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
摘要:从1963年上演的《李双双》到2018年在河南各省市巡回演出的((老街》,河南方言话剧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河南方言话剧作为当代中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表征,其成熟代表作((老街》以宝丰马街书会七百多年的兴盛为背景,以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多舛的命运入手,讲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姥街》;文化传承;马街书会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45-01
有人说《老街》是大宋梦华到盛世中国,从勾栏瓦舍到马街的一部曲艺复兴的“荷马史诗”。这部由王宏、王叶丹编剧,宫晓东导演的河南方言话剧《老街》围绕着马街书会状元“七岁红”从意气风发青春少年到体弱多病耄耋老人的艺术生涯,反映了民间艺人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之秋的民族大义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当,从而发掘出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马街书会是河南宝丰的文化名片,也是古老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一大景观,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聚集于此,他们顶礼于火神庙前,一展绝技,妙曲美弹,等待有人慧眼识珠,谋得个一拍即合、两相不厌的机缘。一条老街,承载了马街书会700多年的历史;一块麦田,掩藏着民间艺人几多悲欢离合、沧桑感叹;一群乡民,在历史的沟坎中步履不停;一个代代相传的书会,传承的是民族民间艺术生生不息的血脉。有艺人才有书会,有书会才有书魂,有书魂才有民间文化之根,也才有此方水土、此地乡民的气血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所在,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而书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之一,其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精神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等都充满了民族文化色彩。
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宝丰马街书会这个发源于元代的曲艺盛会就承载着几百年以来民间百姓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深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丰富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其实传统文化也在饱受新兴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看似更加丰富,但是戏曲等传统艺术的颓唐也在提醒着我们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失落。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马街书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曾经的书会状元“七岁红”因为后继无人老泪纵横,曾经的说书明星“浪八圈”只能去别人的婚礼活跃气氛,更多的艺人为了谋生离开马街书会,这些都与传统文化的衰落有关。
我们不能否认新兴文化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必须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精神生态平衡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发展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传统基础上进行,抛开几千年以来奠定的深厚民族文化基础,孤立的开展文化创造,或者盲目的对外来文化进行移植,很难创造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优秀的文化作品,既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营养,又不能离开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
《老街》中“七岁红”的外孙女豆豆作为一个年轻人,对外公钟爱一生的戏曲并不感兴趣,这个年轻人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对于外公苦口婆心的教导充耳不闻,这也是当下大部分青少年的真实写照,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传统艺术的魅力。要提高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中青少年的吸引力,离不开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也离不开传统文化找到与流行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吐故纳新,立足于传统,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利用新媒体造势,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传统艺术。
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马街书会作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为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磋技艺、展示传统文化技艺的场所。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徐州琴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都是马街书会的常客,同时这些艺术都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重塑民族自信绝非朝夕之工,马街书会延绵七百余年历史,历经抗日战争、十年动乱依然长盛不衰,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却陷入落寞凄凉的境地,往日艺人为了生计纷纷出走,即使是曾经的名角儿“浪八圈”也难逃被人退戏的厄运。往日饱受推崇备受喜爱的艺术形式如今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展前景江河日下,失去了观众和市场。
我国所有类型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所需要的养分都离不开民间传统习俗和生养它们的那片土壤,不论是马街书会,还是其他形式的传统艺术表演场所,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积淀下的人文基因,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国家政策不断支持傳统文化发展,文化艺术进入了发展的利好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只是曲艺艺术,所有具备民族特质的艺术类型都应该抓住机遇,巧借东风迎难而上,以更高质量作品去吸引更多来自民间的关注,为人民群众带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