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沙化草原治理技术研究与效果监测

2019-04-23 09:15陈翔邢旗张健闫晓红刘亚玲包乌云王瑞珍张春良阿拉腾苏和
草原与草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沙障沙化盖度

陈翔,邢旗,张健,闫晓红,刘亚玲,包乌云,王瑞珍,张春良,阿拉腾苏和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内蒙古自治区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地,总面积8800万hm2,占内蒙古国土面积的74.4%,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不仅是我国北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1〕。内蒙古草原维持着水和营养物质循环,也是重要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和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主体。草原发展决定着畜牧业发展的规模、方式和畜种〔2〕。

天然草原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条件恶化等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内蒙古草原退化日趋明显,调查数据表明:全区草原退化面积70年代中期占可利用面积的30%左右;80年代中期占可利用面积的40%左右;本世纪初,退化草原面积占可利用面积达70%。其中重度和中度退化草原占退化面积的一半左右,有的地方草原退化已达90%以上。90年代中后期,草地沙化面积308万hm2,217万hm2的固定沙地活化成为半固定沙地,148万hm2流动沙地成为裸沙地〔3〕。目前内蒙古草原退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局部好转,有些区域还需要重点治理〔1〕。

随着天然草原的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对沙化草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乌拉盖草原存在一条暗沙带,近年来由于利用不合理,风蚀沙化速度快,出现了多个大的风蚀坑。沙化草地面积已由2000年的0.15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3万亩〔4〕。项目组对乌拉盖管理区内的沙地进行修复试验示范,总结出不同的治理方式下,哪种方式更利于当地沙化草地的恢复。为今后大面积治理沙化草原提供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乌拉盖管理区地处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6℃,年生长期100d,无霜期平均为120d。年降水量300-350mm。全管理区共有天然草原面积666.64万亩,草原类型包括5大类、9个亚类、23个型。境内拥有草原植物700余种,以禾本科、豆科、菊科为主,优良牧草80余种。

根据不同沙化程度选择10块试验样地,共计2000亩,见表1,其中牧户曹磊家为2015年治理,面积为186亩,其余样地为2016年治理,面积为1814亩。本底调查主要包括面积、草群高度、密度、盖度、原生植物。通过本地调查研究区内主要原生物种有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 Tzvel),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inn.) Gaertn)等,还有冷蒿(ArtemisiafrigidaWilld.Sp.Pl)、扁蓄豆(Pocockiaruthenia(L.)Boiss.)等〔4〕。

表1 未治理前沙化草地样地基本情况调查

2 试验设计

风蚀沙化草地特点,对试验区进行划分,主要有风蚀坑、陡坡区、缓坡区、平坦区。根据不同地形沙化程度,根据风蚀坑、陡坡、缓坡区、平坦区等,采用围栏封育、埋置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草籽、枯草铺设和覆盖固沙网技术组合方案见表2在每个试验区设置1m×1m长期固定样方进行地上植被的监测。

表2 治理区域治理方式

3 沙地治理关键技术流程

3.1 平整沙地

风蚀坑区域和陡坡区都需要进行平整沙地,使得风蚀面与地表角度﹤30°,从而达到埋置沙障和利于种子萌发生长的土壤条件。作业角度﹥45°时,使用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平整沙地,作业角度﹤45°时,使用装载机进行土方作业平整沙地。当作业面积大于10亩时且作业角度﹥45°,应使用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进行平整沙地。

3.2 沙障铺设

在风蚀坑地区用芦苇、草帘和黄柳条做沙障材料,芦苇裁成60cm长,直径0.5cm粗的芦苇段,30cm埋入地下用于固定沙地,地上30cm用于防风,做成2m×2m的菱形网格铺设于沙地中央的严重风蚀区域,并在沙障中铺设枯草。在缓坡区用芦苇帘和草帘平铺于沙地上方,用竹签固定芦苇帘于沙地上,起到防风作用。在陡坡区域用芦苇帘、草帘和枯草铺于沙地上方,遇到较陡风力较大区域,在枯草上再覆盖一层固沙网,用竹签固定固沙网于沙地上。

3.3 种子配置

种子选择一年生和多年生种子混播,豆科和禾本科混播的方案。一年生为快速生长固定沙地,为多年生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表3 种子配置情况

3.4 补播

有机械作业条件的区域用免耕机进行补播,机械无法作业时用人工撒播,并用耙子搂一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播种量为3—4kg/亩。

3.5 管护

实行围栏封育保护,严禁放牧利用;在鼠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在补播前进行彻底灭鼠灭虫,用药物对种子包衣或将药物与牧草种子同时撒播。

对出苗面积率达不到标准的地块,应及时移栽或补播。沙地治理后的地段应禁用三年,三年后根据草地恢复情况进行打草利用,五年后恢复至可利用程度后可进行冬季放牧。

4 效果监测

在2015年至2018年5-8月份月对试验样地进行群落调查,设置1m×1m的固定样方,在风蚀坑固定样方内,监测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盖度,再随机选取3个直径25cm的样圆调查,调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高度和密度。

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1 产草量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区域治理方式下,地上生物量大幅增加,在陡坡区,2018年地上生物量达到127.11g/m2,显著大于其他年份(P<0.05),其他年份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风蚀坑区,2018年地上生物量达到219.66 g/m2,显著大于2015年,和2016年和2017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缓坡区,2018年产草量为266.83 g/m2,2017年和2018年产草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2016年(P<0.05),2016年显著高于2015年(P<0.05)。在平坦区,2018年产草量为266.83 g/m2,2017年和2018年产草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2016年(P<0.05),2016年显著高于2015年(P<0.05)。平坦区治理后为产草量最高区域,达到290.87g/m2,增长幅度最大的为风蚀坑区。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4.2 植被高度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植被高度也增加,在陡坡区的植被平均高度从基本为2015年0cm增加到20.86cm,2018年和2017年植被高度显著高于2016年植被高度(P<0.05)。在风蚀坑区,2018年植被平均高度达到37.42cm,2016年至2018年植被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2015年植被平均高度(P<0.05)。在缓坡区,2018年植被平均高度达到46.75cm,2018年植被平均高度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植被平均高度(P<0.05),但和2017植被平均高度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2017年显著高于2015年(P<0.05)。在平坦区,2018年植被平均高度为45.17cm,2017年和2018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2016年和2015年(P<0.05)。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4.3 植被密度变化

由图3可以看出,在四个治理区域,2016和2017年植被平均密度达到最高,在2018年植被密度有所降低,在陡坡区,2017年植被密度达到最高为27.86株/m2,但是2016年制2018年无明显差异(P>0.05)。在风蚀坑区,在2016年植被密度达到最高,为75.33株/m2,2015年至2018年植被平均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缓坡区,2017年植被密度最高,为76.83株/m2,2016年至2018年植被密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2015年植被密度(P<0.05)。在平坦区,2017年植被密度最高,为93.36株/m2,2016年至2018年植被密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2015年植被密度(P<0.05)。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4.4 植被盖度变化

由图4可以看出,在四年的恢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盖度逐年增高,缓坡区和平坦区植被平均盖度最高,在陡坡区2018年植被盖度达到最高,为20.3%,2018年和2017年无明显差异(P>0.05),都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6年(P<0.05)。在风蚀坑区,2018年植被盖度达到最高,为42.53%,2018年和2017年无明显差异(P>0.05),都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6年(P<0.05)在缓坡区,2017年植被盖度最高,为52.44%,2017年和2018年植被盖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6年植被盖度(P<0.05)。在平坦区,2017年植被盖度最高,为63.67%,2016年至2018年植被密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2015年植被盖度(P<0.05)。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5 讨论

本文所提出的沙地治理模式以生态恢复为最终目的,兼顾恢复后草场的综合利用〔5〕。本文沙地治理用围栏全部进行封育,在沙地中心的沙坑埋置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铺设,其他区域人工撒播+枯草铺设两种试验方案。围栏封育是修复退化草原的首要选择,我国草地沙漠化的治理应该走出只重建设,不重视管护的误区。围栏封育就是管护,就是不破坏原生植被,免遭人为因素破坏和牲畜啃食践踏,使天然植物种得以休养生息,依靠天然植物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修复退化草原,其效果明显〔6〕。

本研究并没有应用机械和克土方法改变沙地的立地条件〔7〕,而是应用当地最适宜的牧草品种在原有立地条件下进行治理,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应用生物沙障和机械沙障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机械沙障本研究采用芦苇和黄柳条制作,2-3年后芦苇腐蚀可以增加沙地的养分,柳条也可以作为机械沙障,活了可以作为生物沙障供牲畜利用,本研究沙障网格为2m×2m的网格,主要是为了节约材料、降低成本,通过一年生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根系扎根沙地从而固定沙地。经过治理后,植被的高度、盖度和密度显著增加,可以看出治理效果明显。7月份主要为1年生植物出苗,因为1年生植物生命周期短,种植后就开始迅速增长。到了8月初,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开始生长,并且禾本科的比例开始增加,豆科可能是由于竞争的关系,豆科植物的占比减少,但是高度和盖度有所增加〔8、9〕。本项目治理沙化草地效果显著,可在乌拉盖沙化草地地区进行推广。

6 结论

治理沙化草原前,一定要根据退化程度和地形地貌进行区域划分,把沙化草地划分为风蚀坑、陡坡区、缓坡区和平坦区。风蚀坑区和陡坡区要先进行沙地平整,以达到利于埋置沙障的目的,沙障埋置后可以进行防风固沙作用,材料选择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生物沙障或机械沙障。埋置完沙障后进行补播草种,草种选择适宜当地的一年生和多年生,豆科和禾本科混播草籽。缓坡区和平坦区不需要埋置沙障,但是需要进行免耕补播混合的草籽。治理完成后必须进行围栏封育,3年内不准打草,5年内不准放牧。

治理后高度平均增幅131.54%,盖度平均增幅159.22%,密度平均增幅225.45%,治理效果十分显著,所有沙地经过治理后,多为一年生的先锋植物,狗尾草和虫蚀占较大比例,一年生植被所占比例平均为65%,多年生的豆科和禾本科植被占到植被的35%。而经过两年年的治理,一年生植被所占比例为40%,多年生的豆科和禾本科植被占到植被的60%。

猜你喜欢
沙障沙化盖度
沙障治沙知多少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不同沙埋程度下带状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防风固沙林造林设计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生长适应性比较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