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玉凤
摘 要:实践证明:以美感染学生,开启他们审美的心扉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而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艺术形式;运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尝试把艺术形式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主要阐述语文教学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运用艺术形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语文教学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育学》中提出“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生活美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艺术美是主要对象,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采用艺术形式。王一川主编的《美学与美育》一书中把艺术分为:“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八大艺术”“当然还有其他如舞蹈、工艺、书法、摄影等。”可见文学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而语文教学内容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因此严格来说,我们关注的是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美学与美育》中也明确阐述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从审美感受看,各门类艺术之间会发生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是因为有基于联觉之上的艺术通感在发挥作用。”“从艺术门类的汇通看,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综合,可以丰富各自的特点,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促成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那么文学这种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是不是可以相互转化、综合产生艺术通感,加深对其艺术美的感受呢?回答是肯定的。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一课主要介绍了西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重点讲述它的外观美和造型美,从而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描述自己动手用泥或橡皮泥做一个“马踏飞燕”。对于骏马的外观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作品大多东倒西歪,不能站立,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课堂上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再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科学道理让骏马保持平衡。在事实面前,学生无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在這个例子中,运用雕塑这种造型艺术弥补了文字塑造形象的间接性的不足,采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形象,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艺术形式可以和文学相互综合,以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充分发掘艺术形象中的美。这也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艺术形式的前提和基础。
二、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艺术形式的运用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优美的音乐,多彩的图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由于时代不同,学生想象邱少云的形象有些困难。我们初读课文后放映了《邱少云》这部电影的片段,学生观看时都聚精会神,尤其看到邱少云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时,学生真是和作者的感受一样:“心如刀绞”般的疼痛。学生为邱少云严守纪律、舍己奉献的精神感动,同时更增添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英雄的爱戴。观后,再学习文中对邱少云的描写时,不用多讲,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2.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艺术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恰好能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到活动中来,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如教学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贴近学生的生活,小孩子专心致志学钓鱼,过路人前来问路,小孩怕把鱼吓跑而不敢回答。学生对这样的情境深有体会,可以让学生把它表演出来,同时注意准确表达“遥”“应”等字的含义,这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学生平时很不注意,而古诗却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描绘得惟妙惟肖,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喜爱和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
三、运用艺术形式应注意的问题
1.艺术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定,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想象和感知,有助于发展学生特长,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和擅长的艺术形式。
2.艺术形式的运用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类型,完全可以简单化,如舞蹈可以是几个姿势,绘画可以是粗线条的勾勒,表演可以加上学生的想象,也可以生活化。
3.运用艺术形式的过程要明确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觉得只是在做游戏,也不要过分强调艺术效果,应把重点放在语文学习上。
总之,美的事物是人人向往的。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愉悦的性格品质,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所以说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