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丹
[摘 要]随着校园人文关怀的深入开展,学生情绪问题的处理在学生管理中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茶道文化将“事茶”与“情绪管理”相结合,让情绪的变化有了载体,学生在识茶、泡茶、品茶的体验中,舒缓怡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并最终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關键词]高校;茶道教育;大学生;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27-03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心态发展尚未成熟,面对学业、感情 、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容易出现失落、焦虑、空虚、自卑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行为失控等事件发生。情绪管理要求我们要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然而,现实高校情绪管理等培训课程多以“条件性”程序来整治,重预防,轻调节,调控手段较少,缺乏教学培育载体。
茶饮“益思醒脑”的茶性特质对于情绪调控在“身”上提供了保健因素——静心神、修身性;茶的冲泡手法及茶席设计对于情绪控制在“心”上提供了激励因素——情绪自觉、情绪延缓、后果评估。高校茶道文化教育是将“事茶”与“情绪管理”相结合,对学生的精神文化、艺术修养、情绪管理的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茶文化教育与情绪管理关联概述
(一)茶道文化概述
茶本身就是一种药, 性味甘、苦, 在中国古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美好传说。茶道从产生时开始, 也就一直与养生和修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人们甚至将茶道作为一种手段, 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茶之为饮,味至寒;为饮,最易精行俭德之人”。昊觉先生认为,“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茶道是一种艺术、 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浙江大学的庄晓芳老师则言:“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大众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方式。”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先有“和、敬、清、寂”,后有“辨、品、泡”等茶事规程。茶道即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它既被看作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 也被当作一种以茶为媒来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礼仪。它主要通过选器、取水、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过程, 让人静心,静神,去除杂念。
(二)情绪管理概述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
情绪管理,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有不良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即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不管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在于情绪的表达方式。
(三)茶道文化教育与情绪管理关联
《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以茶解忧,疗以心病,因此茶也被称为“负面情绪的清道夫”。茶道文化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文化教育是运用茶艺、茶会等茶事活动的延续和创新来发展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的教育。
第一,以茶为载体,发挥茶的保健功效(茶能定性),进而自觉进行“情绪觉知—情绪延缓—后果评估”,争取掌握导正不良情绪的方法。茶有四气五性, 中医认为, 茶味苦甘,性凉,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这是情绪管理之 “人为本”。
第二,通过具体的茶艺教学开始,融入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过程:通过识茶、品茶、泡茶等细致的工序及动作精细要求,让学生体验“竞争性”“条件性”“自觉性”情绪调节程序;通过“辩、析、做”等学习分享环节以茶会友,以茶内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会与人协作的情绪原则——以和为贵。这是情绪管理之 “尊重人、依靠人”。
第三,通过绘画、折叠茶巾、茶席插花、维养茶宠等“颐养”策略来延缓情绪体验。例如,禅绕绘画植入茶艺教程中,在以“自我形式”的线条重复绘制图形时,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每一个笔画,在这样的意识状态下,心智、直觉和知识都能迅速、精确且不费吹灰之力地共同运转。这是情绪管理之 “自我对话、自我觉知”。
第四,从培养良好职业综合素质着眼,力求通过“教、看、练、演”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从事茶艺工作的基本技能与知识,更能提升自身的气质修养,力求秉承“举止优雅、道德高尚”的职业人理念。茶艺茶程中的每个过程都表现出“慢”的节奏, 从选器、取茶、烧水、泡茶到品茗, 无不是等待的过程, 而品茶又包含着闻、啜、吞咽和回味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缓缓而行的,当茶程的要求规范不断地强化,规程便成了习惯;当习惯得以延续便内化为个体的潜意识行为,也即“人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时, 这一行为有助于缓解人的焦虑、烦躁、紧张与压力。这是情绪管理之 “自我调控、自我完善”。
二、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特点及问题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情绪的表现从“想法”到“行为”,我们必经过三个阶段:想法—情绪、情绪—行为、行为—评估。
大学生的社交范围较窄,而且缺乏生活经验,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将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学生情绪所具有的复杂性、易冲动性与直接性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想法—情绪”阶段,情绪觉知能力较弱。大学生“积极主动,但抗挫能力弱,忧负荷”的特征,导致“遇事”时,还没来得及觉察,相应的情绪就已经升起,就好像按下“快进键”,进入第二阶段——“情绪—行为”,这基本源于对自身的掌控感与自信心的缺乏。
第二, “情绪—行为”阶段,情绪延缓载体较少。大学生“个性突出,集体意识弱,包容意识缺乏”的特征,導致他们无法以“他人”的角度来对待自己,所以容易受困于情绪而慌乱烦躁,从而导致其在表达情绪时候大部分都是在发泄,所以伤己伤人,妨碍沟通。
第三,“行为—评估”阶段,情绪评估方法缺失。大学生“好动手,轻积累”的特征,导致他们在情绪张力上升时,内心难以平静,容易率性而为,缺乏对同类情绪事件的评估总结,无法冲破感觉层面的局限,调控自身状态。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是影响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管理方面,高校不断完善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教学方面,除了情绪管理等理论课程的教学,目前,还没有开发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情绪管理课程。
三、茶道文化教育开拓大学生情绪管理路径
基于以上大学生面临如此严峻的情绪管理问题,凸显了高校茶道文化教育通识化发展的必要性。高校茶道文化教育在改善大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下。
(一)高校茶道文化教育的精神传承性
“中国元素”“中国表达”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独具魅力的茶道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元素”。当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侵袭校园,茶道的基本精神“和、静、怡、真”可以让学生拥有笃定的态度、淡定的内心。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均处于发展之中,随着高校茶事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如“茶艺沙龙”“朋辈教育”“无我茶会”等,均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和”“礼让”等优秀品质。
(二)高校茶道文化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因此,茶道教学基本分为识茶、品茶、泡茶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识茶交友,色香味形,辨识碰撞——训练学生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交流耐力。学生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根据六大茶类基本特征(色、香、味、形)进行茶品感官识别,因为感官识别法会受环境因素(或舒适或嘈杂)影响,会受个体身体状况(累了、渴了、饿了)等因素左右,因此当个体进行辨识时,所有外在的事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对茶叶的识别。通过小组作业,每个个体可以从彼此中得到“色、香、味、形”特征的评估建议,在识别过程中容易激发个体分享观点的动机,个体需要通过“个体辨识”“集体探讨”“磨合汇总”让自己学会分享、交流与协同。
第二,品茶会友,欣赏茶舞,品饮交流——训练学生沟通能力,同时利用“茶能定性”的药理功能,降低学生的情绪张力。学生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根据品茶之道(体验刺激性、浓稠度、活性、收敛性、回甘度)开展品鉴活动。茶汤所具有的茶气、香型、口感等会刺激人的身体,热流循经流动让人通畅舒适,心情渐渐舒缓,茶叶中丰富的有机物对人的嗅觉、味觉产生化学反应,此时处于“内兴奋”状态——出汗了、舒服了、喝通了等感觉,这些,对于失落、抑郁等情绪有很好的缓解效果。随着茶性的生发,出现了顺气凝神的功效,能将品饮者体内气机理顺,消除饱滞感,使人神清气爽,同时让人烦躁的情绪渐渐平复,促成“内安静”。
第三,泡茶执友,手眼协调,敬人敬茶——体验“精行俭德”,提高职业素养。茶艺茶程繁复,包括择茶、选器、取水、调火、候汤等环节,我们要求个体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把握分寸(通过掌握投茶量、取水量、调水温等环节达成)养成耐性(通过烹水、候汤等环节达成)——“轻轻提起水壶,沸水缓缓涤荡,犹如清泉入山涧……分汤入杯时山水云雾……”这是一场意象的对话,让品饮者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甚至从茶程中的物理过程中或化学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沟通,让自己“悟到了”“想通了”。
(三)高校茶道文化教育的应用路径广
第一,茶道与花道的结合,茶席设计融入插花实训。一茶一席融入境,一花一器完入范,入境相生。花道是“舍”的过程,是减法艺术,能使人抛弃杂念,聚精于取舍之间。插花是情绪延缓的“好载体”。这也即“情绪转移法”。
第二,茶道与书道的结合,茶境营造融入书画实训。一笔一画横竖姿,千转百迂酣尽兴;一针一线画茶巾,千折百叠练茶心。茶境即心境,用各种美的元素(或书或画),为自己造一个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俱开,行走其中,理解并泡一泡让自己随心所欲的茶,也成就了喜、怒、哀、乐、惧的情绪发泄路径。这也即“情绪宣泄法”。
第三,茶道与香道的结合,茶程教学融入香道实训。一香一茶沁人心,在袅袅茶烟中闻香与品茗,香气充盈带动喉韵感受,继而扩散于胸腔,行气在体内。慢与静的要义需身心安宁,为情绪评估基本要义。这也即“情绪升华法”。
第四,茶道与画道的结合,茶艺教学融入禅绕绘画。在设定好的茶空间内(茶旗、茶垫、茶席)用不断重复的基本图形来创作出美丽图案,无需深厚的绘画基础,也无需特定的场地,一支黑笔、一张纸,就可以随时随地尽情缠绕。因为通过缠绕,人脑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冥想状态,逐渐达到深度的专注,也即“头脑瑜伽”。在以精致的线条重复画图形时,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每一个笔画,在这样的意识状态下,心智、直觉和知识都能迅速、精确且不费吹灰之力地共同运转。
在茶道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品茶、尝点、插花、习茶、绘画,感受当下的美好;一份安然自得、一项动静茶技、一份美好交情,让学生们动口品饮茶汤,益安宁神(情绪觉知);让学生们动手展示茶艺,抒发心意(情绪延缓),使学生们心、眼、手协调,内外兼修(情绪评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茶道文化教育在养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开拓情绪管理手段方面有着显著的意义,其具体运用路径已经在我校茶艺茶道课程中得以实施,契合新生代大学生特征,让情绪管理有了良好的载体与媒介。因为本课程具有趣味性、多维度、新颖性等特征,能使学生真诚地投入学习,同时茶道、花道、画道、香道多管齐下的体验方式,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和心理素养,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理实一体化”的茶道课堂中养成能够悦纳“自我”,觉知“本我”,提高“超我”的积极乐观情绪。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占龙.以茶道精神视角看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17(6):181.
[2] 李勇男.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效果探析[J].艺术教育,2017(2):144-145.
[3] 黄旭艳.“茶道”精神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J].福建茶叶,2018(1):249.
[4] 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13-15.
[5] 李婷婷.浅述高职院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7(3):90-91.
[6] 朱一丹.微媒体下大学生情绪管理与阳光心态塑造[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94.
[7] 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6):82-84.
[8] 付刚.茶道对情绪的影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0):39-40.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