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与深化思路

2019-04-23 09:35袁亮亮
财讯 2019年30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改革评价

摘 要:当前阶段,经过多年的改革之后,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我国财政与公共部门运行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包含绩效评级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等在内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本文将从现阶段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现存的问题入手,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改革活动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深化改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确立了预算管理制度,目的是通過高效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其中部门预算改革作为其他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制度载体,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有效重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管理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将来又将走向何方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起源于美国,它主要是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督促政府同时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成本控制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产品质量。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先进理念,在预算中强调绩效思想有利于强化效率意识,明确并落实支出责任。其次,它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工具。通过绩效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完善。再次,它是一种完善的全过程机制。预算绩效管理以结果导向为基础,实现了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全面覆盖。最后,它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是在现有预算管理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创新性思路,是针对传统模式存在问题作出一种的改进和提升。

二、我国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动改革活动的持续推进,我国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些理论研究的支持下,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2001年,我国在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区进行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小规模试点。2005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同年九月下发《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在此过程中,我国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财政部门已经构建了专门的绩效评价处,初步形成了组织结构。2009年,我国在上海召开了“第

一节中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讨会”,对我国绩效预算改革进行了总结。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基本上得到了各级财政和公共部门的广泛认同,我国绝大部分政府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都已经具备必要的了解认知,形成了改革共识。二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初步建立。一方面,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都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程序、办法、标准以及规范,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组织体系。三是,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包括评价指标、评价工作流程、评价办法等。其四,部门预算监督力度得到加强,对预算资金的流向的掌握程度获得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仍旧面临这样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法律法规制度健全

一方面,法律层面文件存在欠缺,当前的制度改革仅仅停留在部门规章制度层面,上位法不完善,而且与法律性的要求相差较大,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较为模糊。另一方面,制度层面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设计已经具备,但顶层设计不完善,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依旧只能以财政部出台的规章以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同时,缺少明确的操作办法和管理办法,配套措施较少。

(2)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奖惩问责机制缺失

当前阶段,政府部门对绩效评价过程较为重视,但是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却不够深入,难以对预算管理活动形成有效的约束。如从项目开始到绩效评价的时间跨度较大,导致评价结果的时效性较差。同时,绩效考评问责乏力,不能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部门管理职责以及预算完成情况形成有效的联动,导致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效益缺乏考虑,出现了许多面子工程。此外,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预算工作过于被动。

(3)基础设施保障缺乏,基础工作滞后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且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因此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部分省市虽然已经设置了专门的职能机构,但人员数量却存在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目前,我国财政部尚未颁布统一的绩效目标,需要各级政府自行探索,因此绩效指标的设计普遍存在平面化和单一化的的问题,导致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受损。此外,绩效管理程序过于繁琐,信息化水平过低,导致绩效评价水平难以实现有效的提升。

综合来看,当前阶段,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中依旧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改进。

三、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思路

(1)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机制进行完善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绩效管理为导向,通过二者的深入融合,搭建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监控有力、评价落实、及时反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首先,进一步贯彻落实“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管理理念。其次,对绩效目标进行明确,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目标进展进行监控,最后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再次,加强结果导向,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指导作用,不断发现并解决财政资金存在的不合理浪费问题。最后,对权责关系进行明确,其中财政部门负责全局统筹,如资源配置以及支出结构优化。预算单位负责细节把握,如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2)健全两个体系

首先,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持续对我国《预算法》进行补充完善,为预算绩效管理行政法规制度的搭建提供依据,从法律层面阐明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强化法律意识。同时,加快部门预算公开制度的完善,同步出台《预算监督法》,对监督主体、权力以及职责等内容进行明确。健全预算监督体制机制,引入群众监督。

其次,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明确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地位,同时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和组织,促进评价主体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对绩效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引入内外协同、上下级协同、项目与整体协同,定量与定性协同等多种评价方式。此外,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创新,从科学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覆盖内容、权重、标准等多个维度,融入多种统计方法,形成全面、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推进三个结合

首先,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结合。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依据,促进预算编制的不断改进完善。其次,将绩效评价结果和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结合,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对预算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最后,将绩效评价结果和奖惩问责机制进行结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问责,同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单位和部门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4)加快基础工作、完善配套措施

首先,加强高素质专业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培训中,强化人员绩效意识,提高其业务能力,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逐步推动绩效管理以及预算全过程的信息化操作,构建评价指标数据库,专家库,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数据资源的共享。

最后,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职能,同时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多方力量的融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活动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中存在的問题仍旧不可忽视。基于此,应针对制度、评价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实现改革活动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刘明,欧阳华生.深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问题、思路与对策[J].当代财经,2010(04):35-41

[2]张硕.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17-35

[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J].山西财税,2017(09):8-19

作者简介:袁亮亮(1975.1-),男,江西修水县人,本科,修水县财政局征村乡财政所,会计师,研究方向:部门预算管理。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改革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当前中小工业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践探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