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媚 黄紧德
[摘 要]“互联网+”是网络发展下催生的一种新形态,其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中属于公共基础课。目前,其存在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有待更新,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教学模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借助网络平台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弥补学生差异性,调整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109-03
“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有效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生态[1]。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最基础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积极探索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改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广。可以说,计算机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行业中,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掌握计算机的常用知识已经成为人们当下极其迫切的需求。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意义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Office办公软件(主要为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的应用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课程能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当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想要快速适应社会,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而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差异化”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起点的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
由于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其接受教育的程度有所不同,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时期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学生可能来自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对计算机的了解。这导致在教师上课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屑听课,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跟不上进度,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内容安排有待完善
不同的专业应当有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也应该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文秘专业应该侧重于Word文档的使用,教育专业应该侧重于PPT课件制作的应用,等等。在许多高校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因异施教,在制定计算机教学大纲的时候往往是一刀切,不考虑实际情况,这种做法会让基础不一、专业方向不一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更削弱了教学效果。
3.考核制度有待更新
许多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都是以70%的期末考试成绩+30%的平时成绩作为最终的学生成绩。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统一的教学考试制度不但不能区分不同专业考生的计算机能力,还会导致大批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入到补考的行列中。
4.课时少,课程内容多,难度较大
当下,许多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时上都呈现出逐渐减少的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知识点在不断增加,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课时减少、知识点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计算机课程课时的规划越来越重要。
5.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当前,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先理论后实践,再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方式授课。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照着做什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空间,教学效果不理想。
6.网络信息的泛滥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他们既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所需的资源,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泛滥,在搜索的过程中许多不相关的信息会弹出来,这使得学生在查找内容的时候不能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并且在习惯了一遇到问题就求助网络的同时,學生也会失去思考的能力。
二、“互联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被打破,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上网搜索学习资料,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一)“互联网+”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优势
1.“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是通过教师的课堂传授,更多的是借助网络。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随着APP技术越来越成熟,学生可以从专门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上获取知识。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为教师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再组织学生上机操作。而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建QQ群、微信群、网络学习平台等,让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教师在授课中也可引入微视频、动画等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多元化。
3.学生的主动性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传统的接受教育模式是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内容去做。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教师课堂的传授,更多的是对学习的探索,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形式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让学生在选择知识的时候感到困惑,而且会让学生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网络资源库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将成为学生的一个难题。遇到问题就上网找答案的习惯,也会使得学生失去积极探索的能力。可见,互联网时代下还需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尤为重要。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的特点,需将互联网的应用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对高校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进行改革,这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能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去授课,不能再以学生为接受的主体让学生去学习,而应交换角度,树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力,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更多是起引导的作用[2],让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
(二)借助网络平台,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教学应顺应时代,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积极运用各种教学APP和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大学课堂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思维模式。
1.翻转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演示基础操作,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去做练习,最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先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课堂上也不再是由教师一人主讲,而是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包括知识的运用、难点的答疑等。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课堂外,可以借助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上有已经上传完成的有关课程的学习小视频,这些视频短小而精悍,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观看学习。在观看过程中,还能暂停、回放等。这是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把握学习的进度,不会因为偶尔开小差导致错失了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视频下方可以用评论的方式提出问题,其他观看者,包括同学或者教师都可以帮助其解答。此外,还可以在平台上上传测试题,方便学生复习和检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没掌握好的内容还可以回头重新观看。翻转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主动性,还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2.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是课堂视频,通常视频在5~8分钟,内容为教程里面的某个知识点(比如教案里面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学生可以在线观摩学习,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学习,这更有利于不同层次间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拓展的内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课程重新学习一遍。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减小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一般的学生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微课的引用能较好地满足当下学习者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相应的学习视频,查缺补漏,还能让学生加深和拓展已学的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探索。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微课也成为当下一种新型的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可以说,微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学习的平台,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慕课
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3]。慕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它所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学习者。慕课是将遍布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传授者和学习者通过一个相同的学习点关联起来,只要是参与者都可以发布相关的视频,而这些视频都是对外开放的。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慕课的引进有很好的优势。该模式包括了学习小组和論坛等互动模式,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和线下操作。慕课应当与高等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连接。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将慕课推荐给学生,方便学生分享通过网络优化整合的慕课资源,确保学习能顺利进行[4]。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到论坛上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同时,还可以利用慕课进行学习的检测,增加一些小测试,这能检验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慕课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优化整合之后的资源,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进行学习。慕课平台开拓了学生新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身的主动性将学习变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三)分层次教学,弥补学生差异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不同的专业会共同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也会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手段不够合理,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合理采用分层次、分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