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15-1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初步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數。会用普通记法和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4.在分享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乐趣。
教材分析:
《除得尽吗》是新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中的一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以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循环小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循环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先利用一个拍掌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节奏和无限的含义,在游戏中我让学生说说拍手的感受,学生找到节奏中的规律,知道不喊停可以拍无限次,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二、情境探讨,探究分享循环小数
创设动物运动会情境,出示情境图后,老师没有直接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应该从学生中来,学生也愿意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学生试除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除不尽怎么表示。在课堂上由于刚学过求积商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呈现的算式各不相同,通过让学生讨论应该除到什么地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除到这个地方,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余数相同后商也会相同,结果中会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不断地依次重复下去,再让学生观察算式讨论,慢慢发现算式和商的规律。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找出了循环小数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自己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并能自己取名循环小数。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发现规律,老师这个时候让出了讲台,让学生自己交流互动、质疑,大家在互动中感受循环小数的本质特征,明确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一概念。
三、理解应用,理解应用循环小数
在认识了循环小数后,为学生创设闯关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第一关:“超级小神算” 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1÷2= 1÷3= 1÷5= 1÷7=
(二)第二关: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三)第三关: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141 5926 5358…是循环小数。( )
2.0.282828是循环小数。 ( )
3.9.0526526…是循环小数。( )
(四)第四关:刚才我们观看了动物爬行比赛,海里的动物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呢!出示:
1.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解决问题
(五)第五关:拓展。
8.236236…小数部分第8位上是数字几?第50位上是数字几?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后反思:
课堂组织调控愈见成熟、流畅,互动环节是课堂的亮点,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与运用更是令人惊叹。
1.非常注意让学生体验感知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课始的拍手游戏到主题图呈现后的列式计算、观察竖式找规律、自主编写循环小数、说说什么是循环小数,学生在迂回反复中不断感知循环小数的本质特点。而学生的发言表达说明了这些教学策略的成功,学生真正把握住了循环小数的本质。
2.课堂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整节课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观点引领课堂的发展,教师只是在关键时刻提出引领性的大问题。教师对于学生的生成做到了真正的“关注”与“处理”,在处理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纠正,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处理是一种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现。
3.组织学生开展精彩的交流互动是本课的出彩之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竖式后,生生之间开始了评价与修正的过程,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达成竖式书写的一致之后,教师引领“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使交流互动变得更广泛、更立体了;在小结阶段,以“什么是循环小数,说说你的理解”尝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达成较完整的建构。
4.在本节课初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问道:蜘蛛比蜗牛的速度快多少?在这里缺乏追问:你们怎么知道蜘蛛比蜗牛快?常识也好,估算也罢。再次渗透估算意识。
5.教师设置的小问题追问学生太多,学生深入观察思考不够,如:为什么不继续往下除?那你认为至少要除到哪个数位才知道会出现重复?当学生说到循环,又追问什么叫循环,这些问题太碎,应该用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余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小数部分数字的变化,让学生的思维直指数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