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霄
摘 要:从网络直播成为新兴行业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公众由排斥到接受再到纷纷开通直播,证明了这个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同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税务问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够成熟,因此税收征管和税收制度都受到了挑战。网络主播及平台在获得巨额收入时,竟然在法律眼皮底下偷税漏税甚至逃税。本文将从网络主播发展现状、纳税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平台及主播个人,为网络直播合理纳税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直播;个人所得税;网络主播
一、网络直播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互联网直播开始于2005年,2016年呈现井喷式增长,被称为“直播元年”。2017年虽然由于政策原因,监管更加严格,但网络直播市场仍热度不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7亿,用户使用率为47.9%,我国各类型直播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网络直播在收视率、持续时间、收入等各方面都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目前,在我国,网络直播大致分为三大类:节目直播、游戏直播和泛娱乐直播;市场渗透率前三的APP为斗鱼直播、虎牙直播和YY。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我国直播市场较为分散,即使是三大巨头市场总占有率也不到12%。由于直播平台数量多,资质参差不齐,门槛低,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等原因,参与网络直播的用户年龄低龄化、内容低俗化……而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主播们的高额收入以及纳税情况。
二、网络主播的收入来源及构成
网络主播是指利用互联網和其他视听平台,创建视频、讲解游戏以及与观众互动的表演者。2019年1月8日陌陌发布了《2018主播职业报告》,通过对超过万名网友、5000多名主播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网络主播已经被用户、主播公认为一种职业。但是很多人对于主播都有一个误区——收入高。事实上,职业主播的收入远高于兼职主播收入。网络主播的真实收入与网上炒得火热的高收入还是存在着差距。根据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网络执法队的调研显示:18%的网络主播月收入在2000-5000元,不到一成的主播收入在5000-10000元,1万以上的主播低于10%,而且大多数主播收入在2000以下甚至更低。网络主播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时薪或者固定工资。网络直播平台会根据主播每小时的直播人气支付薪水或者经济公司、平台给的固定工资、奖金、二是粉丝打赏的平台礼物,这部分要和公司或者平台分成,一般主播到手为四成左右,这部分因人而异;第三种是衍生副业。例如公司会安排一些秀场、广告商等线下活动,类似于出场费,或者在公众号发表文章等。还有些主播会开自己的淘宝店。人气的高低决定了主播收入来源的广度,也决定了主播收益的高低。
从收入构成来看,网络主播的收入涉及多种性质。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所得税法”)规定,如果主播直接与直播平台签约,此时的收入应划分为居民综合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如果主播不与平台签约,而是受邀去平台直播,此时的收入应划分为居民综合所得中的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如果主播在公众号发表文章获得打赏,则应该按照稿酬所得征收;如果主播以个人名义直播,在平台取得的打赏收入则为偶然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适用税率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主播及平台的纳税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网络主播纳税情况
虽然网络主播收入差别大,有的甚至很少,但也有一些高人气主播年收入在千万以上,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尤其是“2016年某直播平台支付给直播人员的收入高达3.9亿,补缴了税款6000多万元”的新闻将主播纳税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主播对于国家的经济贡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纳税。但是据行业人士透露:经济公司一般很少会和这些主播签雇佣合同,一家经济公司同时会和数十位甚至数百为主播合作,如果都签雇佣合同,光社保就是一笔大支出,并且很多主播也不愿意这样做,因为有雇佣关系就意味着要通过公司交个人所得税,而如果没有雇佣只是合作关系,对个人来说受到的约束和监管都要小一些,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不交税的很常见,这甚至可以说是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如何完整而准确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网络主播面临的主要纳税问题。
(2)存在的问题
1.纳税计算方式不统一
目前市场上直播的平台有200多个甚至更多,参与直播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但国家对于这一块还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所以各个平台就采用自己的方式缴税,这样导致个税减少甚至流失。YY直播要求主播的佣金收入超过800的部分就要纳税;斗鱼则要求每个月计算一次鱼丸(斗鱼的虚拟货币),并根据鱼丸的激励性质划分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有的平台规定收入日结免税,月结则缴税……纳税计算方式的不一致导致主播及平台选择钻税法的漏洞,尽最大的力量逃税,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收入减少。
2.收入进账平台不统一,税务监管难度大
目前主播将打赏提现的平台有网易宝、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卡等。在众多提现平台中,银行卡使用较少,毕竟现在人们更加习惯使用支付宝、微信等。而主播提现的平台一旦不一致,税务机关就很难通过银行的网络系统掌握主播的个人应税所得,在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下,如果主播的纳税意识薄弱,则会造成大量税收流失。同时,一旦平台和主播勾结在一起,隐瞒真实收入,不申报或者少申报,税务机关发现的可能性很小,这也增加了税务监管的难度。
3.网络打赏性质难以界定
在业界,关于打赏主要有“消费”与“赠与”两种观点。在法律上,赠与体现的特征为无偿性。目前法律上并没有关于粉丝打赏是否属于赠与的明确规定。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不包括“赠与所得”。通常情况下,赠与不属于应税范围(不动产赠与除外)。因此,个人之间的赠与目前是不征税的。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打赏是一种赠与行为,则不应该征税。
而当打赏的性质被界定为“消费”时,主播取得收入的税务处理则取决于其收入的性质。现在业界对主播该部分收入征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争议:打赏的收入到底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征税还是偶然所得征税。由于这些不确定的存在,增大了对主播和平台征税的难度。
四、主播及平台个税缴纳方式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税有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无论他们获得何种收入,基本规定支付个人收入的人都是扣缴义务人,附有扣缴义务。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式有两种:代扣代缴、自行申报。根据北青报记者的查询可知:目前我国部分直播平台对旗下主播的纳税作出了规定,例如斗鱼平台的公告显示:鱼丸的结算金额在税前为全额发放,鱼丸奖励按照100KG=100元的比例全额发放,主播需承担该部分税费;映客的主播与平台分别获得打赏收入的31%和69%;花椒直播的主播和平台分别获得70%和30%......这些制定了相关财务制度,主播从平台领取工资和劳务报酬等所得的公司,应当承担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责任。但是那些没有和平台或者公司签约,年收入又超过12万的主播则需要自行申报。
五、主播及平台纳税建议
直播行业是近年来的暴利行業,然而纳税却不尽人意。直播平台如果想获得长远的发展,税务红线坚决不能碰。如果存在侥幸心理,最后只能自食其果。那么直播平台及主播如何才能合理纳税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1)国家角度
国家的税收制度应该随着国情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当前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但是分类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种类。当从事直播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为暴利行业时,国家应该补充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使得这个行业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有法可依,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此外,如果能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税收软件,那么税收征管部门在核实纳税人申报金额时有据可循,从而让那些意图钻税法漏洞的人无处可逃。同时,简化主动申报程序,提高申报资料真实性。当主播自主提交纳税相关资料时,为了保证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可以要求主播提供第三方保证。 最后,国家应该将依法纳税的教育融入公民意识中,从小教育依法纳税,而不是停留在初高中的政治书上,简单几句话带过。当这种教育早早地在融入孩子们的学习中,他们就有了这种思想意识,这样当他们有了收入甚至是更多收入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依法纳税的概念。
(2)平台角度
从事直播行业的公司想要在网络数据时代占据一定位置并获得长远发展,首先一定要遵纪守法,不要触碰税务红线;其次要规范网络环境。文明社会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顺应趋势。如果一个平台传播的都是低俗趣味甚至用更恶劣的行为博取关注度而获得短暂的利益,这样的平台迟早会关门大吉。规范网络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网络主播个人素养,定期对主播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不过关的取消直播资格;2.提高直播门槛,实行实名制制度,提高对未成年直播的要求,严重情况下禁止未成年直播。
(3)主播角度
网络主播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对社会公众产生着影响,尤其得注意的是网络上有很多未成年人,他们还处在学习中甚至有的连自己的三观都还没有形成,极易受到影响。媒体上关于未成年人刷光父母的卡只为给主播送礼物的新闻并不少,这难道是未成年人单方面的原因吗?因此,主播作为直播平台主力军,应该有良好的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向公众传递正能量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获得更多打赏就直播什么内容。主播要自己提高纳税意识,而不是一味依靠国家监督。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来源的主体税种之一,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关系到国家财政安全及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兴行业并带动其发展,但新兴行业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虽然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这是个税改革的趋势,但减少纳税不等于不纳税。只有国家合理征税,平台和主播合理纳税,才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郭向媛.关于网络主播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问题研究[J].纳税,2018(03):30
[2]张睿超.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打赏的纳税管理[J].知识经济,2018(02):109-110
[3]梁嘉茵.网络主播的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