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林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大连 1166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总体来说,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比国际水平要低,但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引起了社会群众与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当前,还没有一种可彻底治愈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临床的治疗多以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同时也对护理干预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缝隙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旨在为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提供细致、全面、完善的护理服务,保证每一个护理细节的护理质量,杜绝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2]。对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无缝隙护理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符合WHO与国际心脏病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意识清晰,医护人员与家属都能与其进行正常交流和沟通,排除其中存在重大精神疾病与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42例均为该院收治,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观察组中Ⅱ级32例,Ⅲ级21例,Ⅳ级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3.36±3.16)岁;男 43例,女 28例。 根据 NYHA 心功能分级评估,对照组中Ⅱ级33例,Ⅲ级22例,Ⅳ级16 例;年龄 62~85 岁,平均(73.04±3.25)岁;男 42 例,女29例。开展研究前已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且签署了自愿知情协议。两组的NYHA心功能等级、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好。
两组患者都采取了相同的治疗措施,且都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无缝隙护理干预,相关的护理流程如下:①建立无缝隙护理干预小组。小组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领导,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寻找常规护理中的护理漏洞并采取解决办法,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随时优化护理方案;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理的沟通途径,便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与相关的反应,与他们进行无时间限制的沟通交流[4]。②建立严格的轮班值班责任制。将24 h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合理安排专职护理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若患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应与患者打招呼,了解患者交接班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实施情况。③针对性的无缝隙护理操作。药物治疗前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化分析,具体衡量和分析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状况,了解家属的护理要求;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心跳、心率等基本的生命指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常规的冠心病知识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用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为患者建立治疗希望;在查房及为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多用积极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心理的顾虑,促使其积极面对病情与生活;饮食上,叮嘱家属为患者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且注意营养均衡[5]。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生活质量应用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估,共有36个小条目,分为8个维度,该次研究中只观察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四个指标,得分越高,表示相应指标的质量越好;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指标,计算总满意度;通过随访3个月来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要有心绞痛、心力衰竭、继发性心肌梗死、死亡等[6]。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9,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生命活力 总体健康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8.67±6.64 81.58±4.23 49.10±6.74 68.64±4.31 47.35±7.02 88.19±3.97 47.66±7.13 74.49±4.41 49.17±5.57 89.12±6.05 50.01±6.26 77.63±4.59 48.92±6.07 80.21±4.02 49.26±5.84 63.04±3.47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9%,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心绞痛、心力衰竭、继发性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随访3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使得心肌缺氧与缺血,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及并发症[7]。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的早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容易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病残率,但目前还不具备完全治愈的医疗条件,所以冠心病的防治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临床只能通过相关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手段来控制病情的恶化,延续患者的生命[8]。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基于患者自身需求与满意度的护理服务,且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目的,通过寻找常规护理服务中存在的护理漏洞,并杜绝这些漏洞的存在,对护理服务进行根本上的改革和完善。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服务,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护理服务理念,使得日常的护理变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通关改进和重组业务流程、优化职能等方式来提高护理质量。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生理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所有非常有必要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安全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了无缝隙护理服务,研究结果表示,护理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8.149,P<0.05);在谢莉的研究中,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58例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结果显示,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和总体健康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 81.69%(χ2=16.479,P<0.05);随访 3 个月,观察组的心绞痛 (χ2=8.627,P<0.05)、 心力衰竭 (χ2=8.029,P<0.05)、继发性心肌梗死(χ2=9.142,P<0.05)、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χ2=6.643,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在戴丽丽[10]的研究中,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 (79.81±1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48±9.1)分,随访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再次心梗、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都进一步说明了无缝隙护理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综述所述,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