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

2019-04-22 04:00韩光浩
现代苏州 2019年7期
关键词:锅底稻草外墙

如同是自己的掌纹一般,苏州的孩子闭着眼睛都知道苏州的颜色。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那是苏州的一张脸。

经典双色,粉是墙黛是瓦,一幅味道极好的水墨江南图。粉墙明似纸,芭蕉绿如墨,江南四季分明,日光月影,轮番调色,粉墙之上光影变幻,宛若蒙太奇。

也许是熟悉了太久的缘故,这幅图苏州人也懒得再琢磨,似乎江南该天生如此。苏州是白富美,谁也没仔细思量,苏州也有黑里俏。

黑里俏,是说一个女孩子黑的俊俏,黑的别致。一个爱行街走巷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图片,镜头里的观前街由巷,两旁民居外墙黑黝黝,一条弄堂墨墨黑,倒也黑的别有气象。但黑墙头难倒了这个老苏州。这难道是城市色彩的新手法?我帮他试着将这个提问发到了朋友圈,顿时招引来了一大批黑房子,除了由巷,还有桃花坞大街费家,天库前陆家,这些房子都是黑色外墙。而还有朋友更提示我,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西北街,东北街沿线民居都是黑墙头,就是在苏州园林里,也有不少黑墙头。

一堵黑墙是怎么来的,答案是杂格咙咚,煞是有趣。有情调论的,说黑色的墙面,有个性风格,居住在此的主人应该是特立独行之人;有等级论的,讲中国的色彩里,民居外墙选择黑为色调,也是本分的规矩;有阴阳论的,按五行排行,黑,玄,五行属水,刷黑就是克火之意。更多回答的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就是黑的,左邻右舍的外墙也是黑的,这证明黑色也曾经是苏州民居的流行色。可是,为什么会流行,还真的解释不了。一位专门研究城市文化的高校教授则说,他十多年前就注意到苏州的黑墙了,这是把一种当时人家烧灶后的锅底灰当作了外墙涂料。而一位专门编修园林志的老法师马上补充,精确来讲刷的也不是锅底灰,锅底灰用来入中药,药名“百草霜”。这个黑色的东西,工匠称作“轻煤”,“轻煤”就是轻细的烟灰,苏轼曾经作过小诗,其中有两句: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

一位喜欢工艺的朋友正好来看我,和我讨论什么是工艺的价值。他的观点,是好的工艺一定都是实用的。我忽然有灵感,江南的好东西,都是形而上下的,谁说色彩看不见,摸不着?五行、五味、五色,江南的色彩也应该是实用的。既然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都是与实用相关的,那么何不从实用角度,解读苏州墙头的黑色呢。

民间崇尚实用,首要考虑的是经济原因。自家盖房子,肯定要质量好。外墙面做石灰墙耐久,因为石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有防潮吸湿的作用,保护墙体。但是除了质量,还要考虑后续维护成本,旧时小巷多泥泞,小家小户刷白墙,泥溅水泼,岂非年年都要花费钱财重刷。好在从前人家都烧灶头,就地取材,锅底灰太少,稻草灰拌石灰水,却随手便有,量大实在。 我和朋友一讲,他说的确见到农村刷墙头用稻草灰放石灰水,刷墙的刷子也是用稻草做的。他思索片刻,又想起一段故事。他说,姑苏弄堂有些宅墙涂全黑之色,的确是实效之用,那是社会动荡年代的产物。苏州也曾经历过兵荒马乱,百姓怕兵盗、官盗、强盗……,夜里抢家劫舍的居多,刷黑了,也是老百姓的障眼法,这就是“安防”手段了。他听老人们讲,朱元璋打“张”的时候,苏州城内的房子全是黑的。而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占领苏州后,苏州太湖岛上的村落也全是刷黑了。

这个用场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有道理啊。过于洁白,易受污损。过于醒目,难免劫难。所以老子也讲,大白若辱,真正的清白,或许并不是那么标榜在外的一尘不染。

黑色,在苏州眼中也是白色,也是灰色,黑色是与灰色、白色共生一体的。苏州的黑墙头,慢慢时间久了,就变成灰色的了。时间再久一点,稻柴灰被风吹雨打之后,显出了石灰的白来了。所以苏州的房子,都是会变色的。一下雨,白色的房子看不出来变化,灰色的墙面,一点一滴,就像是老天爷在绘水墨画一般。黑、白、灰,这就么在苏州微妙地变化着。黑白灰,不是皇家色,不是富贵色,却是天地人合一的颜色,是中国人书写的颜色,也是真正的生活的颜色。

我想着想着这一堵堵黑墙头,心下慢慢地明亮了起来。

猜你喜欢
锅底稻草外墙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判断:哪位洗得快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赶 集
奶奶爱吃锅底饭
洗完锅别忘擦锅底
两根稻草
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