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
摘 要: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需要重视研究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理清活动基本思路;采取多种工作措施;注重总结归纳研究效果,有意识地进行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技能培养。
关键词:科技教育;多种途径;目标;内容;思路;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聚焦教育教学,诊断真实问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培养中学科技创新人才,将科技活动和科技课题捆绑起来开展科技教育,[1]成为我们每一个普通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教学实践。国际上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已蔚然成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也需要与时俱进,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的途径研究。
一、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年级、班级、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组合,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利用课内外时间引导他们拓宽视野,走出教室,走入实验室,进入家庭,亲近自然,展开不同方式的培养和合作探究活动。
主要研究内容有: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划分兴趣小组,规划安排;开展科技素养教育,营造氛围;进行基础科技教学,提高科技意识,引导有效研究途径;完善方案,展开有效研究途径的教育活动,实施科技制作、科学观察等研究活动,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进行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的总结、归纳、反思、整理,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进行结题和后续研究。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小组合作设计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问卷编制;开展科技教育有效研究途径的实践活动;有效途径研究的反思、改进、提高与后续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探究能力;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严谨探究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學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积累基本的科学素养,倡导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二、基本思路
以课本为抓手,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关注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科学意识引导、科学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进家庭,从课本走向生活,学会基本的科学技能,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拓展,开阔视野,学会有意义的学习,有质量的生活,用科技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校内和校外相联系的方法,融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强调知识的来源和运用,有意识地进行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技能培养。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栏目,感悟科技的力量和骄人成果,加强宣传教育。
2.巧妙利用初中各科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学习科技制作、科学观察、科学探究,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兴趣。
3.结合本地资源和实际情况,倡导体验和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和家庭,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树立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理想。
4.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创新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撰写科技小论文、制作改良教具、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等不同的形式综合运用。
四、研究效果
1.从学生入手,多途径实施科技教育
从学生来看,初中生特别热衷于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相关课程的学习更加强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网络的普及使他们更容易从多个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从学习的兴趣热情、知识的认知还是周边信息资源的提供,都为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随机选取七、八年级学生100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科学意识与意向。针对获得的相关信息,召开会议商讨组织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进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课题组在这一阶段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使其养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将学科知识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发展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的神奇有趣。
采用课内外相结合原则,结合本地资源和实际情况,倡导体验和实践,教会学生制作米酒、制作酸奶、尝试保存食物的方法、观察母鸡孵蛋、制作教具、修订实验方案等技能。
2.从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来看,突出创新性
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跨学科整合,注重课程开发与研究实践,注重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融会贯通,强调实践运用与科技创新。确定研究目标、内容,确定实验班级,成立兴趣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广泛搜集研究资料,探索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从被动到主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实践,从接受吸收到发现创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经历体验的科学实践,倡导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进行成果展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总结论文;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自主体验的建构;生成担当意识和科学思维;养成基本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成就动机,体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为科学生活和创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成一批基于实践的研究成果
如:(1)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学习制作酸奶等方面的实验报告和科技小论文等;(2)学会制作基本的教具和学具(图片);(3)学生作品集;(4)教师的研究论文;(5)举行实验课优课展示(视频);(6)研究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九大提出了聚焦“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的重要议题。科教兴国已经由一个美好的愿望正逐步变为了现实。因此,我们的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是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实践需要,是教师的自我担当。
参考文献:
杨志军.“活动+课题”式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3).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