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学习。
【关键词】课題;效率;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71-01
化学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用非常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化学科目的学习。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是现在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引入,提升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设计导语,便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导入呢?鉴于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广大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比如,在教学“元素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利用水变汽油这一伪科学现象导入:同学们,现在有一个最新的研究说能把清水变成汽油,整个过程只需要简单地在其中加入某种催化剂即可,你们认为是真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听后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个课堂瞬间成为了学生的天地,纷纷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情绪高涨,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方式时,除了要考虑学生因素、学校条件因素外,教学内容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燃烧的条件”是“燃烧与灭火”一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宜选择交流型或自主型等高水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是“燃烧和灭火”一节中的非重点内容,学生只需“知道”就可以了,教师宜选择直授型或自答型等较低水平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另外,在化学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一要注重针对性。例如,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应展示该物质的实物,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来归纳该物质的性质;微粒性质的教学,应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使微观本质形象化。二要重视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配合使用。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性质”时,可将实验过程用多媒体实物展台来呈现,现象十分明显。实验和多媒体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对浑浊现象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
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实验原理是什么?难道只能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能否用木炭来代替?如果能用,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如用木炭代替红磷,但集气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的;有用凸透镜聚光加热的等等。并且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分析溶液进入集气瓶不到1/5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找到一般规律,对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要求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学生们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让实验事实说话,这样学生体会会更深。
四、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只有将眼、手、脑协调运用,才能达到熟练实验技能的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用自己熟练的实验技巧、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感化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首先,对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我是通过教师规范的演示实验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从而初步得出化学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的结论。最后,再让学生自选仪器,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进行探究。通过测定敞口容器中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本质。强调称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素养,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五、精讲多练,提升效率
众所周知,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以,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讲精、讲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多加练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到有关“碳”的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实验作对比,进一步明确其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配合教材内容,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实践,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玲.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