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让学”的阅读教学三法

2019-04-23 09:00贺广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阅读教学

贺广萍

[摘 要]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站在學生的视角解读教材、备课、教学;同时,通过适时退让法、还给权利法、学习共同体建设法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发挥潜能、展示自我。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阅读教学;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31-02

目前的不少课堂,尤其是公开课非常热闹。可是,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吗?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发展了吗?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是浮躁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沉下来、静下来,将“让学”进行到底,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思考、表达、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力得到提高、自信得到彰显。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辅助者、点拨者,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地位。那该如何“让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呢?

一、适时退让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活动课,上课的时间,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的限度。”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展示自己的博学和风采,把讲台变成了一个人的演讲台,滔滔不绝,不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问题抛出后,教师要求学生立即给出答案。不经过思考,能够立即给出答案的一定是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这就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剥脱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权利和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感悟、研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适时退让,让学生探究、展示。你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个精彩。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一位教师这样展开教学。

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师:都写了“笑”,为什么作者把“咧开嘴”放在前面写,把“笑破肚皮”放在后面写呢?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是一个成熟程度越来越深的过程,只有先“咧开嘴”才有后面的“笑破肚皮”。

生2:我认为这是夸张的说法,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石榴成熟的可爱模样。

师:你们真有想法。作者是用这两个石榴的笑让我们明白石榴成熟的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在你们平时的习作中使用。

上述片段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给予恰当的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还给权利法

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都有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潜心阅读、静心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或自读感悟,或小组合作,或交流研讨,或情境表演,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殿堂、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烦琐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阅读效益。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明确读书的目的和要求,分出读的层次来,让学生在读中逐步提高。每一次的读,教师心中应有一个“谱”。如,激趣读、扫清障碍读、比赛读、边读边画……这样的读,学生因自主学习、大声朗读、独立思考而展现出阅读的自信,享受着学习的愉悦。一位名师在教学古诗《墨梅》时,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同学们,《墨梅》这首诗谁想读一读?

(学生读第一句:“吾家洗砚池头树。”

师:这梅树是谁家的?读出这个意思来。

(学生再读:“吾家洗砚池头树。”重音在“吾家”)

生:“个个花开淡墨痕。”

师:你能读出梅花开得如何这个意思吗?

(学生着重强调“个个花开”)

……

师:请继续往下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你能读出那种香气从画上溢出来的感觉吗?试试看,能读出来吗?

生:(突出“流”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是啊,那淡淡的香气溢满了整个院落,请你再读一读——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这香气啊,弥漫在整个天地之间,同学们再读——

(学生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愈浓,效果愈好。

三、学习共同体建设法

学习共同体又被称为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所散发的魅力,让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为之着迷。在学校里,一个班级的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两者是学习者和助学者的关系,以帮助班级学生共同成长为最终目的,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资源,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班级是一个学习社区,其中的每个小组可以看作是微型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能构筑信赖与合作的关系,能有效展开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位教师在教学《说勤奋》一课时是这样指导小组开展活动的。

1.阅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事例的异同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在小组内研讨交流。

生1:共同特点一: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一个特别刻苦勤奋的人。具体事例有……

生2:共同特点二:司马光和童第周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具体事例有……

师:同学们找到的共同点都很准确、通过这些共同点,我们能够总结出说理文所举的事例都围绕主要观点,都有代表性。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1:不同点之一:一个是古代,一个是当代的。

生2:第二个不同点:一个从小就很聪明,一个基础薄弱。

师:仔细看一看,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力求全面,更有说服力。

(教师总结)

案例中,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共同体,按照图表学习说理文,聚焦所举事例,展开深入学习。这样,让学生在辨异同的阅读思维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中共同成长,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智慧,做到心中有生、眼中有生,将“让学”进行到底,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凸显学习共同体的实效,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目的。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