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间音乐教学探析

2019-04-23 00:56吕净植鲁胤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朝鲜族器乐

吕净植 鲁胤竹

摘要:农乐舞是朝鲜族人民深深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是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本文在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农乐舞表演形式、表演程式及动作姿态等的探索,归纳出了农乐舞在表演形态上的风格特征,从而对这一舞蹈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朝鲜族;农乐舞;表演形态;器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234-01

一、前言

不同民族和国家都有着不同发展历史,这些历史共同孕育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其中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现如今的朝鲜族由不同的支流汇合而成,随着历史的进一步演变,朝鲜族特有的音乐渐渐借鉴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点,加之融会贯通,就形成了朝鲜族今日的音乐。朝鲜族的艺术形式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农乐舞,农乐舞是基于朝鲜族的音乐特色以农耕生活为主要题材,取材于长白山下的农民在耕作间隙通过跳舞来娱乐身心,随后这种农民间隙放松的舞种就被逐渐发展成为农乐舞,受到了广泛的流传。多年以后,人们把这些即兴歌舞统称为农乐舞,与以往自娱自乐的形式不同,农乐舞还会在民间进行表演,以游乐为主要目的。农乐舞属于民俗舞蹈的一种,它的种类与样式繁多,不仅包含舞蹈,还包含了演唱及奏乐。

二、朝鲜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种类

农乐舞中的音乐文化要素农乐表演经常使用的乐器有很多种类,锣类有小锣和锣,鼓类包括长鼓、鼓以及手鼓,除了以上这种打击乐器,表演中还会用到管乐器,最常用的管乐器是唢呐,在舞台上,表演家们通常会将奏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即不仅要跳舞,还要演奏手中的乐器。这类表演家称为“乐手”,并且讲究等级之分,其中小锣手有“上手”和“副手”之分,锣乐手有“首锣”和“锣手”之分,长鼓手有“首长鼓”和“长鼓乐手”之分,鼓乐手有“首鼓”和“鼓手”之分。

农乐乐器的出现可以最早追溯到三国时期,农乐乐器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乐乐器也具有不同的特色。

三、农乐舞的来源

在古文献中对农乐舞的描述上,唯有马韩有“苏塗”己载,在(仨国志》中提到马韩音乐内容是:常常在五月祭祀鬼神,大家自娱自乐,数十人一起跳舞,踏地高唱,手舞足蹈,舞动节奏和铎舞有着相似之处。祭祀鬼神,每一个国家都邑都有一个主祭司,天神名字叫做天君。各个国家又有下属都邑,称为苏塗。他们在举办祭祀活动的时候多在靠近树木的地方,并悬挂特殊的铃鼓以供佛。所以马韩的“苏塗”和现在的农乐舞在功能、举行时间等方面都极其相似。

在农乐舞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当中,民间的自娱活动、宗教祭祀等活动都会举行农乐舞。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乐舞不断发展也发生了变化。祭祀性农乐是这些农乐舞形态的主要来源,其在形式上都大同小异,但是各具功能特色。祭祀农月主要用于取悦神人,驱逐妖魔,而阵法游戏的特点就是演阵法,农民们在农忙时,为了减少压力,愉悦身心就会举行自娱活动。而在祭祀农乐舞的不断发展中,其演变形态就是阵法游戏。在原始的舞员构成当中,没有性别限制,但是现在却对其进行规定,女生只能参加巡逻舞,而农乐仅限男子参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演变成为男女共舞的局面。

四、农乐舞的音乐表演形式

农乐舞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集演奏、演唱、舞蹈为一体的反映农耕文化的民间表演艺术,其传承历史相当悠久,包括乞粒舞、风作舞等。通常,农乐舞有两大特点分明的表演形式:一是哑剧或舞蹈,以这种表演形式为主的农乐舞往往会串联起一定的故事情节,注重情节的表达;还有一种是多人技巧性的舞蹈展示,运用这种表演形式的农乐舞往往十分欢快、粗旷、奔放。农乐舞的表演队伍人数构成通常是29人,其中,指挥者为拿着小锣的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队伍最前方是高举“农旗…令旗”的舞者,乐队依仗紧跟其后。舞队则排列成队行进,乐队依仗之后是舞队演员。农乐舞的乐队组成是相当丰富的,鼓类有首鼓、副鼓、首法鼓、等;其余还有上剑、唢呐等;农乐舞舞队演员的构成同样是丰富多彩,包括猎人、官吏、假女等都包括在内。舞队都是一边排列成队一边行进,乐队则负责奏乐,其行进地点并不是固定的。

农乐舞的表演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整个过程可分为12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小鼓舞”,表演者为舞隊中的青年男子,是象征意义上的开场舞;

第二阶段由舞队中的舞童上场表演,舞童们就着曲子“叠罗汉”,进行各种队伍变换或是跳一些快速旋转的舞蹈动作;

第三阶段是群体性表演,是一种不限性别的群体性舞蹈形式,舞者的性别不同,所持扁鼓的尺寸也有一定差异。

男子的舞蹈形式最为主要的便是多人舞蹈,目的便是通过一种奔放、粗旷的搭配着壮阔鼓声的舞蹈来展现朝鲜族男子的雄伟、男子气概。与男子多人舞蹈相对应的便是女子的舞蹈形式,女子多是单人舞蹈,舞姿要优美,注意展示女子魅力风采和外柔内刚的形象,随后是“长鼓舞”,这一舞蹈形式不限男女,但多是女性表演者登场。此后是“扇舞”,也是一种群体性舞蹈,舞者们手持大花扇登场,这种舞蹈是由古代的巫舞演变而来的。紧接着还有“鹤舞”,所谓鹤舞是一种假面舞蹈,这种舞蹈要求舞者在着装上要以赏心悦目为主,舞蹈动作要如仙鹤般轻盈;最后是“象帽舞”,这类舞蹈多半由男子来展示,男性舞者们会戴着系由两根不同长度飘带的斗笠,一边击鼓一边转动飘带,舞蹈动作不拘一格,表演气氛在此时也被营造得十分浓烈。

从舞蹈动作的类别上看来,农乐舞可作如下分类:一是雀步,二是阵巫,三是甩象帽。其中,雀步是农乐舞中的基础性舞步,多出现于呈现农耕文化的舞蹈表演中。阵巫舞步的由来是战场上的厮杀和操练将士的过程。最后一种舞步,甩象帽,其动作繁多,包括“平、立甩象”等。

五、结语

对于朝鲜族人民而言,农乐舞是其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而言,朝鲜族农乐舞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因此,保护、传承农乐舞是必须的,只有切实弘扬、传承农乐舞,其独特的艺术性才能够千古流传,民族特色才能够得到保留,民族魅力才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朝鲜族器乐
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推广策略研究
延边龙井第十一届“中国朝鲜族农夫节”开幕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KORE A TOWN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功能性特征浅谈声乐与器乐的艺术配合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