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粤港澳大湾区家喻户晓的“食神”蔡澜,常常脸带标志性的微笑,一直保持着“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心境。他的人生秘诀是:养神重于养身。
早年的蔡澜,以电影人的身份成名。他祖籍广东潮州,1941年生在新加坡,后来定居香港,在邵氏影业担任过电影监制,从影四十余年。他坦言,相比于导演,他更喜欢做监制,因为监制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可以学到很多技能,即使将来潦倒了,也可以做场工为生。也正是长达四十多年的电影生活,让他游览了世界各地,接触了各国的美食,给他日后成为美食家奠定了基础。
蔡澜将自己的好吃秉性归结于父亲的起名不慎:大哥蔡丹,侄子蔡晔——“于是一家人正好拿着菜单(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蔡晔)”。因为爱吃、爱写,他从1980年起逐渐淡出电影圈,喜欢自己逛市场、下厨,或为美食专栏写作或做美食节目,更多的是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蔡澜从来对汉堡、薯条等快餐嗤之以鼻,也不喜欢鸡肉,最推崇羊肉。他喜欢吃蛋卷和喝普洱,而且是熟普洱,可以帮助消脂。
在这个倡导低脂低糖的时代,蔡澜对“不吃动物油”不屑一顾。他认为,很多人怕吃这个,怕吃那个,顾虑太多。其实,胆固醇再可怕也不如心中的忧虑可怕,只要吃得开心,精神上就会高兴,就会把不健康消除掉。为此,“想吃就吃,精神健康比肉体健康更重要”这句话成了蔡澜的座右铭。
2018年7月22日,蔡澜参加深圳书博会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随着年龄变化,他体味的食物会比较清淡,喜欢吃白米饭、面,但很多东西照吃不误。不过,学会“浅尝”这两个字,即少吃多餐,每餐都吃一点点,饿的话就吃白米饭。白米饭要很讲究,最好吃的,以前认为在日本的新泻,后来发现五常米很好。
蔡澜透露,他对饮食讲求精,粗糙的不要,既然要吃就吃好一点,但不代表一定要贵价。如果食材贵得没有道理、超出常理,他不太接受。对于他来讲,越奇怪的东西吸引力越少,但不喜欢吃山珍海味和野味。因为,没有那么多食材、时间给自己练习,做出来一定不好吃。
从蔡澜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快乐的追求是很疯狂的。
他认为,不要自找烦恼,要时刻保持快乐。他面对烦恼总是处理得很随便:“如果烦恼不能避免和解决,我会把它放在保险箱里扔进大海。只面對着快乐的事,烦恼自然而然就没有了。”他表示,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能了解到这个地方的风情和饮食,学习与享受兼得,两全其美。
(摘自《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