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费县马庄镇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13)
临床研究报道称:为了改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预后效果,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近年来,不少学者表示整体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1-2]。因此,该课题将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整体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该次纳入研究的9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通过;此外,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8例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43~69岁,平均年龄为(53.8±1.3)岁;骨折类型:腓骨骨折18例、胫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6例。对照组48例中,男性27例、女性21 例;年龄分布在 42~67 岁,平均年龄为(53.6±1.2)岁;骨折类型:腓骨骨折19例、胫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6例。在一般资料方面,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的意义。
该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骨折手术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及时处理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担心害怕等消极心理,需及时疏导;可列举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有关疾病、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此外,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比如进行CT、核磁共振及骨密度检查,术前1 d进行备皮处理,术前6 h禁食禁水;并且,需在术前处理好大小便,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处理正常范围,再进行手术。
1.2.2 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仍需疏导患者的消极心理,使患者维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同时,指导患者行舒适、科学的体位,并在手术期间做好患者的保暖处理,避免受凉影响手术等。此外,在搬动患者过程中,需将四肢妥善固定好,避免意外的发生。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糖、脉搏等,确保生命体征处理正常水平。术后48 h内,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以易消化、清淡类饮食为主;术后3 d,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类食物;忌辛辣及带刺激性食物等。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进行康复锻炼,比如踝关节屈伸训练,3次/d,5 min/次;进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训练,3次/d,5 min/次。此外,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需保证患者床单、被褥的干净、卫生,避免褥疮的发生;合理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并积极活动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此外,采取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总和。
该次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其中,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此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9±1.3)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7%(2/48),与对照组的22.92%(11/48)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与对照组的77.08%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的比较[n(%)]
下肢骨折的类型较多,如该次研究提到的腓骨骨折、胫骨骨折以及股骨骨折等。临床针对下肢骨折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4]。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效果,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
该次提到的整体护理方法,围绕围手术期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的护理,确保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质量提高。近年来,有学者经研究表明:整体护理方法的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高达93.33%;这与此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5-6]。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整体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采取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从中可知,整体护理方法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方法的使用,能够缩短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