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梅,沈华伟,沈华荣,孙铁成
(1.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 221114;2.福建省畜牧总站,福建福州 350002;3.江苏维维农牧责任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14)
饲料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节工艺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和生长效率,其中制粒一直被认为可以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原料的熟化膨胀是物料制粒的前步骤,可以提高原料的物理质量,降低制粒过程能量的消耗(Vande和 De,1998)。虽然这些处理可能在动物的生长性能方面有益处,但它们也涉及能源和设备成本。因此,饲料制造商必须考虑技术处理的成本和预期性能效益之间的关系。将饲料原料细粉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但同样也增加了胃溃疡的风险(Millet等,2012)。胃溃疡出血导致的死亡率给猪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工艺处理可以改变饲料结构,其中制粒和破碎可以降低日粮粒径(Wolf等,2010),可能降低胃溃疡风险。Haesebrouck等(2009)报道指出,仔猪胃溃疡与感染链球菌有关,有60%~80%的猪只屠宰时会发现这种细菌。目前关于饲料形态对猪感染链球菌是否有影响的报道较少,其中Millet等(2012)研究发现,原料采用粗粉可以降低链球菌感染。因此,本试验采用膨化、破碎和粉料3种形式饲喂断奶后的仔猪,一直持续到出栏,研究其对猪生长性能和胃黏膜完整性的影响。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试验选择28 d断奶的仔猪 240头 [平均体重为(8.4±0.75)k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分为5~9 w,10~15 w和16 w~出栏3个阶段,各阶段饲料的形态分别是粉料、膨化料和破碎料,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开始前进行1周的预饲。仔猪阶段,每个重复仔猪饲养空间为0.3 m2,转入使温度为28℃,之后将降至22℃。9 w后仔猪转入培育舍,所有猪只维持在原重复中,生长猪饲养空间为1.25 m2,温度控制在18~20℃。
1.2 测定项目
1.2.1 饲料特征 所有饲料均采集200 g用于常规养分分析。采用湿筛法对颗粒粒度分布进行二次测定,即将50 g的饲料放在烧杯中,加入30℃水1000 mL。30 min后搅拌混合物,再隔30 min后将料/水悬浮液沉积在筛顶部,用10 mL冷凝水洗涤,65℃烘干过夜,过筛称重。参考Licitra等(1996)研究方法测定酸性洗涤不溶氮含量。
1.2.2 生长性能 所有的猪都在每个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称重,记录每个重复的饲料消耗量,并计算每个喂养阶段日均饲料摄入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1.2.3 粪表观消化率 在生长阶段,饲料中加入1%膨润土(酸不溶性灰分的来源),作为难消化的标记物,参考McCarthy等(1974)的研究方法,分析粪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1.2.4 胃黏膜完整性和链球菌含量 参考Hessing等(1992)的研究方法测定胃溃疡指数,用于评判胃黏膜完整性。黏膜链球菌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分析,引物和PCR程序参考Vermote等(2011)的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SAS(9.0版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3种不同饲料形态作为主因素。时间和饲料形态对生长性能的交互作用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组间差异用Du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
表1 各阶段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在第一阶段仔猪发生腹泻后,连续2 d肌肉注射恩氟沙星75 mg,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造成粉料组死亡3头组,膨化组死亡3头,破碎料组死亡1头。
由表2可知,破碎料组饲料颗粒平均直径最低,而分离组最高。此外,我们也测定了各组日粮的酸不溶氮含量(数据未列出),其中5~9 w粉料、膨化料和破碎料酸不溶氮分别为2.54、2.85和1.62 g/100 g氮,10~15 w粉料、膨化料和破碎料酸不溶氮分别为3.30、2.70和2.65 g/100 g氮,16 w~出栏粉料、膨化料和破碎料酸不溶氮分别为4.70.3.50和3.90 g/100 g氮。
由表3可知,饲料结构显著影响试验全期日采食量和料比(P<0.05),其中破碎料组显著降低了料比(P<0.05),而粉料组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了日采食量(P<0.05),但对全期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结构对日增重的影响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变化(P<0.05)。粉料组较膨化料组显著提高了15 w仔猪的体重(P<0.05),显著降低了10~15 w仔猪的采食量(P<0.05)。与粉料组相比,膨化料和破碎料组显著降低了16 w~出栏仔猪的料比(P<0.05)。
表2 各阶段日粮饲料颗粒分布 g/kg
表3 不同饲料结构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粉料组较膨化料和破碎料组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中干物质含量(P<0.05),分别为246 g/kg,272 g/kg和265 g/kg。由表4可知,饲料结构对仔猪粪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结构显著影响仔猪胃溃疡仔猪(P< 0.05),其中粉料组最低(P< 0.05),破碎料组最高(P<0.05)。破碎料组较膨化料和粉料组显著提高了胃黏膜链球菌含量(P<0.05),而膨化料组较粉料组显著提高了胃黏膜链球菌含量(P< 0.05)。
表4 不同饲料结构对肠道绒毛完整性和链球菌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形态,即粉料、膨化料和破碎料对猪链球菌感染、胃黏膜完整性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虽然所有成分组成都相似,但应考虑到某些成分或添加剂在热处理时的反应可能不同,从而导致饲料成品的营养成分有差异。试验中采食量的记录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粉料容易造成饲料浪费,这与试验结果料比升高一致。然而,保育和生长早期粉料组日增重提高,这与粉料浪费多存在差异(O’Doherty等,2001)。其次,仔猪断奶后前一周均采食粉料形式的代乳料,但试验开始时膨化和破碎料组更换了饲料,而粉料组未改变饲料形态。Lecuelle等(2010)研究发现,饲料形态改变后,火鸡采食量降低。本试验第5周~出栏也有相同的结果。因此,膨化和破碎料对采食量有降低影响,这与O’Doherty等(2001)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饲料颗粒大小影响猪的食欲,颗粒越小,仔猪采食量越少,饲料转化率越高(Healy,1994)。最后,由于采食量和日粮能量浓度有相关性,日粮能量利用率提高也会使采食量降低。
本试验在10~15 w的生长期测定粪便表观消化率。在这一阶段,不同处理组的粪便干物质或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没有差异,同时不同组间的饲料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很难将消化率结果与保育和生长阶段饲料转化率提高联系起来。本试验采用标记法测定了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粪便表观消化率,对猪回肠消化率的研究更能准确的预测真正消化率。Wondra等(1995)研究发现,回肠或粪养分表观消化率升高会改善料肉比,如通过工艺来提高改变日粮的结构,使营养物质更容易与消化酶接触。从16 w~屠宰,膨化组和破碎组采食量提高,但料比显著降低。Wondra等(1995)用分级仪评估得出,饲料工艺处理对肌肉或脂肪厚度无显著影响,这表明不同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不受工艺流程的影响,计算出的氨基酸供给量是相同的,本试验通过分析酸不溶氮含量也证实了这一点,得到的结果远低于10 g/100 gN这个阈值,因此,蛋白质的热损伤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酸不溶氮是平均饲料猪蛋白质质量的一个相当粗略的参数,而饲料转化率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指标,因为这可以说明工艺处理对日粮养分含量没有负面影响(Chae等,1997)。
本试验结果发现,湿筛法测定的粉料平均粒径高于膨化料和破碎料,这与Wolf等(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也解释了在膨化料和破碎料组胃溃疡指数升高的原因。Mobeler等(2010)研究发现,原料细粉和制粒使黏度降低,黏液分泌增加,但他认为pH可能不是胃溃疡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发现,粉料组溃疡指数最低,破碎料组最高,破碎料组较膨化料和粉料组显著提高胃黏膜链球菌含量,而膨化料组较粉料组显著提高了胃黏膜链球菌含量。目前还尚不清楚饲料结构对胃黏膜链球菌含量影响的具体原因,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胃黏膜的损失。
综上所述,膨化料可以提高生长肥育猪的饲料效率,但对胃黏膜完整性有负面影响,增加猪胃黏膜链球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