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探微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并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荀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有关学习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探讨:
探究一: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他到底劝人们学什么呢?
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由此看来,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學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很重要,但一个人最关键的还是品德修养。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
探究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与孔子主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是否矛盾?
荀子与孔子的观点并不矛盾。荀子指出了我们应当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孔子则强调过失是人无可避免的一部分。二者都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应当正视自身的缺点。只有接受了凡人皆难无过这一事实,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们追求完美,但我们更渴求真实。”
探究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否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相同?你对于学与思的关系,是怎么看的?
对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孔子的辩证思想出发,看到二者皆不可偏废。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光思考是没有用的!所以应该少胡思乱想,多多务实。还有的同学认为,每天的学习量很大,作业根本做不过来,哪里有思考的时间。其实,思考是可以时刻进行的,并不一定非得抽出专门的时间。另外,不要曲解荀子这句话的用意——“善假于物也。”应当明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的是向他人请教,善假于物,句意应为:“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也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请教的收获大。”
探究四:荀子主张的学习态度,一言以蔽之,即“勤奋”“刻苦”,难道只要如此,学习路径就能畅通无阻吗?除了具备“刻苦”“勤奋”之外,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对于学习方法的问题,比较开放,我们应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出判断。例如:学习要有恒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要一暴十寒,三分钟热度;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好作息时间,提高效率,不要单纯地“死学”;学习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己摸索,对自己的情况要心中有数,不能盲目“使劲”;积累也要注意方法……
探究五:《劝学》中有这样的文字:“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环境对成功的重要意义,即:“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你认为环境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外部环境(“假于物”)?
环境对成功自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环境的影响,值得思考。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主动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来适应我们;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未必赤”,环境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应该是内因;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里提供的良好条件,把自己武装好。这些见解都言之成理。
拓展阅读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王 昱
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的论调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鼓吹者们言之凿凿地举出不少例子:隔壁村的张二,小学都没毕业,生意做得有模有样;刻苦用功十八年的老同学,还是个拿死工资、从牙缝里还房贷的小职员。底气之足,让我瞠目结舌。
在众声喧哗的读书无用论中,我比较注意三种声音。
一种读书无用论的鼓吹者,自己真没读过几天书,但或是其他能力突出,或是运气较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你的旧友聚会,或许也有这样一种悲凉的酸楚:极没文化的发小,居然成了大款。我们这些读了十七八年书的,除了学位啥也没有。他们给你倒上茅台酒、递来中华烟,再送你一句加了冰块的风凉话:文化能当饭吃啊?不错,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执行能力,确实很重要,“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但读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另一种读书无用论者,确实读过几年书,甚至还有相当漂亮、镶着金边儿的学历背景。你跟他聊哲学,他能把纯粹理性批判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你跟他谈美学,他能把斯宾诺莎、海德格尔诸人的美学观梳理得脉络清晰。回翻他的在校表现,还真是可圈可点。但眼下,知识和财富之间的转化很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清贫愤懑、怀才不遇中挣扎。在功利意图的驱使下,读书不是为性情的雕琢、底蕴的贮藏、襟怀的开阔,完全是为了换得利益,一旦变现受阻,就觉得读书无用。
这些人怯于面对的事实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自己无用。你确实是个不错的考试选手,确实从字里行间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书本的荫蔽,你再没有半分优势。你的视角局限在那几本偏狭的书本里,却不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你只能在故纸堆里与前人对话,却不具备在现实世界里周旋的本事。种种无用中,最无用的是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没用,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我也许就有用了。读书无用论,给他们提供了那么舒适、有面子、有理由的庇护所,那么理直气壮地回避了自己的无能。
种种读书无用的论调中,最可恶的一种是别有用心者。明知道开卷有益,却巴不得周围所有人都沉浸在玩乐中虚掷青春。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这么几个同学:熬夜的黑眼圈挂在脸上,偏偏大言不惭地告诉别人自己从来不学习。明知课堂所学东西的价值,非要激进地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毫无意义。他们几乎是人格分裂的——一边拼命地读书,一边一脸厌弃地说读书无用。
在他们看来,如果读书无用论能大肆风行,那么每多一个信奉者,自己就少一个对手。如果班上的同学都不读书,那么寥寥几个的保研名额非他莫属。如果同年进单位的新人都不读书,那么获提拔擢升机会的更有可能是自己。目光灼灼盯着一己之位,置社会风气于不顾,是为自私。比自私更浓烈的,是自卑的心理底色。这种人看似很有“谋略”,其实最没用,他不敢光明正大地迎接任何一种透明公开的挑战与竞争,只能动用这样卑劣的手腕,遮掩迫切求胜的病态竞争心理。
在这个涌动着反智情绪的社会中,讀书无用论总轻易地受到众多赞扬,读书人的悲凉处境总是被带着嘲讽的态度围观,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说实话,我也被无数次问过,你读北大出来能干什么?不还得跟我一样工作挣钱吗?读那么多书不还得嫁为人妇吗,有什么用?对此,我想说的是:哪怕我们做着同一份工作,我不会同你一样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得失;哪怕我们都将归于家庭的琐碎,我知道琐碎之中也有诗意与温情;哪怕我们都将面对生活的苟且,我会为我的子女在嘈杂中开辟一道安静的缝隙。
而如果我一无所成,我绝不拿读书无用来遮掩我的无用。因为我读过书,油墨已融入骨肉里,而你没有。
(摘自《中国青年报》)
同步训练
1.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说说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坎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3.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啊。
4.选出都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③⑤⑥⑧ D.①②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①③⑦⑧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参考答案见下期2、7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