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靠山吃山 助力乡村振兴

2019-04-25 03:18李世长
红土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绞股蓝毛竹加工厂

◎李世长 文/图

今年50岁的李如洲,在外艰苦打拼20年,开阔了视野,积攒了资金和经验。十年前,他怀着对大山的热爱和乡亲的眷念,回到山高水冷、地广人稀的家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持续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厂等,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致富之路,赢得了村民的赞扬和信任。

阳春三月,我们走进马坑乡深山老林中的红色古村落——马坑乡下垅村,放眼一望,附近的山头上是成片翠绿的竹林,梯田中那低矮嫩绿的是中药材绞股蓝,对面绿色大棚里栽培的是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一幅山区绿色田野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来到村支书李如洲创办的懿竹生态竹制品加工厂。落座后,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着十多年来回村引领村民靠山吃山,在脱贫的路上砥砺前行的故事。

不怕失败 从头再来

马坑乡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乡,下垅村是原中央苏区村、革命老区村。1930年2月,在红十二军的帮助下,华安县下垅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举行暴动,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从此,土豪劣绅一听到“苏维埃来了”,就吓破了胆。红色记忆永不磨灭,如今,下垅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华安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红色土地上长大的李如洲,有一股不怕吃苦、敢于创业打拼的韧劲。“初中毕业后,我在厦门市建筑职业学院修读中专课程。毕业后从事建筑安装,在漳州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厦门分公司工作,辗转漳州、厦门两地,也曾担任过项目经理。”李如洲忆述着当年在外闯荡的日子,开阔了视野,积攒了资金和经验。

山里生山里长的李如洲,怀着对大山的热爱和乡亲的眷念,2007年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我们问及为何回乡创业?李如洲坦城地说:“看到外地都在发展,都富起来,自己的家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村民们至今仍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来养家糊口,我就想谋求一条能够带领全村致富的新路子。”

回村后,李如洲白天在自家的地里辛勤耕种,晚上深入各家各户,开展调查研究,探讨怎样立足山区资源优势,靠山吃“山”,让村民都富起来。

2008年9月,村级换届选举,李如洲凭借自己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村民的信任,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此,他更加自信地开始带领村民尝试养牛、种名贵花木等种养结合的发展项目。

起初,李如洲投资70多万元带领村民尝试圈养起百余头牛,但由于地处山区,从外地购回饲料成本高,后改为放养,却因为海拔高,天气冷,草料生长慢,牛常常吃不饱,且放养时,一不留神,牛时常跑去偷吃农作物,农户反映不小。有时,牛生病了还得到县里或市里请兽医来为牛治病。总之,养牛带来的麻烦和困难很多。历时一年多,这样养牛致富的方法终告失败。

当时,头脑灵活的李如洲还向村民租来100多亩山地,种上桂花、茶花、红豆杉等名贵花木。由于面积较小,缺乏管理经验,加上市场销路不畅等原因而发展不好,也无法再投资扩种。

不忘初心 继续创业

有着一股牛脾气的李如洲面对养牛、种植花木不尽人意后,他不失望,横下一条心,一定要为下垅村找到一条创业致富的新路子。他继续带领村民们走出山门,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种养、加工业,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

2009年春,善于学习的李如洲认真接受周边的辐射,引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绞股蓝,有言道:“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下垅村由几位村委带头试种,由于它适应当地气候和山地环境,加上李如洲等村委的悉心养护,长势喜人,利润不错。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往后村民们年年投资扩种。至2012年全村有种植户134户402人,种植面积达435亩。伴随着绞股蓝产量的增加,2012年,李如洲创办了大家富绞股蓝有限公司,开设了绞股蓝加工厂,购置了加工绞股蓝的机器设备,招收了6位村民当工人,常年加工绞股蓝,促使绞股蓝由卖青叶变为卖成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又有李木忠等两位村民创办了两家绞股蓝加工厂。目前3家加工厂年可加工绞股蓝约300吨,年产值达560万元,全村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

下垅村毛竹资源丰富,有近万亩之多,如何充分利用为村民发财致富呢?2014年6月,李如洲带领村干部到云南实地参观调查,了解毛竹产业如何加工,制造成各种实用的竹产品。回村之后,他又创办一家毛竹加工厂,招收40多位村民当工人,把原来当柴烧的一根根毛竹加工制造成竹条、竹签、竹炭等实用产品。“由于生产技术过关,竹制品质量较好,产品供不应求,不仅被浙江、辽宁等大客户争先订购,有一部分还远销日本及台湾地区”,工厂负责人李宝榕如是说。在座的村主任游大南高兴地告诉我们,如今下垅村实现家家“无闲人”,青壮年出门务工,在家的半劳力可到绞股蓝或竹业加工厂做工挣钱,每月一般有2000多元,加上自家的绞股蓝、毛竹卖给加工厂的收入,全村年人均收入可达上万元。村民李大根种了6亩绞股蓝,每亩年收入有1万多元,如加上毛竹收入可达十万多元。多元化的收入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不是买小车就是盖楼房,下垅村真正成为山区生态型的富美乡村。

李如洲带领村民走绿色发展之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开“绿色银行”之门,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村民李龙溪说:“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幸福指数提升了,我们信任他,因为他有能力带领大家致富”。因此,李如洲由一位普通村民被选为村主任,如今又当上村支书。2014年他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好党员,成为马坑乡“党员创业大户”的带头人。

“要想富,不能走老路,要有敢闯敢拼的胆识和勇气。我们也是立足本村,靠山吃山,带领村民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好乡村林下经济“绿色牌”,创办发展加工厂,才使村民一天天富裕起来。”李如洲自信地说道。在实现新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他将不忘初心,信心满满地在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继续拼搏,带领村民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猜你喜欢
绞股蓝毛竹加工厂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参观奶酪加工厂
敲竹杠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平利绞股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