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涛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在2016年~2018年期间,国家从各层面各角度陆续出台了诸多推进和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主要如下:2016年5月5日,《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2016年6月15日,发布《垃圾分类征求意见稿》,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强制要求;2017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7] 253号)对46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明确进度和目标要求;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第一批分类示范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政策的引领下,国内各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垃圾分类模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垃圾分类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还在摸索中前进。以厦门、杭州、深圳为例,这三座城市垃圾分类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设计: 设计机构保障体系、完善分类法规标准、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责任落实主体。
(2)实施及宣传:全民参与、单位先行、学校教育、社会协调。
(3)方法探索:模式探索(分类分流体系)和技术探索。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特点是推进难、易反复、见效慢,需久久为功。垃圾分类处理从工艺技术到具体实施的支撑体系都比较健全,但往往受到前端投放的制约,因为前端分类投放的效果决定了整个系统是否能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分类投放是需要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的,是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到某一阶段必须达到的结果。和日本相比,我国终端处理设施的运营都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但在垃圾投放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日本的垃圾投放社会化和群众化程度更高,管理效能更高。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对于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有着重要意义,也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
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国的体系建设和支撑条件距真正完成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距离。笔者选取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在目前环境卫生相关的规范里,对于分类投放的要求相对模糊,与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需求相比较为滞后。同时,在规范设置及内容上,强制性条文不足,设置要求不够详细,实操性不够。仅靠宣传工作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相对有限,不能为约束或改变公众的行为方式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的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未能将环卫规划或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统一纳入城市其他领域规划协同考虑范围,未能将城市多个公共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环卫设施或垃圾投放设施的设置与周边环境不匹配,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统一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设置相关规范要求一览表
1.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性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农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了其生活方式的特点,但后期投放的环卫设施与周边环境却有冲突,效果比较突兀。
2.旧城改造协调性
在旧城改造的规划方面,居民区、公共区域和其他功能的设计进行了统一协调,却未能将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其中(如电力工程、空调外机等设施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饰与防护,尽量与周边环境协调)。后期单独投放的环卫设施与旧城改造规划的周边环境不相融合,而再次设计和改造的成本较高,影响环境。
3.公共交通站台等设施与户外广告与垃圾投放结合性
公共交通站台作为日常人流密集区域,也是公共空间短暂停留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公交站台无垃圾投放设施,或垃圾投放设施设置不合理,公共的广告宣传空间和作为分类垃圾投放的空间融合优势和宣传引导优势没有更好地有效结合、相互融入。
4.投放点与公共厕所等公共环卫设施融合性
目前公共厕所与路边的垃圾桶作为具有一定“邻避”特色的设施没有有效结合,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多重“邻避”。公共厕所资源如与垃圾分类投放点两者结合设置,标志统一设置,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综合成本,同时也可引导居民自觉投放垃圾,培养更严格的环保责任意识。
基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和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笔者对推进垃圾分类,尤其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投放体系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原则。垃圾分类投放是以公众为核心,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引领,合理利用多种手段,主动引导和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社会参与程度和效能。
二是找准切入点,多角度出发。从旧城改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区建设等角度,在规划的引领下统筹考虑垃圾的投放设施设置,从空间融合角度间接实现不断宣传和引导的目的。
三是“多规合一,多效合一”。进行城市规划时将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公共设施、广告资源,与分类体系建设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分类投放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共建,达到全民实际参与的目的。从设施功能设置上对市民行为进行主动式引导,充分带动公众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公共和服务性设施(公共交通站台、公共厕所、广告投放设施、公共绿地、超市便利店等)的停留时间,实现公众分类投放公共行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构建包括宣传功能、引导功能、投放功能的公共分类投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