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安天杭
编者按:合同节水管理,是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节水跳出自上而下传统模式的创造性举措,对于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发展节水服务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合同节水管理的讨论,既是形势需要,又是前沿探索,对于助推行业内外进一步加深对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认知和理解,厘清概念、分析形势、探讨路径意义重大。基于此,2019年3月23日,中国水利杂志编辑部与合同节水产业创新联盟联袂发起第二期“玉渊六人谈”系列主题沙龙,以“机遇·困境·突破——论道合同节水”为题,邀请六位讲席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可持续发展。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将这场历时四个半小时的思想盛宴整合呈现,以飨读者。
讲席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序):
高占义国际灌排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大禹节水集团首席科学家
焦 健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与投资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庞进武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规划计划司原巡视员
苏征宇心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GO
肖新民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合同节水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嘉宾主持)
赵 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
时 间:2019 年 3 月 23 日 13∶30—18∶00
地 点: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7层书吧
肖新民:“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3·14”讲话中提出的新时代治水方针,为更好发挥政府水资源管理职能,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前不久,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对十六字治水方针作了重点解读。节水优先,不是简单地减少用水量,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节水、优谁的先、怎样做到优先”。两手发力,就是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解决水问题上的协同作用。
2019年3月23日,“玉渊六人谈”系列主题沙龙第二期在京举办 车小磊 摄
合同节水管理正是契合节水优先、实现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的创新模式。自2014年首次提出,到2015年列入“十三五”规划,再到201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文,以及国家节水行动计划方案、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等文件,都对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给予了肯定与支持,为实行合同节水管理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
高占义国际灌排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大禹节水集团首席科学家
焦 健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与投资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庞进武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规划计划司原巡视员
合同节水管理至今已历经5年时间,但2018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上报的合同节水项目仅60余项,涉及领域有高等院校、公共机构、城市管网及水环境治理服务。这些项目无论从涉及的领域,还是规模,或是节水效果与经济效益,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实施?今后将如何推动合同节水可持续发展?下面请各位专家共同探讨。
赵 勇:我国水资源有三个特点。一是人均水资源量少,南北方、东西部分布也不均衡,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是2.8万亿m3,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000 m3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二是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匹配。比如京津冀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30 mm左右,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0.8%~0.9%,而承载人口占全国的8%、GDP占全国的10%。第三个特点,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明显衰减,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这样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其实我国一直在推动节水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重点是推动农业节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方缺水地区开始推动城市生活和工业节水,到2000年开始大规模地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2000年第十个五年规划里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2001年国家开始了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2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写入《水法》,发展到现在,建设了100个国家级试点、200个省级试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国家开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所以我们说,国家一直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高占义:大家知道,农业是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用水量大约占整个供水量的85%,现在降到了约62%。农业用水的比例降了,但是农业用水总量没有降低,大概是维持在每年3 700多亿m3,也就说我国的供水能力增加了,但新增加的供水能力主要不是给农业供水,是给工业、生活等其他部门增加了供水。
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这对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灌溉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定的目标是,在不增加农业用水总量的情况下,即农业每年用大约3 700亿m3的水量来保障农业生产,养活将近14亿人口的格局。基于这个情况,1998年国家提出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此后我们在农业节水领域投入确实非常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项目总投资大概是1 350多亿元,后来实施的每年发展2 0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的项目投资强度是每年200亿多元,力度是非常大的,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正是因为我们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的技术,才解决了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庞进武:从“八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出国家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资对整个水利基础的形成、供水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国家供水、防洪、减灾等各方面能力都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
苏征宇心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GO
肖新民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教高、合同节水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赵 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
在我们研究 “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时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从七大江河流域规划和水的中长期供需规划来看,能够开发的水资源不多,也就是七大江河主要的水资源工程基本都形成了。与此同时,经济还在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业发展的需水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面对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态搞坏了,不能把子孙后代的水喝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开拓扩张、提高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向节水、提高用水效率转变。
怎么实现 “节水优先”?从政府对节水管理的政策制定、宣传到社会节水,中间是需要过程去落实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各种各样的手段,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从经济的手段来看,就引出今天的话题——合同节水,我认为大家在一起讨论很有必要。
肖新民:刚才三位专家都提到,多年来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来保证我国的水资源供给。但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水需求的不断提升,光凭政府投资还不够,需要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我们今天探讨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改委、水利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 《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对合同节水管理有一个定义:“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合同节水的管理形式与合同能源管理非常相像,实际上,合同节水管理就是参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而提出的。那么合同能源管理是怎么发展的?下面就请焦健秘书长来介绍一下。
焦 健:合同能源管理有这样一个背景,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也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价格猛涨,用油国承受着非常大的经济压力,有的国家几乎承受不住。这时期有一些聪明的商家就想卖节能的技术和产品,但初期并不被人接受,后来在一些金融专家的联合下,衍生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它的概念,直白一些就是我卖给你的不是技术或产品,而是财务管理办法,这种模式的创新改变了世界。
20世纪90年代,合同能源管理进入我国,1997年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世界环球基金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世界银行节能贷款总额度为2亿美元。第一期项目主要做了两件事,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又成立了国家发改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这是专门为合同能源管理做宣传和传播的。第二期项目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设立了担保专项资金,大概是2 200万美元,为节能服务公司所需要的投资进行合理担保;二是成立了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一方面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行业服务无组织的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合同能源管理有了很好的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超过6 000家,实现的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1 100亿元,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4 148亿元。
肖新民: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与合同能源管理一样是一种服务的机制,主要是用水户和节水服务机构来签订合同。其中包含了三种典型模式:一是节水效益分享型,二是节水效果保障型,三是用水费用托管型。
简单来解释这三种模式:效益分享型,就是我们投资做了节水工程,和以往比省了多少水费、怎么来分水费;效果保障型,例如某部门有一个节能减排的任务,要求未来几年要降低用水量百分之多少,这个部门投资请我做节水改造,但与省下的水费没有直接关系;用水费用托管型,例如往年一年缴纳100万元水费,现在我给节水服务机构或企业每年90万元做节水改造,如果剩下钱就留给节水服务机构或企业,如果费用没有包住,则由节水机构自行承担,这种模式有一定的风险。
以上这三种类型是从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借鉴的。合同能源管理为什么能成功?我们从投资角度来分析一下。
苏征宇:投资最根本的是要有回报,但是回报的形式是多样的。合同能源管理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果可以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政府很支持,企业有配套措施,同时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组织,大家愿意为合同节水模式共同努力。其实企业家是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的,投资一方面是要赚钱,另一方面我们拿出来这部分资金是希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的。
再回过来说合同节水。现在社会已开始重视,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把合同节水摆在了重要位置,我们投资人也是会追热点的,那么怎样用好这个投资,可能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我认为,合同节水管理要寻求发展,首先政府要支持,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也应该有一些资金的支撑,因为这个是长效的。对于企业来说,有了政府的支持,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投资方就会愿意分享收益,也可以降低对企业投资回报的要求,把投资周期放长,这样大家能够共同去做这种长效的投资。刚才赵勇副所长说到一点,社会的宣传和影响很重要,我也这样认为。政策、企业、宣传应该是几方面配合在一起。相信在合同能源的示范下,合同节水可以做得更好。
肖新民:合同能源管理已经为我们合同节水管理探好了路,但是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毕竟还不尽相同。我们从服务主体、计算基准、效益计算、补贴方式、分享机制、达标措施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做一个分析。
服务主体方面,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主体都是节能节水服务机构或公司,没有区别。计算基准方面,合同能源是以以往用能量为基准,而合同节水的项目是以过去用水量作为基础。效益计算方面,合同能源是折合成节约标准煤来计算,而合同节水项目是以以往的用水量和改造后的用水量之差作为节水量,再乘以当时的水价作为收入的。补贴方式方面,合同能源有补贴,合同节水暂时还没有。分享机制方面,从分享效益的方式来看两者基本一致。达标措施方面,合同能源超额用能要加价,水资源管理超出定额按道理也需要加价。最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能源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是属于市场管理,能源价格与价值趋近,而水是公益性的,计划管理更强一些,水价与水资源价值偏差较大。
企业代表与专家互动 王慧摄
肖新民:除了理论上的剖析,我们还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本期沙龙收集了三个高校合同节水项目的数据,我们请这三个项目承接单位来分别介绍项目实施情况,然后大家共同梳理一下实践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问题。这三家单位分别是北京国泰节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信洁源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济辰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国泰节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锦麟:2015年,国泰节水公司在河北工程大学开展了合同节水管理。这个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学校人均用水量多、设施老旧,改造空间较大;二是学校对合同节水管理高度认可,全力支持。项目已经实施4年,平均下来每年节水近50%,效果确实可观。我们完全按照节水效益分享型设计,签了6年的合同,前3年节约的费用全部归公司,后3年分别是80%、70%、50%的比例与学校分享。当年的工程投入是1000多万元,合同期结束后可为学校节约水费2000多万元,目前的效果非常好。
深圳市科信洁源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平:我介绍一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同节水项目的情况。深职院在节能方面是深圳的标兵,主动向市机关事务局申报做全市的合同节水示范单位。项目经市发改委、财委和机关事务局立项审批,并由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经专家组评审科信洁源公司获中标实施。项目从2018年1月开始,当年6月验收,公司承诺节水30%,低于30%扣款,低于20%一分不收。当时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进入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在半年前已更换了3条老旧的供水主管道并将一半的水龙头换成了节水龙头,而且因为校庆耽误了近2个月的时间,这样我们公司节水压力比较大。面对此状况我们从学校的取水-供水-用水整个系统着手,运用自有专利的一系列节水技术,最终实现了节水效果承诺,从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实现节水量21.88万t,节约水费109.5万元,与同期基数对比节水率达30%以上。
上海济辰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勇:我们做的合同节水项目与前两个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侧重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单位的用水管理水平,做法就是把单位的一级、二级、三级水表换成数字水表,建立一套智慧用水管理平台,通过对用水实时数据分析来辅助用水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其实很多单位用水管理水平比较原始,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我们的合同节水项目合同期一般是5年,每月给用户出具一份用水行为分析报告,让用户了解水用到哪里去了?用得合不合理?还有哪些节约空间?我们开发的手机端,会第一时间把所有用水异常以微信或短信的方式发给有关人员。我们创新的3A用水服务模式也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我认为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将合同节水持续下去,国家要有政策或资金支持,不然这个市场就很难做大,企业没有利润也无法生存。
总经理助理何章艳:2016年,我们公司与福州市政府、省经信委、华为共同签署《NB-IoT窄带物联网合作备忘录》,同年获得福州市城市供水漏损治理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窄带物联网(NB-IoT)规模化商用项目,该项目首期以老仓山区域为试点,边界范围为81.5 km2,年供水量约8 000万m3。合同目标是到2020年将漏损治理试点区域的漏损率下降到12%,实现年均减少自来水漏损2 000万m3,年均经济收益3 000多万元。项目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由公司投资7 873万元,集成先进技术,提供漏损治理和管理服务,从而减少漏损量,提高供水效率。
项目要解决的是老城区的漏损,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水到哪儿去了?二是如何把漏失的水找回来?为此,公司采用了4个核心技术:一是研发了禹之水漏损治理平台。平台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树形结构、VMA分区计量监测等技术,可以持续高效地监测城市管网漏损情况。二是计量监测技术。利用公司自主创新的DMA树形结构,在把整个城市的供水管网梳理成一个个树形结构的基础上做智能分析处理。三是运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基本上可以做到5 min计量一次,然后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在后台建模。四是靶向漏点治理。通过大数据分析,采用示踪气体检漏、负压波检漏、漏水相关仪及漏水噪音听漏等各种探测方法对漏点进行精确定位,精度可达到1 m以内。截至2018年年底区域节水735万t/a。
专家点评:
赵 勇:管道漏损检测非常困难,也是城市节水的关键环节,供水管网监测窄带物联网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创新,通过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就能找到渗漏点。这项技术自研发至今已经比较成熟,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系统怎么形成标准化和模式化,推广应用才能降低成本。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多介绍成功的案例,让更多的用户认识、了解和使用。
庞进武:这三个案例让我想到,与我们的工程建管能力相比,用水管理水平确实差一大截。前段时间我们搞普查,其中有一项是水工程计量设施普查,对比能源计量设施,水工程计量设施可以说是非常差。因为大家仍然把水当成一种公益性的东西,而没把它当成一种资源,这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与合同能源管理相比,水的计量方面是一个短板。
第二个短板,我认为是在解决管理问题的体制机制方面。鄂竟平部长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讲话里提出要抓好“四个一”:一是打好一个基础,制定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二是建立一项机制,建立节水评价机制;三是打造一个亮点,实施高校合同节水;四是树立一个标杆,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对比来看,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高占义:这三个例子都是高校的,没有农业节水的例子,为什么?因为从刚才这三个例子可以简单地看出一个规律,就是说在水价比较高的情况下,用水量和用水定额之差越大,节水效果越显著、收益也越大。而现行的农业水价远远低于运行维护成本,但从节约水费计算合同节水用在农业上肯定赚不了钱。
但是农业节水有多方面效益或好处,只是效益很难定量计算。比如对于农民,农业节水技术可适时适量的灌水,能提高作物产量,这是一种效益;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农业生产用工,农民可以腾出时间干其他事情,这也是一种效益;另外,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减少了肥料的用量,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也减轻了面源污染,对改善和保护环境非常有价值。因此,算农业节水的效益账,不能简单地按节约了多少水量产生的节约水费来计算。
那么农业节水由谁来买单?农业节水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就是结合PPP项目,除了服务方和用水户两个方面,中间还有一方,这一方就是政府或是另一个大的用水户,节约的水给另一个用水户(包括生态用水),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谁受益谁就为农业节水买单。现在宁夏正在探讨用市场交易和政府收储相结合的机制来推动农业节水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农业节水实现多方面的效益,把农业灌溉节下来的水收储起来,再由政府转移给其他部门。
所以,对农业节水来讲要算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账,本着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筹集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最后由谁来买单也很有探讨的价值。
赵 勇: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确实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之处,两者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都有稀缺性。但水资源有一个能源没有的自然属性,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首先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功能,然后才是发挥它的经济社会功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同时,水还有部分的公共物品属性,因此推动合同节水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要比合同能源大的多。比如定额的确认,如何保证其合理性、精确性和分区适用性?比如水的价值方面,水资源的稀缺性、支撑能力如何体现?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怎样能做出可以复制、能够推广的合同节水模式。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我们这些工作对于合同节水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有益的探索。
焦 健: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做了20年,是一个大的系统性工程,从法律、政策、行政、技术标准推广、第三方认证
董事长张殿锡:吉林汇泉公司是从事农业技术节水与抗旱、为提高农业种植综合效益提供方案服务的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腐殖酸型颗粒状水肥智控缓释技术产品——耕农保牌抗旱宝,可以均匀地分散在肥料中,且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节水作用,节水达到40%~50%,克服不同程度上由于缺水而导致的作物减产、绝收,协调水、肥、气、热对作物的影响,保证作物生长稳定,健壮高产。
这项技术有两大功能:一是节水功能,具有超强的控吸水能力;二是土壤改良和修复功能,具有突出的土壤改良和修复能力。在出现干旱的时候,农户用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规避干旱影响和减产的问题。同时该项技术还具有明显提高肥料转化率、降低化肥投入、减轻面源污染、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等优势。
专家点评:
肖新民:我认为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南方石漠化地区,解决石漠化地区的保土问题。南方石漠化地区要做水土保持,1亩地的投资可能就需要七八十元,但治理后土地是要获利的,希望政府能够每亩花一百多元来购买服务,也就是说可用合同节水模式来做石漠化地区保水保土的项目。
高占义:我觉得这项技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作用更大,要充分利用降雨,使降水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能改善和提高整个雨养农业的效益。以及节能效果检测等都有完整考虑。反观合同节水管理,也要有一个从起步到发展的过程,要有时间的积累,这个是客观规律。关于水的价值和价格,我认为一定不能停留在计划性的概念下,一定要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建立一些机制,有一些模式创新,甚至用一些技术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大家都接受,达到合同节水的目的。
肖新民:苏总,从投资的角度,您觉得这三个项目中哪个项目值得去投资?
苏征宇:今天这几个项目情况对投资人来说,投资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分享收益,在这些项目中分享的是什么收益?如何计算?目前都没有标准。目前这三个项目没有一个是成熟的或者说可以复制的,都是个案。投资回报率是考虑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回报率才能吸引金融资本投入节水市场。除了解决投资回报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政府引导,一方面是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是资金引导。所以我非常同意刚才几位专家说的,合同节水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焦健:现有合同节水项目由于采用以往平均用水量或水费为节水效果计算依据,以往用水量越大或水费越多的项目,改造后节水量越大、节水收益也高。如果两个相同规模的用水户,一个管理规范,用水设备维护得较好,每年平均用水量较低,水费也低;一个管理松散,到处跑冒滴漏,平均用水量很大,水费很高。采用同样的手段实行合同节水管理进行节水改造,节水量的参考依据都是平均用水量。那么管理差的用水户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这个用水户是公共机构,水费由国家预算支付,就会有失公允,这样的合同节水项目越是浪费越赚钱了,可能会破坏公正公平的社会基本准则。
肖新民:下面对分享节水效益的方式进行小结。其优点是:简单易操作,无需政府过多参与;适合在水价较高的行业应用,特别是特殊用水行业,民营企业中推广。缺点是:水价低廉,投资回报率低,融资困难大,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很难大规模推广。如果以以往平均用水量作为节水量计算依据,对于由公共预算支付水费的领域,可能失去公平性和法理性;分享比例、合同周期的确定随意性大,具有一定的风险。
肖新民:前面提到,能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情况不太相同,能源行业基本实现了能源价格市场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很容易发挥市场作用。水利属于公益性行业,水资源价格管制计划性较强,这使得目前水资源的价格与价值差距很大。水资源又是人民生活、生态环境需求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不可能全面、立刻、大幅度地提高水价。我们再回过头来研究三部委发的文件,其中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去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
合同节水从没有政府到有政府参与,这其中的变化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应不应该让政府付费?二是以什么价格付费?三是怎样付费?我们请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研讨。
董事米建中: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做的是一项应用于印染行业的无污水连续印染新技术。传统印染车间的工序,简单来说就是在水里放染料,再放进布,经过浸泡、上色、固色,再进入另外一个车间进行烘干定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耗水。在工业分类里,纺织业是第三耗水大户,印染水耗占80%,产生的废水也占80%,这些废水颜色深,成分又复杂,很难处理。
而我们的技术能让这些染料深度地进入到布分子结构里面去,直接印染出很平整的成品。现在一般织物印染水耗大概是50 t左右,而我们的技术在印染过程的水耗主要是处理液体染料,只需0.5 t的水。印染企业水处理综合成本大概15元/t,如果参照这个标准,我们1 t布可节省49 t水左右,省700多元,节水效益是非常明显的。2018年11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点评:
苏征宇:每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只要面向市场,就不可能不被关注。通常情况下其他企业学得特别快,因此要有不断更新和改造技术的能力。另外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我觉得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印染厂合作,比如可以采取出售设备的方式,或者是投入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对方的收益来再收一部分钱,这样的话双方压力都会比较小。另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这个技术是有明显的效益的,应该能更容易找到资金的支持。
高占义:我还是从农业角度来谈。目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尝试解决农业水价低于成本的问题,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全面实现灌溉用水市场化。农业节水灌溉重要的是解决实现节水效果的长效机制问题。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等问题,节水不是其关注的重点。所以合同节水管理在农业用水领域应用要解决好国家的节水需求和农民增收需求的关系。
农业节水和水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比如今年降雨多,农民不需要灌溉,收水费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情况怎么实行合同节水?我认为可以划定个线,出现这种情况,政府给服务提供方补贴一个合理比例的收益,这实际上就是政府为实现节水的长效机制买的单。但从总体上看,这也使工程做到有建有管、可持续使用。我想这就是比较好的一个模式,既节了水,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还创造了社会和环境效益。所以说,农业领域节水要考虑怎么样协调几方的关系和利益,政府应起什么作用,才能做到合同节水可持续,管理可持续。
焦健:我接着高总谈。其实农业灌溉用水有点像我们做的风电和光伏,也是靠天吃饭。但事实上我们在发展风电和光伏时,也是通过制度设计,体现全社会电力用户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承担的一份义务。即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开发利用。我的意思是农业灌溉水费即使再低也要去收,水是国家资源,每个人都有使用的权利,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付费就是一种义务,所以第一是不应该去取消。第二,因为农业用水量最大,要有一些制度和机制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在工业或其他民用领域增加用水附加费等概念,把水的价值与价格理顺了,再去补贴农业。当然制定制度可能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研究。第三,如果需要政府付费,就要研究怎样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怎样确保投资之后有人管理以及第三方评估等问题。
庞进武:我们讨论水资源价格价值的时候往往都在说农业的、工业的、生活的,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讨论,就是生态方面谁在买单?其实是政府买单。比如南水北调中线对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补水等,包括工程的投入、一系列管理费用,但是在节水最后一个环节反映出来的时候,往往可能看不出来。所以我认为政府为节水效果服务买单,算账要按照一个长资金链来算,从整个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人居生活水平提高系统来考虑政府买单的模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比较合理的,也体现出公平性。
肖新民:既然政府购买服务是可行的,必然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以什么价格来购买?我们在研究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算法,是计算1 m3水能够支撑这个地方增加的工业产值产生税收的一部分作为水资源的价值。一些专家提出这个计算还未考虑生态、环境等因素,这里只是为将来制定更合理的水价提供参考。
董事长陈春虹:义源公司研发的主打产品是一杯水马桶,就是用一杯水就能冲干净的马桶。节水型马桶最新国标用水量是5 L,而一杯水马桶平均用水1 L左右。许多人很好奇一杯水怎么能把马桶冲干净?原因是一杯水马桶的内部结构与传统马桶完全不同。传统马桶内部是虹吸弯管,用于存水隔臭,污物需“翻越”拱起的弯管后才能排出,没有一定的水量就出不去,这正是传统马桶耗水的主要原因;而一杯水马桶内部是单向止逆阀门,污物仅需少量水的推动和润滑便可排出,隔臭通过阀门实现,能确保安全不返臭。一杯水马桶自2005年批量投放市场以来,已历时14年,经用户验证,性能稳定、节水效果好、寿命可靠。
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力量,让高效节水产品能尽快地推广普及,也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到节水改造特别是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中来,推进节水事业发展。
专家点评:
庞进武: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节水成本不能光从产品价格来看,还要从综合节水效益来算账。节水器具在推进节水型机关、节水型高校建设中大有可为。希望加大节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使用,为推进节水型社会作贡献。
苏征宇:我认为以上几个项目有两个同类问题,一是推广和宣传的力度不够,二是如果每家技术都有自己的标准,它的节水效果如何衡量判定?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不成熟没关系,一边用一边让它逐渐成熟,在试用的过程中找到更科学的标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钱从哪来?政府补贴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靠资本。资本方怎么能够知道哪种技术好、哪个产品好?就要多宣传,让参与用水的各方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然后也能够让更多的投资方了解到这些技术。
高占义:北京市从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来规范居民节水这个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2014年北京市出台的一个规定是以家庭为单位,如果一年用水量在180 m3以下,水价是 5元/m3,用水量在 180~260 m3是 7元/m3,用水量超过260 m3是9元/m3,也就是按阶梯水价分段计收水费,这种机制大大促进了节水。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从水价来推动,节水的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据我了解,北京有一些高校的新校区设施非常完善,已经都装上了计量设施,用卡取水,用水也采取阶梯式的水价,确实有利于节水。在管理上也有补偿办法,比如A校节水效果好,可以把部分水权转给B校,从中获得节水收益。农业上也可以这样做,比如在旱季就不种高耗水作物了,把水置换出来用于做其他更有收益的事情,水权的转移可以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使水向高效益、高价值的行业和用户流动,为节水提供动力和资金。
肖新民:水利部要求在全国所有用水行业都要制定用水定额,我们可以利用用水定额与多级累进水价管理有机结合进行水价调整,使水价趋近水资源价值。具体操作当一个用水行业产生了一个新的节水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用水量,那么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这个用水量制定一个新的定额。在新定额以内用水价格不变,在新旧定额之间可以实行市场水价,超出旧定额可以用特殊用水价格或者惩罚性价格,也就是在新旧定额的基础上实行阶梯水价。将节水技术进步和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水价实现了市场化管理改革,为节水工作市场发力奠定基础。
赵勇:如果要推行实施您讲的这一理念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一是定额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发布实施的定额都是基于社会平均的用水效率和指标来确定的,其原因是要让绝大部分用户能够达到,也就说并不是一个先进的用水定额,这是一个基础问题。第二,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定额本身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因为影响定额的因素很多,技术进步变化也比较快。所以要做好标准,核心就是定额的事情,只有做好这个基础工作,才能去支撑您说的这个模式。
焦健:赵勇副所长提到的“标准是基准”的概念很重要。我结合节能来谈。国家在推动节能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甚至节能量的计量、检测和计算方式等也都以标准或文件的形式进行固化。目的是有据可依、有公信力。其次,政府去采购所谓的节能量是一个系统性的购买服务,不是单一的服务。政府的投资起的是杠杆作用,是一种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政府除了自己投资以外,还在金融领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在银行领域,我们协助银行去做了一些标准化的产品,之后把节能量作为一种抵押的条件,那么达到一定的节能量,银行按照标准去折算可以抵押多少。所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可以称为一种体系,涉及金融和社会范畴。
肖新民:我再来算一个价格账供大家参考。比如我们算出来北京市的水资源价值是12元/m3。1m3的水从农业节省下来,由自来水公司代表政府把水供给工业,北京市工业用
副总经理郑建光:唐山海森已经参与了全国200多个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我认为水价改革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节水,另一个是工程管护,让工程能良性运行起来。说到节水,需要对节水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研发的农业用水信息计量监测系统,实际上也可以叫节水效果评价系统,就是在每口机井或者是灌区的斗口上安装计量监测设备,把水量、电量通过GPRS或者4G网络传输到云平台上,然后在云平台上对农业用水的数据进行管理,可以把机井的基础信息、用户的灌溉定额、水费收缴、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费收缴、用户用水数据等进行收集,自动生成灌溉用水台账,以便对灌区用水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安装这套地下水计量监测系统,有利于老百姓节水,也有利于水管单位管理用水。
河北省现有灌溉机井90万眼,如果按照一眼井8 000元这个标准来投资,那么就需要72亿元。这么大的投资,不可能全凭财政支撑。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角度来说,其实给每眼井装计量设施,甚至比灌区斗口装计量设施更为迫切,因为地下水超采太严重了。为降低成本,我们研发了一个以电折水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左边是电力局的电表,右边是以电折水系统,这样就可以把一眼井从8 000元投资降到3 000元,使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专家点评:
高占义:你刚才说做一眼井需要8 000元的一个智能水表,然后又做一个3 000元的以电量折算水量系统,我建议再进一步研究降低设备价格。现在都是围绕某一个单元井来做设施,但比如你做一个县、一个市的,每个供电公司都有供电量计量设施,每一块电表记录的用电量过程实际也记录了用水量,只要把这个大数据和你们的数据信息连在一起,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得到区域的用水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水价格是9元/m3,从12元里减去9元还有3元。每节省1m3水能够减少0.7m3的污水排放,北京市非居民污水处理费用是3元/m3,也就是能节省2.1元的污水处理费,3元减去2.1元还剩0.9元。如果再考虑水源工程建设和折旧费用等等,实际上政府花12元来购买这1m3的节水量是非常划算的,节水确实应该优先。从另一个角度讲,节水按市场价格计算效益,是不是投资合同节水项目也觉得划算多了,苏总?
苏征宇:是的。如果有基础可以计量,有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我们投资机构的收益是很容易算出来的。只要有明确的算法,可以把投资回报算出来,应该有更多的资金愿意支持这块产业。
肖新民:通过大家对政府购买节水效果合同节水模式讨论,接下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这方面难度不小,请几位专家提提建议。
赵勇:要区分哪些需要政府为主来推动、哪些需要市场来推动。在合同节水管理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就要扮演好政府的角色,一是要做好节水监督管理考核工作,以政府的指挥棒推动全社会节水;二是要做好合同节水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完善定额标准、水价、水资源价值等,助推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的实施。
高占义:建议一是政府要强力地推动,把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这个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合同节水需要政府支持,合同节能方面政府有补贴,合同节水方面政府还没有给予补贴,合同节水如何与商业模式结合,确实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是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专利的保护力度,建议这些好的节水技术要申请专利。
庞进武: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已接近控制用水总量。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经济社会还要发展,生态环境需要逐步改善形成绿水青山,必须要在节水的前提下,控制用水总量,优化用水结构和水资源配置,必须落实各项具体的节水政策及措施。这为节水的各项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
同时,节水技术措施和各类节水产品要形成系列化。一些节水技术和产品,如果没有形成系统匹配、没有好的发展机制,就形成不了总体的节水效益和产出。对节水的投资方来说,会觉得形成不了综合的投资回报,节水投入的强度和规模也就难以适应节水发展要求,节水将不会得到迅速发展。因此,要把发展节水的各项基础工作做扎实,定政策、建机制、设标准、打基础,以适应节水迅猛发展要求。
焦健:我从政府购买途径建议的角度来说。一是政府出台政策,需要这个领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针对节水工作,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能够在这个领域里把工作做扎实。二是企业首先一定要武装好自己。比如节水马桶等一些好的节水产品,要细分产品,给出节水等级,做好标识。我举个例子,我们现在买冰箱不是单一考虑冰箱本身价格,还会考虑电力的消耗、运行成本的高低等,所以大家现在买冰箱时都会想是买一级能效还是二级能效的。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要真正把各项节水工作做扎实了,才可能有更多的政策来支持。
肖新民: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集中力量,共同推出有利于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一是科学认定水资源价值计算方法,由权威机构发布水资源价值信息。二是创新财政支付方式,将购买节水效果的资金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把建工程转变为购买节水效果;按质论价,依效付费,先建后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根据节水技术进步及时更新用水定额,实行多级累进水价,发布合同节水技术目录,在该用水领域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四是将合同节水内容列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降低节水服务机构税负。五是通过发行绿色债
总经理刘志荣:中环天成是专业从事合同节水信息化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合同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是以水量测量为基础、节水效益分析为核心、节水项目监管为目的的综合信息平台,可以在获取大量的计量数据后,通过大数据的架构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挖掘节水潜力,进而进行节水效果的分析和评估。
这个平台的服务对象有政府、业务部门和公众,应用范围包括所有可测量的节水灌溉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既可作为甲方的监管工具,也可作为乙方节水效益、治理效益的展示,同时也可作为第三方的专业评估平台。
专家点评:
焦健:作为第三方监测平台,要做好很不容易,收集数据就很困难。建议要明确定位,可将该技术具体应用到节水型高校和节水型机关的考评中。券的方式为节水服务机构降低融资成本。
苏征宇:我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其实现在有些项目已经动起来了,一个是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另一个是与一些机构做合同节水的专项基金,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缓解节水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讲,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引导资金,或是政府可以考虑一点补贴,这样大家的风险都会降低,合同节水推进可能就会更快。
肖新民: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讨论了合同节水的发展,大家讲得都非常精彩。最后,我想请各位专家用一句话来寄语合同节水的未来。
赵勇:合同节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多赢的、极为创新的理念,要推动这个理念落地、实施和推广,还需要继续创新它的实施模式和推进路径。
高占义:用合同节水连接千家万户,连接各个产业。希望合同节水能推动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高效利用。
庞进武:合同节水把十六字治水方针中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连在了一起:节水优先,两手发力。在推进合同节水过程中,我们要从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真正实现节水优先。
焦健:创新推动发展,节水永无止境。春天里,我们一起关注节水优先;新时代,我们共同用“水利精神”谱写合同节水新篇章。
苏征宇:政策驱动,资本助力,多方协作,推动合同节水模式的快速发展。
肖新民:合同节水的推广需要政府先发力,政府发了力,市场就会显神力。
结 语:习总书记在2014年“3·14”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的水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更不用说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问题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通过政府以水资源的价值购买节水效果的方式,形成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到节水工程的投资、设计、建设和长期运营服务的市场环境,建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多方共赢的市场机制,使节水真正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系统手段,建立有利于合同节水管理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并且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技术、规范等支撑体系,让全社会合力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大规模应用。
只有形成让用水户大幅度省钱、节水服务机构赚足够的钱、金融机构愿意积极投钱的局面,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迅速转变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等的状况,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合同节水管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专访讲席学者 韦凤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