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4-24 02:06龚川江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病机体小儿

龚川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00

手足口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 性,东南亚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以小儿集中地区较为多发病,能够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柯萨基A16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多发生于6岁以下小儿,不满3周岁的小儿较为高发,发病率能够受到季节的影响,每年5~7月期间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该病具有发病时间短、病情进展快的特点[1]。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出现小皮疹或小水泡,并且能够在口腔内发生疱疹、溃疡等现象,并伴有发热、肺炎、肺水肿等疾病,若不能够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导致小儿死亡,造成较为严重的结局。临床中检验手足口病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血常规检测特异性欠佳,而细菌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细菌检测的结果的时间,能够导致小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为了能够使小儿的生存率得以保证,临床中通常通过免疫球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进行诊断,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该文主要探究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65例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65例手足口病小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小儿65名作为对照组,全部小儿均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实验组小儿中,男性小儿35例,女性小儿30例,小儿的年龄为 0.8~6 岁,平均年龄为(3.25±0.39)岁,小儿的体重在 8.62~28.93 kg 之间,平均体重为(19.64±3.41)kg,小儿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在1~5 d之间,平均接受治疗的时间为(4.26±0.96)d,其中重症小儿25例,普通小儿40例,对照组小儿中,男性小儿34例,女性小儿31例,小儿的年龄为0.6~6岁,平均年龄为(3.11±0.69)岁,小儿的体重在8.95~29.65 kg之间,平均体重为(20.34±3.34)kg,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体重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小儿的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表现为阳性,并经过病毒分离鉴定,确定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且小儿在急性恢复期与恢复期血清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抗力高于正常值的4倍。

手足口病组纳入标准:①小儿均经过肠道病毒检测,小儿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②不存在其他病毒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③全部小儿家长均已知情,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足口病组排除标准:①不能够严格遵守实验计划;②临床资料完善的小儿;③存在心、肺功能疾病的小儿。

1.2 方法

全部小儿均于入院当日或者入院次日进行血液采集,取静脉血,血液标本采集量为3 mL,同时对采集的血液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进行抗凝处理。全部小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采用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检测中所涉及到试剂均为德国申能公司提供,检测均能够按照试剂的相关要求完成检验。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外周血WBC采用检测仪器其全自动化分析仪,仪器为日本东芝公司提供,检测均能够遵守相关检验流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

1.4 统计方法

参与该实验65例手足口病小儿和65名健康体检小儿所有数据均行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用 (±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对比,实验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对比[(±s),g/L]

表1 两组小儿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对比[(±s),g/L]

组别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实验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0.62±0.12 1.36±0.36 15.721 9 0.000 0 8.94±1.21 13.69±2.11 15.744 4 0.000 0 2.59±0.21 1.12±0.11 49.992 6 0.000 0

2.2 两组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

实验组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s),μg/mL]

表2 两组小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s),μg/mL]

组别超敏C反应蛋白实验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9.88±1.25 1.98±0.92 41.036 8 0.000 0

2.3 病情不同程度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WBC比较

小儿病情越严重,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外周血WBC 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病情不同程度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WBC比较(±s)

表3 病情不同程度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WBC比较(±s)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与重症小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超敏C反应蛋白(μg/mL) WBC(×109/L)重症小儿(n=25)普通小儿(n=45)对照组(n=65)(16.25±3.36)a(10.25±2.6)7ab 1.82±0.47(15.89±1.21)a(9.66±3.14)7ab 6.58±2.11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世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东南亚地区较为多发。通常情况下手足口病来势较为凶猛,发展病情较快,并伴有头痛、发热等类似流感症状,小儿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并伴有湿疹、疱疹等症状,临床诊断中容易与感冒混淆,进而导致误诊,常使小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小儿死亡。一般来说,小儿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小儿病情进展越严重[2]。另外,手足口病属于一种自愈型疾病,症状较为轻微的小儿,不需要治疗手段干预即可缓解,并且愈后良好。部分小儿能够出现呼吸系统损害以及神经中枢系统损害,进而能够导致脑炎、脑水肿以及心肌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小儿死亡。手足口病发病初期,通过血常规检查并无特异性,对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确诊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导致小儿死亡[3]。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小儿手足口是当下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早期诊断手足口病,能够对小儿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对提高小儿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每年夏季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季节,家长应对小儿加强卫生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小儿出现肠道感染等疾病[4]。

3.1 免疫球蛋白

人体体液中免疫球蛋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能够参与到人体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球蛋白主要产生于浆细胞中,能够对外界带有侵略性的活性蛋白质起到抵抗作用,同时还能够对体液进行中和,使体液始终维持在平衡的状态中,同时能够对ADCC进行介导,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小儿的机体产生调理作用,使机体能够抵抗对外界侵袭,能够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5]。免疫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E组成。其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能够作为判断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A能够对呼吸道感染起到抵御作用,主要能够参与到黏膜局部免疫过程中,根据免疫球蛋白A性质能够将其分为两种:即血清型和分泌型,通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a多存在于血清中,并能够与血清中的细菌以及病毒进行特异性结合,能够有效阻止病原体依附于细胞表面,进而能够阻止细菌以及病毒对机体造成侵袭,从而能够达到保护粘膜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小儿发生感染类型疾病均与免疫蛋白A存在着一定联系,由于小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6]。免疫蛋白G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免疫蛋白,免疫蛋白G含量能够达到所有免疫蛋白总数的75%~80%左右,能够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对机体内的病毒进行中和作用,并将其排出体外,免疫蛋白G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经血液进入到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疾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7-8]。免疫蛋白M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血清中的含量在1 mg/L左右,是所有免疫蛋白中分泌速度最快的一种免疫蛋白,免疫蛋白M的作用主要能够对B细胞是否成熟进行有效判断,因此,常将免疫蛋白M用于早期疾病感染诊断。从该文探究中,可以了解到到,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的免疫蛋白反应A、G显著低于健康小儿,免疫蛋白M显著高于健康小儿,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将其作为判断小儿手足口病的指标。

3.2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存在于机体的血浆当中,其含量约低于10 μg/mL,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对机体的受损程度进行有效判断[9]。小儿机体组织受伤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小儿机体受损越严重,机体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越高,并且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检测过程中不会受到小儿自身因素以及使用药物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小儿机体受到损伤时,使用抗炎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过程中,仍然能够通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来判断机体的受损程度,因此,临床中常将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急性炎症以及组织损伤程度判断检测项目中。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小儿,细菌感染较为严重,小儿机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会大幅度增长,判断小儿是否发生手足口病。将免疫蛋白与超敏蛋白反应检测联合诊断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的外周血WBC能够提升,但是该项指标不具有特异性,应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该实验中,小儿手足口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楠等[10]在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中得出,手足口病组患儿的免疫指标为[(0.66±0.18)、(9.02±1.25)、(2.64±0.36)g/L], 健康组儿童的免疫指标为 [(1.42±0.37)、(13.25±2.01)(1.25±0.21)g/L],手足口病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为(9.94±1.36)μg/mL,健康组儿童的超敏 C反应蛋白为(1.88±0.87)μg/mL,该文中实验组小儿的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9.88±1.25)μg/mL 显著高于对照组(1.98±0.92)μg/mL与该文结果一致。因此,通过小儿机体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能够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有效判断。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机体小儿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