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的高新物语

2019-04-22 04:00丁云
现代苏州 2019年7期
关键词:日资苏州高新区电波

记者 丁云

多年之前,苏州高新区就已经是日本企业在中国沿海地区投资最密集区域之一,聚集了多达500余家的日资企业。但“日资高地”一直以来低调。本期我们探访苏州高新区有代表性的日资企业,通过近二三十年在这里成功发展、转型的它们,还原“日资高地”的日常生态模样。并借由一个角度展现时代浪潮下,苏州高新区不断革新的发展步伐,大致勾勒其近30年的发展变迁。

苏州日本电波:又该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藤原信光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电光火石”四个字恰似他的行事风格。每天,他21∶00就寝,在凌晨2:00起床工作,自2006年履职苏州日本电波董事长、总经理一来,一直保持这种工作节奏。

中日恢复邦交1个月后的访问预埋了25年前的合作

作为苏州高新区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日本电波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

1972年9月29日中日恢复邦交,10月24日,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创业社长竹内正道,就作为日本技术交流团团长,率团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并与之合影。

“中国很大,大市场一定在中国,一定要到中国投资。”抱着这样的信念,1994年1月,竹内正道的长子,已任会长的竹内敏晃拍板决定,在苏州高新区独资设立苏州日本电波工业有限公司。在外资企业一般均以合资方式成立的年代,坚持要以独资方式投资建厂。

“1994年,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苏州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区域位置。苏州高新区承诺会竭尽全力配合我们建厂。从公司设立、工场建设到生产准备,确实无一不热情关心、积极配合我们。”筹建之初就一直参与的苏州日本电波现任董事长、总经理藤原信光说。1999年,竹内敏晃会长获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而今年,也是苏州日本电波成立的第25个年头。

25年里,伴随苏州高新区的区域发展,苏州日本电波取得了巨大成就。

1994年1月设立之初,注册资本15亿日元,投资总额25亿日元,之后经6次增资,注册资本达到4720万美元,投资总额达到9070万美元。

苏州日本电波的产品是将人造水晶加工成晶片,继而制造出的控制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通信产品和汽车产品。特别是汽车,安全气囊、车载信息服务、遥控车锁、空调、导航等均受元器件控制。

25年中,产品从最初有2个脚的引线式向着贴片化发展。贴片化产品再从大到小,经历4代更迭,从一开始的8.0*4.5毫米大小,发展到现在最小的仅2.0*1.6毫米。

目前,苏州日本电波最大的竞争领先优势还在汽车市场。由于市场对品质保证的要求非常高,将大量潜在竞争对手抵挡在门外。同时,移动通信产品要求元器件产品越来越小型化,“苏州日本电波有技术力量可提供比2.0*1.6毫米更小的产品,一旦需求量增加,优势会更突出。”藤原信光透露。在汽车市场和移动通信市场,苏州日本电波的产品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压倒性优势。由于控制元器件产品都是经由供货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再提供给整车制造商,苏州日本电波的产品在汽车市场的专业领域内实际占有率非常高。

“在华综合性总部”30年周期内的重大转型升级

25年来,伴随着苏州高新区的不断变化发展,公司形态不断发展,苏州日本电波也从原先的单纯出口加工,逐渐增设了销售部门。并正在考虑,把在整个大中华区的销售基本全部集中到苏州,为此,与苏州高新区共同提出“在华综合性总部”的概念,整合企业在华的商流、物流。

日本电波目前的销售点分布在香港、深圳、上海、台湾及苏州5个地方,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优势和特点。随着苏州高新区不断发展,并成立了综合保税区,日本电波已筹划将香港、深圳、上海、苏州的销售业务归并、统括在苏州,合理精简部分物流成本。归并以后的苏州部门销售额将在现有单单制造工厂的基础上翻倍。2018年,苏州日本电波的销售额约5亿人民币。

藤原信光认为,25年来,苏州日本电波能够顺利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积极、主动地推进“本土化”、“本地化”。

根据他的观察和总结,一些日资企业到异国投资建厂之所以失败,原因或许有两个,或者日方管理太细太多,中方仅仅作为普通员工;又或者日方几乎不管,管理责任全部由中方员工承担。两种情形都不太会成功。他认为,日资企业要日方先构筑好体系,然后由中方员工在大框架下运营。这是日本电波这些年来在苏州工厂取得成功的关键。例如,苏州日本电波的副总经理由中方员工担任,她在公司的权限仅次于董事长、总经理藤原信光。财务主管也由中方人员担任。“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全部由中方担任,一般也比较少。”董事、副总经理徐菁说。目前,企业有员工1350名,其中日方人员8名。

今年是苏州日本电波创立25周年,藤原信光说,也是比较关键的一年。公司经营期限是50年,正好走过一半。在日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左右,而25年也差不多临近这个关键点了。为什么是30年?因为就事业本身而言,以30年为一个周期,肯定要有大变化,包括发展战略调整、继任者培养等,如果没有变化,可能就只能止步于此。日本电波在苏州设立“在华综合性总部”的构想,正是企业的一次重大转型升级。

NGK:市场的发展,最终影响企业决策

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长良直的中文说得非常好,上电视接受参访也完全无障碍。长良直是第二次赴任。第一次是2007-2008年,这一次从2017年4月份开始。两次赴任刚好相隔10年。

跟着中国市场的节奏调控企业的步伐

NGK主要生产汽油汽车的过滤器,每一辆汽车安装一个这样的产品。近期,其同样位于苏州高新区的第二工厂正在加紧建设。

新工厂的加紧建设是有理由的。中国国内将于2020年7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新的国六排放标准。为此,NGK专门设立第二工厂,生产符合内排放新规的产品。

虽然中国国内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类似海南岛2030年开始禁售燃油车,但NGK对市场的研判谨慎而客观。长良直解释,目前国内汽车年销量3000万辆,其中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仅5%,电动车的产量当下还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规模。即使到2030年,预计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左右,燃油车仍有80%的市场。另外,除供乘用车以外,NGK的产品还供卡车、面包车等柴油汽车。到2021年7月1日,中国的重型柴油车也将全部实行国六排放标准。NGK为此也开发了适合柴油车的新产品。

总结而言,就是虽然清洁能源车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近几十年内,中国国内市场仍有大量燃油车需要加装过滤器。

现阶段,3000万辆的汽车年销量中约有2800万辆汽油车,以一辆汽车安装一个产品计算,NGK的目标是达到40%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第一工厂年产值30亿人民币左右,预计第二工厂全部完工投产后将产值相当,等于产值翻了一倍。

整体环境支持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两次履任,让长良直对日资企业的变化了然于胸。

“苏州位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地带,距离上海很近,地理位置优越,有很好的高新技术人力资源。NGK的很多汽车行业直接用户就在上海、苏州、无锡这一地带。”

长良直说,苏州高新区的整个投资环境,对日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优良而友好。一是招商工作能力强,政府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精简高效,二是整个区域的发展趋势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整体环境支持企业向着未来持续高速发展,这也是NGK增资建厂,并坚持继续待在苏州高新区的原因。

2001年,NGK投建苏州工厂时,已有很多日资企业选择了这里,政府很重视,给予了很优惠的建厂条件。18年后,当年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已经结束,但仍有这么多包括日资在内的外资选择留在苏州高新区,有政府对企业高服务质量的原因,“在NGK的18年苏州记忆中,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障碍。”

2000年左右,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来中国投资,看中中国劳动费用低。NGK当时的投资也看中了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加工生产然后向国外出口。但随着这一块费用的增加,一些企业搬去了东南亚,继续留在中国国内或继续加大投资的企业,主要目标转换成了开拓中国国内市场。在日企眼中,中国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市场非常优质,特别是汽车行业,稳定性较高,苏州周边一带这样的企业又较多。

市场的发达会通过产业链带动个体企业

从2001年NGK落户高新区时中国国内汽车第三次排放新规,到现在的第五次,马上第六次,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强化,令NGK的市场变得愈加广阔。产品最初约有20-30%面向国内销售,以出口为主,到2010年市场转向,现在有80%以上的销售在国内。总公司4个部门中,陶瓷部门是最大的骨干部门,创造了60%的销售额和70%的利润,日本本土以外的9个国家运营11个工厂中,中国工厂是第二大规模,包揽了30%的产量。

最初,NGK对投资兴建中国工厂的风险性也并不能把握。但这些年来,投资规模逐步增大,18年里增资10次,产量也翻了10倍。企业一直在适应中国国内的排放标准变化,调整着自己的产品,伴随技术的改造、提升,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加,NGK工厂也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第二工厂增加了高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所以虽然一厂二厂的产值基本等量,但操作工人一厂1200人,二厂减少了1/3,约800人左右。由于产品的特性,生产仍有工序需要人工辅助。

NGK研发功能向来由总公司来负责,苏州工厂本身并没有这项功能。但长良直说,因为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在技术先进性上已基本与先进国家相当,所以汽车组装企业的研发机构首先已在慢慢转移向中国,NGK这样的产业链关联企业之后可能也会作出相应变化,在中国设立研发部门或将在考虑范围之内。

苏州松下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本土化供应也是竞争力

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松岛博同时担任两家“松下”的领头人。在苏州约有十一家松下系企业,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数量最多。每家企业都有独立运营法人,所属母公司也不尽相同。苏州松下半导体是目前销售额最高的一家。

为巨大的市场引入开发团队

苏州松下半导体主要生产与车辆安全相关的车载品以及半导体产品。

在苏州高新区投资建厂18年,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了调整。产品从最初的一般民生用产品,逐渐向汽车用和工业用产品过渡。同时,由于新生代汽车都在向着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苏州松下半导体也在这个领域发力,开发、生产了新能源锂电池控制芯片、自动驾驶的辅助系统等。

总经理松岛博说,企业整个经营的基础就是构建在根据社会环境作出相应变化的基础之上。当整个社会大环境从过去满足民生用领域,转变至发展先进汽车工业、发展新能源领域时,无论松下母公司还是松下苏州工厂,都做了转变和调整。相对应地,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也向着这些方向转变。

当劳动力价格已经不成优势时,外资企业瞄准了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2018年4月,松下车载摄像头研发中心成立时,时任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吴新明对松岛博说,“中国市场很大,你们应该把开发的团队放到我们这里,开发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形势的发展,也一如吴书记的建议,松下半导体现在集开发、生产、销售三项于一体。

“开发能力实际取决于研发人才。苏州能否给松下提供适合的人才,至关重要。”松岛博说,高新区日资企业数量多,历史悠久,日资的群聚效应已经显现。这里从事开发研发工作的人才较多,相较于其他城市,有开发能力,同时懂日语的人才更易招到。由于松下总公司从事研发的也多为日本人,懂得日语对于日常工作的交流沟通,从日本方面吸取更多研发技能、经验,以及人才的进一步培养,都更便捷、流畅。

自车载摄像头研发中心成立,通过人才流动,一部分有经验有能力的开发人才持续被引入。但是,松岛博话语一转,“现在来讲,开发人才还谈不上非常充裕。苏州松下半导体希望持续不断地引入研发人才,对进一步项目开发大有裨益。”松岛博甚至忍不住在现场为公司做起了招聘广告,希望有更多懂日语、懂英语的研发人才进入松下。

外资企业真的看中政府服务质量

有关于地方政府的服务质量,松岛博有更详细的解释,“在于能够了解日资及其他外资的企业老总们的经营思路和想法。每当有新政出台,或者有新想法时,总是不忘听听外资企业的想法和建议。反过来,外资企业如果在经营上有困难、有疑惑,也会首先找到熟识的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寻求建议。这种沟通氛围,有益于外资企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大概因为长期与外资企业打交道,高新区的这些政府部门熟知日本人或欧美人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日常习惯等,沟通起来相对于没有这些经验的地区,有着非常好的优势。”松岛博说,外企完全不用担心企业的考虑不被政府接受。这让在这里的外企经营管理者省心,减少后顾之忧。

今天,苏州松下半导体已实现了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包括设备、原辅材料等。除了最核心的原材料还是从日本进口,其他相关辅材、设备,特别是高新区目前大力倡导的智能化设备都能在苏州及周边地区采购到,一部分自动化设备甚至由中国企业与日本松下共同开发,为苏州松下半导体量身定制。“不需要依赖日本本土做这项工作,无论对效率、成本、日常生产都有着很大的便利性,也提升了松下半导体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日资苏州高新区电波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中国日本商会:在华日企利润创新高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中国日本商会白皮书:超九成在华日企无意撤出中国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加拿大侦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电波
“电波卫士”在行动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苏州高新区侨企华晓运输机器人走进世界名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