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结论

2019-04-25 05:21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因变量淀粉酶试管

广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生物学的许多规律、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生物在高考中与实验有关的考查内容通常可以达到30%。除了《考试大纲》中要求的19个必修实验外,还有隐含在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发现史、正文内容的许多佐证、旁栏知识及课后练习、人教版选修1的实验等大量的隐性实验。生物学实验是复习备考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对于实验往往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或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等方面进行考查。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结论三方面以理论和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尽可能全面地解读实验考查的这三个方面。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实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指南,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源地。实验目的是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确定的,所以在确定实验目的时,先要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这两个变量后,实验目的就“呼之欲出”了。在试题中,部分题目会直接给出实验目的,也有些题目则考查实验目的(或探究课题)。

如(2015年,重庆卷,第10题节选)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由于此题明确给出实验目的,因此本题的考查重点应该是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以及如何书写实验思路和结论等。而对于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目的的题目,考生需要认真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些实验是单自变量和单因变量;有些实验是双自变量和单因变量;有些实验是单自变量和双因变量。接下来笔者进行逐一分析。

1.单自变量和单因变量

本类实验的实验目的相对简单,总结规律如下: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题1】某研究人员对水稻幼根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200粒刚萌发的水稻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分别放在浓度为0、5、10、15 umol/L的脱落酸溶液中处理1天后,转至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②培养至第3天后;

③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分析】由①和图1结果可分析得出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因变量为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情况。故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2.双自变量和单因变量

【例题2】

图2

由图2可知图中自变量为温度和pH,因变量为反应物剩余量/相对量,其可反映酶的活性。故实验目的:不同温度下,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如果横坐标改为pH,曲线改为温度,那么实验目的应该改为不同pH下,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单自变量和双因变量

【例题3】科研人员研究6-BA(一种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3

【分析】找出本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为6-BA的浓度,因变量为侧根和主根的生长发育情况。故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6-BA对拟南芥主根和侧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在研究实验时,只有明确实验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关键点、操作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

实验原理的书写应遵循三个原则:①操作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②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③因变量与观测指标的关系。即:操作→自变量→因变量→观测指标。

1.操作与自变量的关系

【例题4】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①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100 mL H2O2。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滴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测定单位时间的气泡数量。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表1:

表1

请回答: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考查H2O2酶的活性,而试管中滴加的为肝脏研磨液,故应该说明“肝脏中含有H2O2酶”,对应实验原理书写原则中的第①点;分析自变量(催化剂的种类)是如何影响因变量(H2O2的分解速率),对应实验原理书写原则中的第②点;分析因变量的检测指标,即观察单位时间气泡的数量,对应实验原理书写原则中的第③点。

【答案】H2O2溶液分解可产生氧气,其在不同类型催化剂作用相同时间后产生的氧气量也不同。通过观察单位时间气泡的数量推测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2.自变量与因变量内在关系及如何检测因变量

【例题5】(2008年,四川卷,第30题节选)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表2:

表2

请回答: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由于人体在运动时消耗能量增加,细胞呼吸加强,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增加,所以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增加,故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静止时高;对应实验原理书写原则中的第②点;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所以可以以水的pH变化作为测量指标,从而推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对应实验原理书写原则中的第③点。

【答案】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三、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应指向实验目的,也是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推测和分析。一个完整的实验结论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对实验目的做出判断,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影响;第二、分析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而后者又可以分四种情况:自变量促进因变量;自变量抑制因变量;一定范围内自变量促进因变量,而超过该范围后,自变量不再影响因变量;一定范围内自变量促进因变量,而超过该范围后,自变量抑制因变量。

【例题6】(2017年,北京卷,第31题节选)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3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许多学生在做本题时,想直接得出结论,但这种答题模式往往会出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考虑本题的实验目的,在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再得出结论。本题的实验目的:探究青蒿素对疟原虫和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故本题的实验结论应该为青蒿素对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有影响,而对仓鼠细胞基本无影响。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本实验的结论。

【答案】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

在平时的考试中,一个完整的实验题不止设置一类问题,但只要分析清楚实验的原理、目的、结论,所有设问基本可以得到解答。最后笔者结合例题7综合分析实验类题目中涉及的文中提到的三方面问题。

【例题7】(2013年,全国卷Ⅱ,第29题)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表4

(1)α- 淀粉酶催化_________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 1 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 2 中的___________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3) 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 G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4)综合分析试管 2、3 和 4 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

试管1和试管2的自变量:有无胚;

试管2、3、4的自变量:赤霉素的浓度。试管5为空白对照。

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与观测指标:

因变量:α-淀粉酶的量;

观测指标:在反应体系中先加淀粉液再加碘液,用碘液的颜色变化反映淀粉的剩余量,从而反映α-淀粉酶的量。

本题实验原理的分析:由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在关系,可知“大麦种子的胚可以产生α-淀粉酶;赤霉素能促进未萌发(无胚)种子产生α-淀粉酶”。由因变量与观测指标的关系可知“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淀粉液遇碘液呈蓝色,且淀粉液浓度越高,蓝色越深。”

本题实验目的与实验结论分析:一、通过试管1、2、5可探究大麦种子的胚是否可以产生α-淀粉酶。分析可知“试管1中加碘颜色浅→淀粉少→淀粉酶多”“试管2中加碘颜色深→淀粉多→淀粉酶少(与空白对照相同)”,可得本组的实验结论是大麦种子的胚可以产生α-淀粉酶。即题目要验证的第一个结论——“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二、通过试管2、3、4、5可探究赤霉素对无胚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的影响。分析可知“试管4中加碘颜色最浅→淀粉最少→淀粉酶最多”,与试管2、3、5对照可得本组的实验结论是GA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GA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即题目要验证的第二个结论——“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答案】(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湿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及实验结论是生物实验类题目考查的重点,本文通过例题的形式逐步对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简单的实验规律化,希望学生能在实验题方面有所进步,也为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因变量淀粉酶试管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淀粉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麦萌发种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谈谈如何讲解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精心设计课堂 走进学生胸膛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