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玲
[摘 要]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习作能力的真正形成,离不开经常性的练笔活动。重点探讨在语文教材规定的习作训练次数以外,如何从课时安排、多元批改、展示激励等方面入手,尝试组织经常性的练笔活动,创新习作训练模式,探寻学生形成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习作练笔;评改;展示;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8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因课程特点、教学时间、练笔次数以及习作批改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小学习作训练困难重重,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现结合当下习作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自己对“便携式”习作训练操作策略的研究体会。
所谓的“便携式”习作训练,是指教师围绕教材的每一次习作训练重点,除了完成教学建议中规定的一次习作训练外,另外指导学生进行多次的练笔活动。这些练笔可直接写在散页的作文纸上,教师收集整理好之后随身携带,利用工作、生活的零散时间,进行粗线条的、灵活多样的批阅完善、反馈指导。
“便携式”习作训练,要着重处理好“安排习作时间、明确批阅要求、丰富批阅主体和创新反馈形式”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合课时,随堂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全国多项课改实验的成果表明:立足实际,因需制宜,对教材这个例子中的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压缩课时,加大读、写练习的量,是完全可能的。山东省的“海量阅读”实验、“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主题单元”等实验,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立足“师”情,结合“学”情,灵活机动,从整体着手,对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进行整合,调整既定的课时安排,合理压缩本学期的总课时数,保证每个教学单元省出两个课时,用于本单元习作主题的拓展练习。
每一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教师都会组织比较细致的作前指导,在指导中,关于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第一次习作训练经过教师的批改指导后,学生很清楚自己的习作哪些方面已经符合基本要求,有哪些可圈可赞的亮点,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习作的目标要求,特别是要结合第一次练笔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时整合后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第三次滚动式的习作训练,直至学生对本次习作有很好的把握,习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二、圈点画注,粗放批阅
美国作家柯德威尔说过:“好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表达的就是“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一篇真正的佳作,需要经过反反复复、苦心孤诣的修改才能完成。常規的习作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习作实际,给出有针对性的批改建议,然后把习作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批改建议再作自主修改。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在拿到老师的批改建议后,只是快速扫描一眼便置之一旁,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给出的分数或是等级。因此,学生的自主修改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鉴于此,我们尝试新的做法是:第二次、第三次习作练笔,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刻板地重复“第一次”的习作流程,即:写好初稿,认真修改,誊抄上本,等候老师的精批。我们要求学生在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第一次习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中心,选定文题,列好提纲,直接在散页的作文纸上练笔,一堂课完成。因为是单页作文纸,集中在一起分量也有限,不会像全班学生的作文本集中在一起那样洋洋大观。教师集中收齐学生的作业后,放进手包随身携带,利用诸多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批阅。
教师的批阅宜粗不宜细,体现粗放式、抓重点。要从宏观上对习作的中心、选题、结构、层次、语言等方面进行把握,不必对习作精批细改,不必对习作的细枝末节过分关注,纠结于习作的标点、错字等问题。教师的批注重在发现习作的亮点,多总结值得肯定和借鉴之处,比如:主题的健康向上、选题的独具匠心、层次的清楚明晰、开头或结尾的不同凡响、语句的生动传神等等。
三、多元互批,螺旋上升
“便携式”习作训练是紧扣单元习作训练目标,在完成规定习作训练次数的前提下,为加大训练的量而进行多次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习作练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习作可以先由教师粗放批阅,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批互改。
自读自改。教师可要求学生小声或不出声地念自己的习作,念下去顺畅,说明语言流畅妥帖。相反,若是念得不顺畅,就说明语言表达有问题,需要修改。这样,学生边念,边针对各自习作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自主批改,在完善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张扬个性,激发动力,习得方法,培养能力。
学生的自主批改,一方面要分析品味老师在宏观层面的圈注,另一方面主要是自己从微观层面对习作进行改进,即关于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语句表达的流畅性和优美的程度、标点符号运用的正确性、书写的美观程度等方面去斟酌、增补或删减。
选人邀改。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习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是大家公认的“习作达人”。教师可鼓励学生们选出各自心目中的“达人”,诚邀他帮助修改。虽然长于写作的同学被邀改后的压力会比较大,但同时,他们心中也会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在被邀帮改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习作动力会得到激发,自己的习作水平也会得到同步提升。通过邀改,同学之间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情感,更容易在班级形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互阅互改。互阅互改一般是指同桌之间的交换阅读、修改,因为方便实施,所以也是常常被大家采用的修改方法。一般情况下,在教师粗放批阅之后,让同桌相互阅读、精心修改,写下自己的评改建议。当然,也可以随机发放作文本,全班范围内互阅互批。
总之,通过自改、邀改、互改等多种形式的批阅完善,每个学生对自己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都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认知,肯定长处,激发信心,逐步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升习作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及时展示,鼓励导引
“便携式”习作反馈和展示主要指向优秀习作,通过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品味习作的成功之处,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从而产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学效果。对作者而言,则是一次自我展示、肯定自我、自我反思的契机。常用的习作反馈有这样几种方式方法:
朗读展示:选取优秀习作,在全班通过大屏幕展示佳作,指名学生朗读。朗读者可以是作者自己,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同学。
佳作园林: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佳作园林”, 将优秀习作的纸质稿集中展示出来,方便全班同学随时品读、揣摩、学习、借鉴。
美文传阅:将优选出的美文作者名单在全班公布,倡导全班同学传阅、品读,甚至倡导学生将美文带回家,给自己的家长阅读。若是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可将每期的佳作发送到家长微信群里,请家长参与阅读、品评。
力作汇编:每个学期,优选部分最优秀的习作,打印、汇编成册,作为班级学习资料,供同学们相互传阅。
由于阅历、知识面、习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性,小学生习作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写作、批改、修改训练。在经常性的反复练笔活动中,逐步实现学生习作水平循序渐进、螺旋式的上升。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