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 白泽朴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 学生党建 工作路径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能够极大的推动学者更加系统的研究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价值体现等理论的研究,为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进一步明确党建育人的政治功能,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新方向、新理念;另一方面,在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不断侵蚀下,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育人。
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近年来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任务下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的关注度日益升温,大学生党建理论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梳理起来主要集中在坚持立德树人视角下强化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探索学生党员考评机制、关注学生政治认同、优化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高校党建工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困境。
(一)二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高校党建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分离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责任末端主要是学生辅导员,这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机制基本相同,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牵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如“奖助勤补贷”、班团学风建设、心理危机干预等挤占了辅导员的绝大多数精力,加之上部分二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发展党员,只要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完成学生党员发展就可以了,导致学生党的建设工作常常仅停留在推优、考核和发展上,党建工作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附带,立德树人落实力度不够,党建与育人没有实现融合。
(二)党员发展过程中缺少整体性、系统性把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出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比较明显的情况。在价值观多元化冲击的今天,个别学生尊崇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有用的去争,无用的则不屑一顾,对国家政治生活漠不关心,缺乏充分的认识,应有的政治素养也不够。
对二级党组织来说,部分二级党组织认为学生党建工作就是党员发展,党员发展仅仅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二级党组织在把关方面主要看成绩,对学生缺少全面认识,考察不全面,部分发展的学生除了成绩好以外,在服务班级、示范引领、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从不参与,而基层党委在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等环节上也并不重视,操作也不规范,以至于出现没有经过基层党委会讨论就确定发展对象的情况,导致发展数量与质量失衡。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不强
理论学习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端正学生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方位育人是立德树人任务下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很多高校都有目的的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集中学习教育,但是,对二级党组织来说,发展后轻教育的情况仍然存在,教育内容与形式也不够丰富,理论学习流于表面,一方面是理论教学方式单一,既不生动,又没有趣味,另一方面,学习内容理论性与教育性很强,部分教师对对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清,无法回应。支部集中理论学习主要是读文件、学政策,基本上是念一念,想一想的少,问一问的更少,学生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浓。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
一方面是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党建工作创新不够,理论学习欠缺,党建工作常常被简化为“搞活动”,特别是学生党支部,经常依赖组织志愿服务落实党建工作,如去敬老院、社区、幼儿园等,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且无法体现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的特殊性,与普通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的区别度不大,种种这些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社会服务,由于缺少了党的理论支持,不能对大学生党员形成持久的党性教育,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起不到影响其他同学的目的,也没有对学生党员造成应有的影响,学生党员真正的组织生活教育性无法体现,党建工作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格,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很多时候学生入党后参加的组织生活“走过场”的多,“形式主义”较为典型,组织生活走走样子,拍个照,发个新闻,半个小时内就结束,没有受到真正的组织教育,也无法唤起学生心中“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的政治身份的认同,学生党员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出现危机。
新时期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明确大学生党建工作新的指导思想,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发展,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逐步更新和完善,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有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一把手责任
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保证,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要做到高校党委对全校工作负总责,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所在基层党组织负责的层层责任落实制度。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党建抓好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发挥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积极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制度,要善于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还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殊性,教师科研学术方向的差异性,以班子建设为抓手,规范和健全工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找准特色,形成示范,有效推动党组织工作。
(二)严格规范党员发展标准、程序,强化党员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
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从申请时是否满18周岁,申请书递交后基层支部组织谈话,到党员推荐、全团推优、支部大会确定积极分子、从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是否满一年、政审是否合格、培训是否参加及顺利结业、基层党委备案、预审,基层党委会是否形成议题讨论等所有的环节在执行过程中都。高校目前发展党员的总体要求还是要认真贯彻“按量体质”,高校在发展党员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强化党员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发展不能只看成绩,發展更不能只看社会服务,这些都会让部分学生钻空子,个别二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引导机制也出现问题,出现了学生只要进入大学努力一年半就可以发展的情况,甚至在一批发展党员中基本上没有高年级学生的情况。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加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不断端正学生入党动机,构建全方位发展党员考核机制,重点考察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师生评价、科研学术水平;完善党员发展监督机制,尤其是入党后的监督,积极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三)创新育人机制,全方位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入党是一个起点,绝非一个终点,入党后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才刚刚开始,学生党员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如精日事件等,都体现出要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积极引导。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入党后继续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衔接,明确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是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必要环节。学生党员的教育要做到“以生为本”,从党员实际出发,体现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紧扣时代性主体,创新实践育人机制,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党的知识的理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全方位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也很重要,要鼓励学校专兼职教师投入到党校教育工作中,构建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基层党建工作要靠党支部去落实,创新党建工作理念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坚决祛除通过组织活动代替学习教育达到牢固党支部建设的思想基础的理念,党支部组织生活要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等有效方式让支部党员的教育入脑入心,固牢思想根基,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加强新媒体党建新模式通过打造网络党支部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强化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尝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利用教师身份的便利性拉近学生参与支部生活的距离感,注入党建工作新的活力;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也非常重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切实抓好社会实践这一环节,积极拓展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新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推动培育践行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