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梅
(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精神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引起人体大脑机体功能紊乱,导致情感、行为和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属于重症精神疾病[1]。精神分裂症具有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时间较长等特点,常采用药物治疗,但患者缺乏治疗依从性,常拒绝接受治疗或不能规律服药,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属带来负担[2-3]。个案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为其提供康复治疗的个体化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本研究对我科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个案管理护理,旨在探讨其对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18-60岁;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患者;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35±8.8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中专及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9例;婚姻状况:未婚10例,已婚24例,其他(丧偶、离异)6例。对照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28±9.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中专及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13例;婚姻状况:未婚11例,已婚22例,其他(丧偶、离异)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知识教育、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个案管理小组。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患者本人等组成个案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和精神相关疾病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精神疾病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发病特点、复发原因等,对患者进行精神症状、身体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服务计划。(2)建立患者个人档案。个案管理小组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建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个人档案的目的以及重要性,详细解释个案管理方法和优点,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用个案管理随访记录表对患者情况急性评估,包括患者病历资料、服药情况、精神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经济能力、身体情况等内容。(3)健康宣教。依据患者病情为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通过采用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图片资料、疾病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知识,使其意识到疾病治疗重要性和加强患者疾病防控意识;同时定时开展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给予患者观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对比,让患者了解到坚持合理规范用药的好处,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心理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特殊,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对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辅导,缓解其不良情绪,防止其出现自残等异常过激行为,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怀与爱护,预防患者出现被遗弃心理。(5)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和基本需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康复指导,包括吃饭、穿衣、如厕、洗脸等日常操作,通过反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和康复项目,如下棋、看书等,分散其幻觉、妄想等病症注意力,使其保持轻松愉悦心情;指导患者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要求患者家属监督其日常生活,并给予其情感和生活支持,为患者病情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1)比较两组入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5]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4个部分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前和出院6个月后进行评分,共26 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5分,总分26-130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低。(2)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为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按时按量坚持规律用药;部分依从为患者偶尔存在拒绝治疗、服药;不依从为患者完全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组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入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入组前 出院6个月后 入组前 出院6个月后 入组前 出院6个月后 入组前 出院6个月后对照组(n=40) 26.35±5.71 30.74±6.21 47.53±8.12 51.26±9.61 78.56±9.72 77.89±9.82 29.74±6.12 30.84±5.82观察组(n=40) 26.54±6.32 34.28±7.12 48.62±9.74 62.54±11.23 77.35±9.71 89.67±12.63 28.34±5.91 38.63±7.21 t 0.141 2.340 0.545 4.827 0.557 4.657 1.041 5.317 P 0.888 0.020 0.588 0.000 0.579 0.000 0.301 0.000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精神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等特点,患者常表现为认知障碍、情感淡漠、出现幻视、幻听等临床症状[6]。由于患者常会出现幻听等,易导致日常交流减弱,社会功能丧失,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会恶化病情,是患者产生自残、自杀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7]。
个案管理护理以患者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康复服务,从而利于患者精神恢复,以达到回归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8]。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个案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分析原因在于个案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目标,促进患者回归社会;通过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其生活能够自理,树立生活信心,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个案管理小组通过对患者定期进行精神疾病知识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为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疾病危害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改变其拒绝接受治疗行为,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个案管理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