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传统课堂中导入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课堂导入环节要用有效方法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常言道:“萬事开头难。”老师上课也是如此,当走进教室,站在讲台的前面,首先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使他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导入。所谓“导入”,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启导和引领环节。导入的主要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过渡衔接。导入环节很重要,是因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离不开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作用,离不开学生依托旧的经验来构建新任务的意义。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头”,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要从“头”开始。
一、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A
1.完成任务,学生无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的导入只是注重流程,流于形式,导入环节方法单一。有些老师的语文课从头到尾导入都是一种形式,学生对这样的导入毫无兴趣,这样的教学环节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学生不喜欢,不参与,并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脱离学生
有些导入环节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但是老师设计时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成长,老师导入的切入点欠妥当,内容没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造成脱节,导致课堂上呈现出热热闹闹的景象,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并不大。
3.安排的时间不合理
导入安排在课堂的伊始,老师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但是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导入,这样有悖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导入没有满足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老师在课堂上需要激发学生的。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能够通过语言、表情,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导入这个过程没有紧紧扣住教学目标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导入环节脱离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以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教材上来就可以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引导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是这样引导的吸引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整堂课一直都能吸引学生;二是这样的引导非常容易把学生引入误区,没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会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脱离教学目标。
3.导入没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导入的内容要由“旧”到“新”,由已知到新知,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导入环节没有唤起学生的记忆,不利于为学生接下来要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没有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4.导入没有悬念
老师创设的导入环节没有噱头,不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抓住自己的注意力,悬念如果没有营造出来,这样的课堂就很难控制住了,会让接下去的教学环节难以开展,造成事倍功半的状况。
基于以上问题,我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用有效的导入方法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采取的措施
1.导入环节要考虑的方面
(1)组织预习和复习
预习和复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准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新知识的准备是让他们在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可以和新知识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关系,让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动机水平适应新知识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是否可利用作为影响接受学习的重要变量。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就是要安排一定的活动,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便于新知识的植入。比如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学会学习。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我先检查学生在前一天留的预习内容,我布置了预习单:a.辨析生字;b.你读了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几种奇石,是( )。在检查完我布置的预习内容后,我问学生,有谁还给自己规定了自学内容。班上举手的学生我都给予了表扬。鼓励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规定自学内容,这是主动自学,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并让他们说说规定了哪些自学内容。生1:我给自己规定,观察书上的图片,自己想象这些奇石像什么。生2:我读了课文后,体会到奇石的奇妙,想到了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庐山游玩,那里山上石头的模样也非常奇妙,我想象了一座山峰,并写了一段话。学生在预习这个环节中为新知打下稳固的基础。
(2)温故而知新,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就是要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学习的准备状态是进入学习的基本条件。在课堂中,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作为引子过渡,让旧知识和新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引入新课,以其所知,喻其不知。
2.导入的方法
(1)感染法
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述将要教学的内容,以情动人。让学生的情感和教材的内容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用这段话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产生探索兴趣,形成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2)提问法
在上课之前,我在即将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提示。比如我在教学《四季》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秋季。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季呢?生答:树叶都黄了,果子成熟了,我们穿毛衣了。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春天、夏天、冬天)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揭题:同学们,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个导入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找找秋季,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季节,以图片出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所学的课文,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板书法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我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并富有启发性的板书,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导入方法。如我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在黑板上结合这课的教学内容画了一个钟面,在4点方向出示牵牛花。首先让学生能够借助板书,答出五点蔷薇花绽开;七点睡莲醒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花开放。再想一想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是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去让学生学习昙花在晚上九点开花这块内容,学生就能联系板书马上理解。知道昙花白天开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开花,气温过低,晚上九点是昙花含笑一现。昙花的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明白了昙花一现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板书可以把作者的内容呈现出来,也把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一下子集中到学习内容上面,板书让课文内容更清楚、明白,使学生一目了然。一些游记的课文、写景的课文都可以用板书法导入课文,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记忆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质量也有了提高。
(4)介绍法
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先适当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背景材料,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如我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一开始,我以《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导入。雷锋这个人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以歌曲这样的形式拉近学生与雷锋的距离,接着简单介绍雷锋。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他的一生十分短暂,他因公殉职的时候才22岁。这样设计,唤醒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拉近学生与雷锋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当我问学生,此时此刻,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呢?学生都能结合导入的内容,去感悟。体会到雷锋叔叔是个不顾自己,只为别人,助人为乐的好叔叔,要向雷锋学习。介绍法适用于文本的作者写作年代早,文本内容与学生现在生活相差大,学生难以理解的文本。介绍法能够帮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去除陌生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趣味法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接受知识。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来演一演,让学生做做小演员,把演一演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演的过程理解课文、感受课文。我在教学《咕咚》这一课,学生学完第一课时后基本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这一课第二课时的导入我就安排了让学生演一演的环节。
师:听到“咕咚”的声音,小兔子吓了一跳,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真可怕啊!
生2:他想有可能是有个怪物来了吧!
生3:“咕咚”会是什么怪东西呢?
生4:快点逃吧!
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小白兔那样,被吓一跳的感受?
生:在家里,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房门被风吹的关上了,吓了我一跳。
生:昨天傍晚,我去公园散步,突然,有一只很大的狗跑过来对着我“汪汪汪”叫,我被吓了一跳。
师: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撒腿就跑。
师:“拔腿就跑”这个词你能理解吗?
生:跑得很快……
师:谁来演一演小兔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生看,哄堂大笑。
师:现在知道“拔腿就跑”的意思了吗?
生:“拔腿就跑”就是迈开步子拼命地跑。
师:谁能用该词练习说话?
生1:小狗追我,我撒腿就跑。
生2:妈妈生气了,要打我,我撒腿就跑。
通过演一演的环节,学生已经被课文的内容牢牢吸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对课文后面的内容学生也是很有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环节带动下能够全面地投入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个过程不是枯燥乏味的,是快樂有趣的。我想,如果在课堂导入中,采用有趣味性的活动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结束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合理,运用得好,会让学生迅速了解老师的意图,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想要学生关注的教学内容上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小学语文课的导入的四种方法[J].知识窗,2016.
[2]马艳茵.例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