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兰
【摘 要】综合能力是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综合能力测试的出现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怎样在平时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育工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从高考的高度对培养高中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91-01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优化和完善,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历史本来就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的学科,只有认真地学习历史,才能够以史为鉴,扬长避短。高中时期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刚刚萌芽和打基础的时期,对以后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通过历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所以应该十分重视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并且应该通过历史教学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有可能只是运用了几个知识点,而提出一个问题代表着学生本身经过了积极的思考,经过了自身的努力。朱熹也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摆脱教材与教参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挑战,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允许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要让学生在大胆的质疑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为将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信息量巨大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生的思路更为新奇,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闪现许多新的看法与见解,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观点。对此,我们不能简单武断地予以否定,而是要善加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支点。
二、突出主干知识,加强专题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的能力
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应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即抓历史上大事件、大人物、大的典章制度、大的战争、大的社会变化等,细碎、偏冷的东西可以泛读。此外,在文科综合考试背景下,抓主干知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有关的历史知识,二是可以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历史知识。复习中要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是与热点问题有关的历史知识,即使不是历史学科的重点也要比较全面地掌握,因为它往往是命题的对象。
专题史的复习除了延续以往纵向延伸的办法外,还应从分析各专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说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代的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理解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横向拓宽。在专题复习中,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横向拓宽:一是同一时期历史现象的横向比较,主要着眼于中西历史发展区域性差异,如中西资本主义萌芽比较;中日两国19世纪后半期历史发展比较等;二是相似属性历史现象的比较,一般是把中外历史相似的特定阶段或发生的相似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印民族解放运动比较,中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比较等;三是立足于世界整体发展来分析中国历史问题,既从国际环境去找原因,又着眼于把握宏观历史发展方向,如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中国等。
三、培养学生把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适应未来教育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如在讲授隋唐文学成就时,涉及唐朝的一些诗人作家,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历史课和语文课结合起来,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物的诗歌作品,在课堂上有选择地朗读,使学生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此寓教于乐,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能力
迁移能力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多角度思维能力之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道题可能因为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得分迥异。例如分析题目“关于三国政治形势变化”,侧重考查历史研究材料的来源和功能,这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也是代表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比如这一题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①官方的材料具有权威性,可信度较高;②官方文献有歪曲或美化事实的嫌疑;③学者著作有主观认识;④小说反映了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思想观念;⑤小说是虚构的,不能够作为严肃的史料。”学生回答任何一个方面,都可得分。教学中对于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显得重要和必要。
五、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有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了解过去,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好地做好现实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在学习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过程中,几乎历代帝王在王朝建立之初,借鉴先朝灭亡经验,励精图治,努力治理国家,达到盛世,而经过几代的发展,后继的帝王守着社会祖传基业坐吃享乐,政事一天不如一天,奸臣当道,小人专权,最后丢掉帝位,甚至身家性命。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事物的两面性,这样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其用意,学习科学全面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培养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才能在将来的岗位上勇担重任。
六、总结
当然,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高中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使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把历史问题和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相联系,综合应用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锋.综合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8.2.
[2]张晓明.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与管理,2002(06).
[3]李雪燕.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80.
[4]白月桥.历史的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