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红,简 黎,张农惠,梁传丽,庞文利,李海燕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内科,广东 中山 528403)
白血病时(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研究认为,患者病发与放射元素、外界病毒感染和基因遗传都存在一定程度联系[1],依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两类,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出血、关节持续疼痛、身体无力等临床症状,患者的白细胞会在患者体内做异常增殖,使得患者体内正常的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多数白血病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疾病认知不足,在治疗时对疾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白血病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要注意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2例(68.91%),女性患者37例(31.09%),患者最小年龄为21.93岁,最大年龄为58.07岁,平均年龄为(35.99±10.2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5例(71.43%),女性患者34例(28.57%),患者最小年龄为22.05岁,最大年龄为56.48岁,平均年龄为(35.48±10.37)岁。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21.03-60.74岁,智力正常,患者家属可以有效沟通,自愿接受护理干预和相关问卷调查的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智力障碍,不能有效沟通;患者家属拒绝配合或其他原因退出者。
对照组白血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健康知识宣讲方面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耐心详细讲解疾病治疗机制和护理注意事项,在环境护理方面注意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
实验组白血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在白血病知识宣讲方面护理人员要将白血病的主要症状、预防机制和注意事项等以简单直白的方式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通过对疾病的了解,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患者治疗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常用医疗物品,以便异常时立即使用。在饮食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体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补充计划,注意禁止辛辣刺激的食物。在监测护理方面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脉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常规指征,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若出现异常则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在用药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严格遵医嘱用药,严禁擅自更改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在为患者给药时要注意语气和动作的轻柔,并不断安抚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情况。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资料,SPSS 19.00统计软件包分析。
对患者干预后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认知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认知对比
白血病患者在病发后认为疾病治愈无望[2],容易出现消极的治疗情绪,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十分不利[3],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要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深化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机制、注意事项的认知[4],明白和理解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成功几率。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干预后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119例患者中,111例患者知晓疾病知识,108例患者知晓药物知识,105例患者知晓饮食知识,112例患者知晓自我保健知识,对照组119例患者中,89例患者知晓疾病知识,91例患者知晓药物知识,93例患者知晓饮食知识,90例患者知晓自我保健知识,实验组患者认知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与陈洁[5]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在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患者对疾病、饮食、药物和自我保健知识认知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