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花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新生儿出生后,因胆红素在体内异常聚集,易在皮肤、巩膜、粘膜等地方出现黄染[1]。此现象被称为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护理过程中,如因处理不及时,严重时会损害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智力发育[2]。
挑选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作两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7d,平均(7.03±2.88)d,体重2120g~3680g,平均(2864.29±202.81)g;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16d,平均(6.91±1.93)d,体重2208g~3843g,平均(2931.18±169.44)g。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抚触护理结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3h内,对患儿从头部往下开始抚触,促进患儿血液循环。以右手食指、中指并无名指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对肠胃按摩,促进患儿排便。抚触时间应在10~15min,每日2次为宜。(2)综合护理:①蓝光治疗:使用前对箱内消毒,调整箱内温度,设定在27℃~29℃间,对患儿照射治疗时,1h为其翻身一次,翻身8次后停止治疗。照射期间遮住患儿眼睛,并使用尿布遮盖下体;②游泳练习: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指导新生儿游泳,时间在10~15min,下水前检查水质是否纯净,是否使用防水贴护住肚脐,新生儿颈部需佩戴专用泳圈;③健康监测:对患儿密切关注,取得其家属帮助,细致观察患儿状况,有异常及时反馈,通知医师迅速处理;④排便护理:观察并记录患儿排便情况。如胎便转黄有异常,需对患儿肛门滴适量开塞露促使排便。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以及每日黄便排泄次数,测量护理前后胆红素含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皮肤退黄,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黄疸有好转,体内胆红素有一定降低;无效:皮肤未退黄,且胆红素含量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每日黄便排泄次数更多,且胆红素含量更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胎便排泄情况、胆红素含量(±s)
表1 对比两组胎便排泄情况、胆红素含量(±s)
组别 例数 首次排胎便时间 每日排黄便次数 胆红素含量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40.92±10.87 6.53±1.46 252.12±18.24 185.42±9.93研究组 30 68.28±14.11 4.14±1.12 253.41±17.63 101.28±8.39 t-8.414 7.114 0.279 35.451 P-0.000 0.000 0.782 0.000
数据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疗效[n(%)]
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细菌感染或母体虚弱等因素均会导致黄疸产生[3]。新生儿黄疸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但如治疗不及时,胆红素的异常聚集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对新生儿身体和智力的成长均有负面影响,严重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使患儿家庭受到严重打击。
本研究中,通过分组比较,将常规护理下的黄疸恢复情况和抚触护理并综合护理下的黄疸新生儿恢复情况做了对比,从结果来看,经过抚触护理并综合护理的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显著降低,且首次排便时间更早,而每日黄便次数也相对更多(P<0.05),证明抚触护理配合综合护理在对黄疸患儿的护理上有积极作用。黄疸是因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多余胆红素无法排除,而在体内异常聚集,胆红素在体内会对新生儿身体造成伤害,严重甚至威胁生命[4]。据报道,使用良好的护理方案,可使新生儿黄疸情况得到缓解[5]。本研究中使用的护理方案目的在于通过加速患儿排便,将多余胆红素从体内排出,减少新生儿对胆红素的吸收[6]。使用抚触等办法,加快新生儿血液循环,对促进其肠胃蠕动也有一定效果,能有效引导新生儿胎便排出。随着排便情况的增多,胆红素也逐渐被运出新生儿体内,黄疸得到治愈。据研究,游泳时的波纹水流对患儿的皮肤能起到按摩作用,通过游泳的方式,能够有效刺激患儿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降低体内胆红素。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结合综合护理能够对新生儿黄疸的痊愈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刺激患儿排泄,显著提升了疗效(P<0.05),患儿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