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9-04-25 00:18邵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国核心历史

邵骏

[摘   要]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近年来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历史教学融入多学科元素,实现跨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育人”育人目标的重要思路之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地理知识,架构历史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学生强化时空观念、丰富历史解释、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地理知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9)09-0022-02

历史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地理知识的运用。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史地两门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形形色色的历史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时空舞台上演绎的,一定的地理条件又影响了历史活动和历史结局。历史学习需要时间的、发展的思维,而地理需要空间的、联系的思维,世间万物皆由时间与空间构成,缺失任何一个维度都不完整,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客观事物与事件的认识和判断。顾颉刚先生在《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指出:“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所以不明地理的人是无由了解历史的,他只会记得许多可佐谈助的故事而已。”这告诉我们,在历史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进而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内在联系。综上,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架构历史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学生强化时空观念、丰富历史解释、培养家国情怀。

一、重视历史地图,直观再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是强化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

强化时空观念需要学生掌握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是用时间和空间作为纵横坐标的,它们的出现、沿革和变化等都能从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出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地理与历史学科交叉相对较多的是地图,历史教学与地图关系紧密。中学历史教材中有数量庞大的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囊括了大量显性和隐性知识,且紧密配合课本文字表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字表述的内容。所以,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良好习惯,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中欲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离不开图文结合的方法,这是历史学科本身特性的需要。历史教材中除了较重要、较完整的内容由文字叙述承担外,历史地图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将大量教材文字叙述的内容落脚到地图上,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判断、推理等一定的思维活动,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本质的理解。如讲到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时,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是这样描述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教材中仅有这些简要的文字表述,并不能让学生获得具体的空间缩影。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结合教材上的《隋大运河示意图》,很容易就可以形成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古代水运系统这一空间概念,并能对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江都”(今扬州)加深理解。该示意图提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当时的“邗沟”以东的海岸线和今天的海岸线是用两种不同的线条符号(实线和虚线)做对比绘出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虚线部分当时没有形成陆地,江都以东直至长江口附近地区并未出现城市或港口,那么隋唐时期以江都为出海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历史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这幅地图,要想使学生全方位地形成隋大运河的空间观念,并正确理解江都的海港地位,就是天方夜谭。

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并完美实现图文结合,做到精炼直观地再现历史的各个侧面,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历史地图直观再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是强化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运用地理学科知识丰富历史解释,扩展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

丰富历史解释需要学生掌握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可以辨别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解释,发现其中的差异,综合利用相关材料和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个人的解释,在历史叙述中将历史解释与史实陈述结合起来,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充分认识到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在尽可能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验证以往的假说,或提出新的解释。历史与地理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寻找历史与地理的交叉关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教材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自然地理学中的洋流、气候等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从1405年至1433年,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他们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选择适当的季节顺风顺水地往返。再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如此高效成功,得益于航线开辟者深刻掌握了洋流运动的规律,充分利用洋流的动力加速了自己的航程,其中最典型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大致顺应了以下洋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本格拉寒流。同样,1944年6月,英美盟军潜艇部队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通过英吉利海峡,实现在诺曼底登陆,而德军却毫不知情,原因在于盟军掌握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利用了海洋深层洋流的动力,从而使关闭了发动机的潜艇能避开德军的严密监视顺利登陆。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这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密不可分。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明显,分旱、雨两季。雨季时,阳光与热量得到优化组合,加上充足的降水,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旱季到来后,降水减少,光照随之增多,更有利于棉花的成熟和收获。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和正确把握自然地理运作规律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三、掌握疆域内涵,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灵魂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同时体现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借助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领青少年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认识人生的意义及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懂得关注灵魂,形成坚定信仰,具有健全人格,养成关爱情怀,学过文明生活。

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就需要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例如近些年东海和南海的部分岛屿归属等热点问题,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疆域概念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汉族中原王朝相较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和科技文化等领域均遥遥领先,所以中学历史教材更为关注汉族中原王朝的历史,再加上现实中有些不严谨的媒体和著作认为霍去病、文天祥和袁崇焕等是民族英雄,这就使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汉族中原王朝就是整个中国。如果历史教师无法理清这一概念,那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情况下如何确定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范围?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阶段的中国版图可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范围。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如果把中原王朝等同于中国,就会出现严重的认识偏差。假如把历史上的北宋等同于中国,那么中国的陆地疆域面积仅有264万平方公里。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课堂中应该澄清相关历史地理概念,并严肃告知学生。对于“疆独”问题,教师应明确提出,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就已经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对于“藏独”问题,教师应明确提到,唐朝时期的吐蕃王朝虽是与唐并存的独立政权,但它仍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到了元朝中央政府才正式管辖此地。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疆域内涵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疆域内涵,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渗透地理知识,因为离开了地理因素而掌握的历史知识是不全面的,不利于全面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而且历史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地图,这也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强化时空观念。历史教师应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利用历史地图直观再现历史的各个侧面,挖掘丰富的历史信息,创设有思维冲突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运用地理学科知识丰富历史解释、扩展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2(11):3-8.

[3]  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9.

[4]  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6):14-19.

[5]  夏辉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 (6):19-24.

[6]  毛经文.让每个生命都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素养养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3):27-32.

[7]  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2):21-26 .

[8]  周爱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4) :88.

[9]  唐正才,何成刚.以“林则徐蜡像”为例小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11):42-44 .

[10]  单力丽.略论历史教学中的学科交叉和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  支广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跨学科学习及实践初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