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中国)中,中国是唯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且文字没有间断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图书文献的方式流传下来。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刘向、刘歆等人对国家文献进行大规模整理、分类,首创“七略分类法”。自晋代荀勖《中经新簿》以来,历代学者大都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典籍的内容丰富而精湛,仅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古代典籍一万五千多种。而现存古籍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根据《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古籍约为20万种。
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极为厚重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寶,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典籍一次次地濒临毁灭,是众人的接力守护,让不少珍贵典籍文书得以留存。今天,我们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不能局限于物质部分,更重要的是传承古籍所蕴含的精神,让古籍文献真正“活起来”,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
本期我们采访了几位和古籍打交道的青年学者、编辑、收藏家、修复师,他们用自己的热爱与坚守,在古籍文献的保护、传承与普及中探索有效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