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焕新颜人民更幸福

2019-04-25 02:53刘琦游远浩
红土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区基点革命

◎刘琦 游远浩

龙岩市永定区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县之一,有266个基点村,革命烈士4586人,革命遗址、革命史料等红色资源丰富。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发展活力也在不断增强。永定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措施方法,让永定老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夯实根基脱穷帽

“没有革命基点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区的小康。”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常惦念着革命基点村的发展。长期以来,永定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脱贫攻坚、项目带动等举措,确保老区村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驱车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笔者来到了永定区金砂乡秀山革命基点村。全村现有110户共410人,耕地271亩,山林10263亩,竹林近千亩,毛竹保有量40万根。秀山村山多地少,是市级贫困村。精准扶贫让秀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秀山村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多,生活越来越好了。”秀山村党支部书记谢锦初高兴地说。

“真是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有了这么好的房子,不再一下雨就担惊受怕,住着很安全很舒服。”2015年入住造福工程的秀山村村民谢锦初高兴地说。从前,村民的住宅大多数是依山而建的土坯房,分散在陡峭的山坡上,不但生产生活有很大不便,而且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秀山村的村居改造被列入造福工程项目,“区扶贫办扶持我们每人7500元,老区办花了60万元左右帮我们进行三通一平、外墙统一装修、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帮我们贷款等,让我们对建设美丽秀山充满了信心。”谢锦初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5年10月,24幢房屋主体已全部完工,村民们纷纷搬入了新居。

秀山村缺资源无产业,村“两委”班子意识到只有知识扶贫才能真正强村富民。于是,动员并组织村里有意向发展种植业的村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鼓励他们外出学习、交流,带动发展百香果、蜜柚种植,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永定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围绕全面完成贫困户脱贫任务的目标,抢抓机遇、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分类施策,通过政策兜底、巩固提升、激励性扶贫等措施,发挥资金效益,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扶贫、脱贫质量。全区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4762户、15711人,截至2018年仍有未脱贫148户416人,均已列入今年脱贫计划。

实佳村是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改善住房条件,摘除贫困村的帽子,实佳村实施了造福工程易地搬迁,并将符合申请条件的老旧土楼列入危房改造项目,进行保护修缮,同时推进新村建设。为抓实产业发展,实佳村利用原实佳小学楼顶空间建设42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月增收3500元。利用毛竹资源丰富的条件,着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发展毛竹种植加工以及林下种植食用菌、金线莲、中草药等林下经济作物。

保护开发传薪火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区委书记王金福说。

在永定区抚市镇五湖村上寨革命基点村的苍松翠竹中,掩隐着一座客家土楼——“泽东楼”,这是全中国唯一以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名字命名的民居。这座土楼始建于1896年,是石岭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及办公、会议场所,是毛泽东躲过生死一劫的地方,是闽粤边委、闽西特委传达中共“七大”会议精神的地方,也是研究制订闽西游击斗争作战方案的地方,它为闽西的解放事业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

过去,上寨燃起革命火种;今朝,上寨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2016年,上寨革命基点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000元。”五湖村党支部书记张观运说。对上寨村来说,“泽东楼”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革命历史,教育后人,抚市镇以“泽东楼”为核心,建设集革命传统教育、产业发展、生态优美、休闲娱乐、美丽村庄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修缮了泽东楼,新建了红军胜利亭、望红台、荣欣亭、培训中心、望月亭、红歌演唱台、钓鱼台、广场和绿地等。如今,红色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接待能力,带动发展了“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受惠于基点村群众。

“革命战争年代,赤寨会议的会址被国民党烧毁。2002年4月,在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在原址新建了‘军政亭’和纪念碑来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永定区西溪乡四联村党支部书记邱炳祥告诉笔者。

西溪乡赤寨革命基点村曾是永定苏区的领导中心和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之一。在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长期斗争中,赤寨人民为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正因如此,赤寨一度遭到了敌人严酷的摧残。”邱炳祥说,红军走后,敌人实行移民并村、烧光抢光等政策,全村400余间房屋被夷为平地。1928年赤寨全村共有76户255人,而到1949年解放时,这一数字锐减到19户59人。所幸的是,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赤寨人民很快重建了家园。“目前,赤寨革命基点村新村建设项目已获区发改局批复,项目占地1124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60平方米,将新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房36栋。”西溪乡党委书记张悠华说,以赤寨为重点打造的“红色+生态”革命基点村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永定全区现有革命旧址45处。近年来,永定区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对部分承载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老区革命旧址进行抢救性维修,着力实施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切入,变红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产业,走出了把红色文化项目化、品牌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新路子,激活“红色基因”、塑造“红色品牌”、弘扬“红色精神”。

永定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永定宝贵的革命老区精神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承培育。在金砂乡新建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积极推进金砂红色特色小镇、抚市“泽东楼”红色景区、岐岭牛牯扑红色旅游景区、虎岗红色小镇等红色文化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联合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古田干部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永定设立现场教学基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研学。红色旅游带动了永定区接待旅游者人数从0.6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底的2.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05万元提高到468万元。

以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永定区积极对接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围绕基础设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生态文明等方面,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加大整体规划建设力度,使老区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乡村美丽百姓富

永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性深入老区村开展走访调研,面对面倾听老区群众的声音,和大家谈感受、拉家常,实打实解决一批实际困难问题。

2014年以来,永定区以“村庄美、产业兴、民风好、农民富”为目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基点村的发展,每年从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切”出30%资金共计500万元,实施“美丽革命基点村”示范村建设。同时各部门联动配合,政策叠加扶持。“出台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表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级发展环境。其中,对有条件的革命老区村村通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在现有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50%的补助金。”永定老区办负责人游远浩说。

“之前进村走黄泥路,坑坑洼洼,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永定区仙师镇西洋村村民马有石感叹道,“‘要致富,先修路’,自从通村路修好后,进城不再难,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2016年,西洋村被列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有了风景桥、太阳能路灯,村口道路宽了,河道垃圾没了,环境卫生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大大改善了西洋村的居住环境。“挂钩帮扶的区国土局干部给我们村争取了40多万元建设光伏电站,2017年5月底40千瓦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成功,每年能给村财增加5万元,打破了村财零收入的困境,充实了保洁资金。”西洋村党支部书记马占辉高兴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永定鼓励水土流失区大力发展果业。西洋村村民走上山头给“红帽子”换装,马有成就是村里当年最早上山种柚子的一批村民。经过20多年的开荒种植,现在马有成家已经有果园100多亩,果树4000多棵,“这些果树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柚子往往年后就被预定完,今年产量有7万多斤,产值近10万元。”马占辉告诉笔者。据统计,西洋村有90%的农户种植柚子,村里共有果园4200多亩,产量达600万斤,并且以每年50万斤的产量增加,柚子给全村带来了财富,人均增收8千元,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中的湖坑镇南江村经济长久得不到发展。近年来,南江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全力打造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楼生态旅游精品村,实施整村推进。

村民们自发拆除全村茅厕200多间,新建公厕11座,修建排污沟5400米,并全面清理河道,还乡村“青山绿水”。南江村把“风景”变成为“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在村中生态林里养蜂已有20多年的村民江庚生,日子就越过越甜蜜。“冬蜜品质好,卖价高,我们村的山林有成片山桂花树,成了最好的冬蜜源。”江庚生说。去年他单靠卖蜂蜜,收入近1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的蜂蜜是卖给游客。2014年,他全家从旧屋搬进了新房。他的山桂花蜜更是俏销,一年产出2000公斤还不够卖,成为进村游人抢购的土特产。南江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说:“鼓励村民依托土楼资源发展‘农家乐’,通过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

猜你喜欢
老区基点革命
延安,老区的希望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