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 王海珍 张惠清
190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严译《社会通诠》与严复议立合约,这是迄今见到的商务印书馆最早的出版合同,很可能也是我国最早的出版合同。时光不过走了百余年,2017年,我国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的总量达485.23亿册(份、盒、张),而人们讨论的话题已经更多转向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出版业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我国日报发行量、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印刷业整体规模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据统计,《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約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技术的变化也带来了出版业的跨越与变迁。虽然吕迪格?魏申巴特在《2017年全球电子书发展报告》中写到“全球电子书发展速度正在逐步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方式也面临危机。
实际上,数字化阅读正在占据人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阅读空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一次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方式保持增长态势,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3%,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
2017年,互联网思想巨匠凯文·凯利与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先后登陆喜马拉雅FM,开设知识付费栏目,互联网出版也逐渐被读者接受,并与传统阅读方式无缝对接,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同样,综合来看,信息时代的图书形式由内容平铺直叙向广告宣传转变,由平面、静态的传统呈现样式向视觉化、立体化方向拓展。图书也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向功能性、艺术性相结合转变,兼具鉴赏性与把玩性,具有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今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这个倡导所有人加入阅读行列的日子,其实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作者与读者的链接,出版在阅读的全链条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
这个读书日,就让我们回归其设立的本源,从出版的角度,讨论阅读的当下与未来。或许正如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童之磊所说:“关于出版,未来有无限风景,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