他仍然以高度的毅力坚忍不拔地从事数学研究。晚年,他口述自己的发现,让别人用笔记录下来,为人类文明史谱写了许多光辉的篇章。有的学生甚至还互相竞赛,看谁了解的内容更多更有意义。榜样是一个有对比度的刺激物,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可以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动机。可见攀登科学高峰是理想与意志的较量,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和嘗试的勇气,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在这还被打着问号的“生本”教学模式中,我的革命虽然刚刚开始,却已不断收获惊喜:以前上数学课总睡觉的学生赵某自从学习《排列组合》内容后很少睡觉了;总是赌气说“我不懂”的学生李某现在经常问问题了;在研究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时,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a+b+c)n的通项如何表示?”当我刚说“这是一个新问题”时,学生就已恍然大悟,七嘴八舌地说“把它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化归”“先转化为二项式”……就这样,一个在传统课堂不敢提及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解决了。在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区域》的课堂中,学生能自主讨论探究出不同的区域判断方法。另外,在极限、导数等内容中涉及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一部分学生能够刨根问底地寻求解答。这种学习的现象在普通班中出现实属惊喜。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数学教学重在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消除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树立起自己研究和发现的信心与决心,以促进他们良好思维品质和坚忍不拔精神素质的养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数学通过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衔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冯克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数学
我们爱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