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迎春
1. 夯实学生的书面表达基础能力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出”环节,在当前的教学中,达成输出的前提是要进行强有力的“输入”。尽管书面表达需要有创新的成分,扎实的运用词语,充满变化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充分地掌握词语、句子等。扎实的英语书面表达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在词汇的输入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去积累记忆,更要告诉学生如何去运用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并及时提示学生去积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某处词汇运用好的地方,找到那些闪光的词语,先引导学生去欣赏,进而积累内化,逐渐成为自己自觉的、内涵的知识。在积累学习之后,可以在隔段时间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提示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与学习。在句子的输入中,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句子,这些句子都是学生日后书面表达的资源“金库”,需要进行内化的学习与积累。在基础知识的建设上,也要有所完善。书面表达需要书写正确、结构清晰、表达准确、连贯、意义明确等,这些要求,也需要教师能够关注到对学生知识的优化,如借助于改错练习,为学生进行基本语法的纠正,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练习。针对当前基础知识发展,需要关注到对学生单词写作、词语匮乏、汉语式表达等进行逐一纠正,这不是一个单纯地被动输入过程,而是一个有意识的输出过程,只有对每一个细节精准把握,才能切实地达成书面表达的需求。
2. 循序渐进重视英语写作训练
书面表达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培养目标,制定成长规划,逐渐引导学生达成英语写作训练,最终实现现代教学工作的发展,而是实现英语写作训练,为学生找到逐渐成长的关键所在,这些都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是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感,教材中的选文相对基础,但也有足够的相当严谨的科学性,此时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体验其中的结构逻辑、语言构建等,找到语言中的内在逻辑,全面达成现代教学工作的发展,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运用和把握的语感,从基础上为学生建设基础的英语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的发展。二是,学习基础的行文结构,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文特点。在书面表达过程中,很多都有明显的形式模版,此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基础模式。模版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知识,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发展。很多知识都是语言简练、结构明晰的,此时进行充分地模仿,能够为学生带来足够的启发,达成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教学生一些基础的技巧方式。行文需要逻辑,结合一篇文章需要照顾到其中的逻辑性,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能够全面帮助学生在组织知识的时候有所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如运用first、second、third等这样结合,全面达成教学的发展;还有after all、at the first等,这些词语,作为转折以及发展做出整理,帮助学生自主地达成组织结构的完善。四是,加强写作的反思环节,既然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从开始的词语堆积逐渐过渡到发展有逻辑的学习,也要让学生跳出自己的作文,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去观察与发现其中应有的内容。在写作练习到一定程度,不妨带学生再次自主修改反思自己的作文,找到其中的逻辑性,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发展,将书面表达上升到一定新的层次。
3. 审题立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审题立意,是真正进入书面表达时需要掌握并找到技巧发展的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去完成审题,以及面对话题的处理能力与技巧。
其一,扎实审题,明确立意。审题不应是单纯地英译汉,事实上,英语写作练习题目出现的词汇往往都是基础且简单的,并不会造成过多的阅读压力,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审题就停留在将英语翻译出来即可,而是要透过这些词汇,找到其中的人称、时态、对话题的内涵进行进一步思考,多角度去分析题目,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方向。其二,在分析题目之后,要尝试罗列提纲,并且找到适应的词汇。最后,在文章基本架构已成之后,可以做进一步的润色优化,找到逻辑关联词语,进行逻辑的清晰化处理。
4. 利用书面表达促进听说读能力
书面表达实际上能够对听说读能力进行反观,而达到这种反观,也需要一种有意识的引导。书面表达能够促进听说读能力,如在听说方面,本身是给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积累的重要环节,当优化书面表达学习环節中,也能反过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积累,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为有目标性,内化为学生自主的意识。另一方面,书面表达的发展,本身要求逐渐养成内在的逻辑性,去掌握英语国家的语言结构和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书面表达,也能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在拘泥于句子与词汇的翻译,而是开始逐渐关注到阅读文章的内在逻辑。输出反过来也是引导学生输入更具逻辑性的重要环节。
5. 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语言学科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教学发展的推动点,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和谐。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辛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