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绘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转译

2019-04-23 00:56范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扎哈环境艺术设计

范程

摘要:城市地标长沙梅溪湖国际大剧院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形式上,建筑师扎哈深受苏联前卫艺术运动尤其是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的实验性艺术影响,即抽象绘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转译。同时,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参数化建筑方式为转译的现实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双重保证。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梅溪湖国际大剧院;抽象绘画;环境艺术设计;德勒兹;苏联前卫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71-02

一、前言

“抽象绘画”指的是从印象派开始到抽象表现主义结束的西方现代艺术,它是其中追求形式自律的一条分支,从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开始,到马列维奇的作品《白上白》达到顶峰。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限于室内和景观设计,还包括了建筑、园林以及一些城市规划。此文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作为讨论重点。

“转译”二字早在上世纪上半叶就出现在艺术创作中,而建筑的真正落成在20世纪末。转译如何发生?为什么转译的产生与落成相隔近乎一个世纪?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形态为何如此针锋相对?后现代的“异形”建筑是哗众取宠的产物还是满足时代新需求的弄潮儿?本文将以后现代建筑代表建筑师之一的扎哈·哈迪德的长沙梅溪湖国际大剧院为个案分析,从艺术角度剖析该转译过程,以回答上述问题。

二、个案引入:梅溪湖国际大剧院

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总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大剧院、小剧院和美术馆三个单体建筑构成。在国际投标众多的建筑大师中由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奖的扎哈·哈迪德及其建筑事务所设计(Zaha Hadid Architects)夺标设计,以象征湖南的“盛开的芙蓉花瓣”为创作灵感,扎哈的建筑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异形”?以大剧院为例,从扎哈的创作思维形成过程来看,马列维奇的“构建术(Arkhitektoniki)”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借鉴:马列维奇与苏联前卫运动

(一)抽象艺术发展节点

抽象艺术倾向是现代艺术最主要的思潮之一。秉承着形式自律的思路,架上绘画的艺术语言一步步精简至无。纯粹主义和冷/热抽象将塞尚以来的变形手法推向了抽象,而与建筑创作更为紧密的是纯粹主义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和热抽象代表人物之一马列维奇。

(二)宇宙建筑与反引力

立体主义是苏联前卫运动0的一部分,马列维奇之所以能将其在形式上进行拓展,更源于当时20世纪初美苏争霸下苏联宇航事业实验性探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宇宙主义是这一时期的理论支持,有“俄罗斯的灵魂”之称。

19世纪末的东正教哲学家尼古拉·费奥多罗夫(NikolaiFedorov)是宇宙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想要战胜死亡得到永恒,就必须通过太空移民掌握组织宇宙物质的方式。俄国一直有对乌托邦与永恒的向往传统,于是费奥多罗夫的思想很快被大众接受,苏联一度将其著作列为禁书,但也无法阻挡大众对于宇宙的强烈向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俄罗斯后来解禁的美苏争霸文件当中,可以发现俄罗斯太空计划的启动受到其极大影响。甚至在2011年BBC的的纪录片《敲开天堂之门(Knock-ing On Heavens Door)》之中,许多人谈及前苏联的太空竞赛,都认为苏联将送真人进太空的太空计划完全是费奥多罗夫的点子。

基于此背景,1913年当时俄国文艺界兴起了“超经验运动”,随后出现了苏联前卫艺术的第一个宣言《辐射主义(Lari-onov)》。在1913年末,马列维奇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对克服地心引力和征服宇宙的兴趣,加入时间概念,极富运动感,画面展现出如太空中漂浮、旋转和离心力的感觉。如1916年的((至上主义构图(Suprematist Composition)》,几乎所有色块都在往左下角如雨滴般成一定角度的下坠,中间有根横向黑色色块稳固住了画面重心。又如1918年的《白上白》,白方块似乎漂浮在一片白光世界中,分不清存在与否,更像是形而上境界的召唤。同时他也想到把这些思想推行到建筑中,于是他开始“建筑术(Arkhi tektoniki)”的探索。

“马列维奇的结构(Malevichs Tektonik)”是扎哈对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构造形式的理解和延续,她自己评价该作品说“这并不是马列维奇的构造,而是她自己的构造旧。

实际上,强烈情感和纯粹理性是扎哈从马列维奇处继承到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纵观扎哈的所有建筑设计都具有这两个特点,形态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宛如热抽象给人带来的浓烈情感和强烈个性。

其次,艺术性风格之下是多重视角具有逻辑性的叠加平面以构成“平面立体”的建筑构成方式,亦恰如马列维奇以色块分区组织空间层次与视觉指向,富有流动性与动态性。

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是扎哈作品当中偏具象的抽象风格,芙蓉花的形态犹存。扎哈用流畅自由的曲线连贯起了所有花瓣以及花各部分组织,转而成为雕塑般花朵,凝固了她的美感,又因建筑的硬朗,體量的庞大,显得更加铿锵大气,凝视许久会感受到永恒隽永之美。

四、落地:德勒兹与参数化建筑美学

在当今后现代多元化的语境下,审美标准也随着时代在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审美追求上的创新之处是颠覆性的:一改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理性,转为拓扑异形、非线性为主要形式特征。

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首先,参数化建筑美学0从技术层面描述其美学追求。更进一步探求思想源头会发现,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哲学思想对于建筑师建筑思维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在其著作《千高原》(Mille Plateaux)中所提出“块茎”(Rhizome)、“褶子”(Fold)和“生成”(Becoming)概念,打开了接受者与创作者共-同的审美多元化之门,为参数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块茎”与构成方式

“塊茎”结构是德勒兹对于世界构成方式看法的一个形象比喻,指的是事物像是盘根错节的根茎一样构成与联系,基于无序、多元的生长逻辑,没有一个中心始发点,随时可以自己发展、各自链接与断裂,也就是说各自都有自我意志与平等地位。“块茎”是针对传统建筑所遵循的中心论的反抗,也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维的明确注解。

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可以看到这种思维的影响。首先,三个建筑单体与外围环境相互交融,将“有机建筑”的思维进一步推进。建筑前面的阶梯与绿化都设计成了流线形式,跟随建筑形态存在。其次,就建筑本体来说,建筑形式就是一个动态雕塑,进出口不影响建筑表皮的完整性。进去之后的交通流线不像传统建筑泾渭分明,往往是一条宽窄有变化的路走到头会与其他路径相联系起来,一个区域链接几个区域。

(二)“褶子”与空间形态

基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德勒兹提出了“褶子”这一概念褶子作为最小微粒单位,可以多维度弯曲,相互包裹,从材质上说既指灵魂也指物质。对应到环艺设计上,“褶子”的弯曲、互相包裹都渗透到了空间形态重构思维中,也诞生了所谓非线性建筑。

首先,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模糊了水平方向上的墙面关系。传统空间中顶面、墙面之间的明确界限不复存在,各界面以一种流动关联的形式实现了在各个方向上的融合。

其次,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瓦解了垂直方向上的“层”的概念。空间中传统意义上的上下层关系被连续转换的界面模糊化。

(三)“生成”与思维方式

“生成”是德勒兹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相对于“存在”概念而提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生成”,也就是说强调过程,而不是生成了什么结果。

与以往建筑形态相反,过程描述的是一种流动的、开放的、时空统一的状态,建筑师在此思维上也发生了转变,开始思考表现“过程”的建筑。于是又引用到德勒兹的“游牧”(Nomadic)和“平滑空间”(Smooth Space)两个概念。“游牧”在日常生活中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比如游牧民族,游牧的生活便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即过程即结果。在德勒兹处,该概念进一步引申为某种不确定性的空间景象或自由的思维状态。同时,由于游牧的方式具有无界域的特征,德勒兹将其与空间联系推出“平滑空间概念。“平滑空间”指的是非长度的、无中心的、块状的以及一切自由连续没有边界的空间。

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的建筑体都采用曲线为基础要素的设计方法,形成连续自由的建筑曲面表皮。从建筑内部来看,没有任何一根梁柱或者立面挡住观众的视野,思维也随之内在的流线型飘逸而放松,不会感受到一点限制。

五、结语

以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为例,建筑师扎哈在创作思维上受到了马列维奇的深刻影响,致力于在建筑中转译抽象艺术,使得建筑形态大胆前卫,具有革命性。而这样突破性的转译要现实化落地有两方面的前提,一方面科技突飞猛进,参数化建筑方式让异形建筑建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后现代文化语境的成熟,尤其以德勒兹为代表的解构思潮的普及既解放了建筑师的创作思维,又提高了大众接受度。

后现代建筑己与现代建筑混合一起成为了我们身边的城市景观,它背后所体现的是新时代的美学思维,比起以往更加震撼与触动,也更加包罗万象。

猜你喜欢
扎哈环境艺术设计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著名女建筑师逝后首展水城上演
扎哈淖尔220kV变电工程创优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