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300;2.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豆粕营养价值较高,其营养成分相对较齐全且均衡,符合多数动物的营养需求[1-2],但其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最终限制了动物的生长[3-6]。而豆粕经发酵后,去除了多种抗营养因子,同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多种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更易被动物吸收,能够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提高豆粕的利用率,对绿色健康高效的养殖具有重要意义[7]。
本试验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的鱼粉,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旨在了解圆斑星鲽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关系,以及发酵豆粕在圆斑星鲽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发酵豆粕的合理利用和圆斑星鲽饲料的配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分别用0%、10%、20%、30%、40%的发酵豆粕添加在五组等蛋等脂的饲料中,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9.81%,19.63%,29.44%,39.26%,标记为A、B、C、D、E组。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鱼粉、发酵豆粕粉碎后60目过筛,按各种原料配比进行配料、混匀,挤压成直径为2.5 mm的颗粒饲料,于55 ℃恒温下干燥,干燥后的颗粒饲料放-20 ℃冰箱中保存。
表1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干物质)
注1:预混料:VA1 200 000 IU;VC20 000 mg;VE5 000 mg;VD300 000 IU; VB13 000 mg;VB22 000 mg;VB6800 mg;VB125 mg; VK33 000 mg;烟酸3 000 mg;叶酸300 mg;生物素30 mg;泛酸钙3 000 mg;肌醇10 000 mg;铁5 000 mg;锌2 000 mg;铜1 500 mg;钴500 mg;硒25 mg;碘150 mg;免疫抗病素适量;基因促长剂适量; TR消化剂适量;抗氧化剂适量;辅料适量
试验鱼购自山东科合海洋高技术有限公司,本试验共5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将规格一致的圆斑星鲽(49.0±1.0 g)随机分配到15个塑料桶中,每桶15尾,试验前,先用不含三氧化二铬的饲料暂养两周,使其适应环境后再投喂含有三氧化二铬的饲料,每天早晚投喂两次(08:00;16:00),投喂结束后1 h,记录残饵量并清理,试验采用的塑料桶为直径100 cm,高80 cm的玻璃纤维桶,流水养殖,养殖周期为10周,期间水深、水温、溶解氧、盐度分别控制在50 cm、18.5 ℃、5.5 mg/L、35‰左右,如有死亡,记录并称重。
每天上午投喂完2 h后,采用挤压法收集粪便,于70 ℃的恒温干燥箱中烘干,4 ℃保存,粪便的收集每隔一周收集一次,使鱼体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试验末,将各组鱼饥饿24 h后,对其计数、测重,计算成活率、特定生长率等。饲料和粪便中的三氧化二铬、粗蛋白、粗脂肪的测定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GB/T 13088-2006)、凯氏定氮法(VELP,UDK142 automatic distillation unit意大利)、索氏抽提法(FOSS脂肪测定仪SOXTEC 2050 瑞典)。
成活率=试验末鱼体的个数∕试验初鱼体的个数×100%
特定生长率=(ln试验末各组鱼平均体重-ln试验初各组鱼平均体重)∕养殖天数×100
饲料系数=试验期间投饲总量∕(试验末各组鱼总重+总死鱼重-试验初各组鱼总重)
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1-饲料中 Cr203%/粪便中Cr203%)×100%
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饲料中 Cr203%/粪便中Cr203%)×(粪便中营养物质含量/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100%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P<0.05,标注各组的差异性,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其中,A、B、C和D组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E组(P<0.05)。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A、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则逐渐升高,A、B和C组显著低于D、E组(P<0.05)。
表2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右上角不同字母上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
圆斑星鲽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受饲料中发酵豆粕的影响较大(见表3),其中,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以B组最高,A和E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组最低。
表3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右上角不同字母上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
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少,营养价值高,属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在本试验中,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鱼体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饲料中添加20%的发酵豆粕会显著降低鱼体的特定生长率(P<0.05),发酵豆粕水平达30%时,会显著降低鱼体的饲料系数(P<0.05),该结论与Luo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即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饲料中,用发酵豆粕替代14%的鱼粉,对其特定生长率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过高则鱼体生长性能下降。因此,饲料中发酵豆粕的添加量应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添加过量则会影响鱼体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是:1、发酵豆粕中的风味氨基酸含量(20.22 g/100 g)较鱼粉(23.18 g/100 g)低,较高的替代量,会使饲料中的风味氨基酸含量降低,降低饲料的适口性,鱼体摄食下降,不利于其生长[9]。2、发酵豆粕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21.74 g/100 g)较鱼粉(32.00 g/100 g)低,同时,作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蛋氨酸含量(0.41 g/100 g)明显低于鱼粉中的含量(1.54 g/100 g),因此,发酵豆粕不同比例的添加在饲料中会导致各组饲料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越来越大,对鱼体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0]。在本试验中,表观消化率均以B组最高,这表明豆粕经发酵后分解为易被鱼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等,有利于提高鱼体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11];同时,发酵豆粕中大部分抗营养因子被降解,从而使抗营养因子对鱼体消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大降低;并且,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少量的消化酶,皆对鱼体消化有利[12]。但过高的替代量,会降低圆斑星鲽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其原因可能是替代量过高,饲料适口性降低,鱼体摄食率降低,导致鱼体肠道绒毛萎缩,抑或是发酵豆粕中可能仍存在少量抗营养因子,损伤鱼体消化道结构[13],造成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
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鱼体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且不会对鱼体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过量则影响鱼体的生长性能。该结果可以为发酵豆粕的合理利用和圆斑星鲽饲料的配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圆斑星鲽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