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佳丽
摘 要: 近年来,网络语越来越丰富多彩。2019年年初“我酸了”网络语开始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成为新一届网络流行语新秀。“我酸了”表达的意思是我非常羡慕,我嫉妒了。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酸了”词义产生的理据以及衍生词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和表达功能。
关键词: 我酸了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象似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在这种环境下,许多网络流行语言也应运而生,逐步进入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谓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区被拥有一定量文化知识的网民在互联网上或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流传、熟知的用来交际的语言,即人们日常网络交际中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1]。
网络语言从最初的追求简便到后来的彰显个性,近年,网络流行语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酸了”作为2019年的网络流行词汇,不仅继承了网络语言的部分优点,同时又有所创新,成为当下网络语言的新兴之秀。
同社会语言一样,网络语既有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有社会发展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以最初对现实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为基础,同时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强调认知先于语言,语言与认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81)。因此,网络语言的变化反映了人的认知思维方式的改变,其产生过程是人类认知心理与语言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网络语言变化而形成的语音、词汇以及句法特点都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认知机制[3](120)。因此,利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原理可以从更深一层解释网络语“我酸了”的意义建构过程。
一、“我酸了”的由来
“我酸了”这个网络语是在2019年年初才开始走红网络的,最开始是从电子竞技领域传出来,主要来源于WE电子竞技俱乐部和RNG电子俱乐部的粉丝圈,由于RNG战队获得了诸多奖项,WE战队的粉丝就各种吐槽,说了很多大冒酸味儿的话,“我酸了”这个词就从中产生。逐渐这个词就扩展到了娱乐圈领域,最后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起来。由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我酸了”被网友赋予的意思就是我非常羡慕,我嫉妒了。“我酸了”一词积极活跃于现实生活中和QQ、朋友圈、微博大V评论区、新闻媒体等人们关注之地。如:
(1)姗姗姐不愧是健身富人,这气质和身材我酸了。(来自新浪微博2019-8-25)
(2)没吃早饭的我,看到别人家的日式早餐,我酸了!(来自新浪微博2019-8-25)
(3)我酸了,酸得一塌糊涂。(来自新浪微博2019-8-25)
(4)我酸了,我是柠檬精。(来自新浪微博2019-8-23)
(5)你就别酸我了。(来自百度百科2019-6-9)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酸”的用法非常灵活,“酸”除了表示羡慕嫉妒之外,还表示讽刺或嘲弄,比如“你别酸我了”意思就是“你就别讽刺我了。”后来,“我酸了”这种表达还衍生出了“柠檬精”一词。
网络流行语并不是一种为追求时尚和潮流而凭空臆造的语言,它的产生是有其理据的。“原始时期的语言是任意的,部落社会时期是约定俗成的,文明社会时期是立意的。”[4](52)网络流行语中许多意义的产生是可以从其产生的源头直接找到理据的。因为语言符号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常常采用旧词新用来填补语言中的空白表达。网络语“我酸了”就属于旧词新用的造意方式,其来源是一个寓言故事或是一个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是:一天,狐狸看见了一棵葡萄树,上面结着又大又甜的葡萄。狐狸就伸手去抓,可是怎么也抓不到,旁边的小动物都纷纷嘲笑狐狸,狐狸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在回家路上,狐狸边走边想着它的葡萄,心里安慰自己:“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这就是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因此“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俗语就在民间传开来了。
另一个是从“吃醋”这个词衍生而来的。在《隋唐嘉话》中记载了房玄龄与夫人的一段故事,唐太宗赐予房玄龄两个小妾,但其夫人始终不同意。唐太宗听后,立即把房玄龄的夫人召进宫,让她在毒酒和小妾之间选一样,房玄龄的夫人当即选择了毒酒。当她喝下毒酒之后,她才发现这不是酒,这竟然是醋。因此“吃醋”表示嫉妒的说法就在历史上流传了下来。
从以上两个故事来看,第一个“葡萄酸”,但其实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看,并不是葡萄酸,而是因为吃不到葡萄,狐狸自己心里酸酸的。第二个“吃醋”,这个“酸”味就是从“酸”表示醋的味道的本义衍生发展而来。在上面这两个故事里,“酸”表示羡慕嫉妒的意思都还比较隐晦含蓄。但是现在,网民用“我酸了”这样一个构式,直接固定地表达羡慕嫉妒。用“我酸了”来表示羡慕嫉妒即有历史渊源,又有所创新。因此探索“我酸了”的语源理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二、“我酸了”的認知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事物与事物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联系就是象似性,即两个事物之间,或者某部分外形,或者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比较相似,我们就把这种联系称为象似性。我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利用凸现的事物去认识比较隐蔽的事物,利用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未知的事物[5]。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理,我们试图寻找到“酸”和羡慕嫉妒的意义联系。
(一)词义的象似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酸”的本义。《说文解字·酉部》“酸,酢也,从酉,夋声”指的就是醋的味道。发展到现代汉语,酸除了指像醋的气味或味道,还表示其他4个意思,分别是:
①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如硫酸,盐酸;
②伤心,悲痛,如辛酸,酸楚;
③(身体)微痛无力,如酸软,腰酸腿疼;
④讽刺文人迂腐、贫寒,如寒酸、穷酸。
从以上词义可以看出,“酸”并没有表示羡慕嫉妒的意思。在网络交际用语中,“我酸了”一词中出现了羡慕嫉妒的意思正是体现了认知语言学主张的意义具有动态性的观点。语言是在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的基础也应当包括“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两大要素。一方面,意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意义又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来认识的,其间必然要涉及人的认知方式,包括想象能力、隐喻转喻思维等主观因素,这就可解释为什么意义具有动态性、可变性、模糊性等特征。[2](79)因此,“酸”的意义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方式而变化的。在羡慕嫉妒这层意思上,“酸”从无到有,这就是意义的动态变化。在意义的动态变化中,“隐喻认知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从一个较熟悉的、具体的、易理解的始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目标域。他们认为隐喻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组织思维、进行推理、建构语言等须臾不可缺少的心智机制,从而形成了“隐喻认知理论”,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区分出两类隐喻[2](129):
在这个关系式中,从左到右是决定关系,即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语言层面上“隐喻性表达”受制于认知层面上的“概念隐喻”,而基本的概念隐喻认知方式又是直接来自于现实体验。正是基于这种神经联通回路,人们头脑中才形成了若干概念隐喻,产生了对应的许多隐喻表达;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连通图,人们才能理解隐喻[2](129-130)。因此,当人们想要表达内心的嫉妒和羡慕这种抽象的概念时,就会启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隐喻机制。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吃带有酸味的食物时,身体产生的反应,和当我们内心产生羡慕嫉妒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产生羡慕嫉妒的感觉时,像吃了一颗柠檬一样酸。因此,在我们的认知系统中,我们就会在这两种感觉之间建立起神经联通回路。如下图所示:
经过以上的认知机制,我们就产生了“我酸了”的隐喻性表达。再者,“酸”和“柠檬精”联系就更为直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形成了柠檬是酸的概念认知。因此,头脑中就形成了“像柠檬一样酸”的概念隐喻。正是人们心智中已经有了“酸=羡慕嫉妒”的隐喻性认知机制,才用具体的“柠檬”来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羡慕嫉妒的感觉。网友们再根据“戏精”“杠精”等词类推演变成“柠檬精”,而且“柠檬精”表达的“酸味儿”要比“我酸了”更为深刻,同时又更为含蓄,更加符合网络语言的交际特点。
(二)心理象似性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象似性,因为网友在使用流行语的时候以相同的心理為基础。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语言更新和变异特别快,网络流行语的发生发展随其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新闻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度,它反映了网友关注社会、参与社会,也能反映民众的情感诉求和利益诉求。因此,人们可用其弥合时空和情感的隔阂,释放情绪,缓解冲突[3](123)。
“我酸了”的使用背景,就是在一种别人有,我没有的情况下使用的。表达的是一个人羡慕嫉妒的情绪,比如别人见了自己一直想见的明星;别人拥有自己一直想拥有的好身材;别人过着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在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羡慕嫉妒的同时,背后还隐约带有说话者的一丝无奈。网络语言往往包含了网民对自己、对社会、对时代的一种态度,因此,从“我酸了”“柠檬精”等词正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理想生活一种求而不得的心理。在这种共同的心理基础上,人们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理想事物的向往羡慕但自己由于各种原因压力而无法实现的无奈的社会心理状态。
三、“我酸了”的流行机制
“我酸了”能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因除了众多明星网友的参与外,更是因为“我酸了”背后的交际特点符合了现代人的交际原则。良好的交际关系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因素。无论在我们日常交际还是网络对话中,我们都应该遵循最基本的交际原则。“我酸了”在语用交际中,既能满足表达者的表达诉求,也很好地遵守了语用交际原则。
(一)委婉功能
话语的委婉性又指公平的讲话。针对具体交际语境而言,表示拥有不快乐的情绪时或产生不礼貌的意思被替换成为言语间接和礼貌的表达。委婉话语的表达一般利用模糊话语而不是粗暴的表达来避免冲突,在交际中我们常用到话语的委婉性原则。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委婉语广泛用于构建和谐气氛[6](30)。网络语不像现代汉语词汇一样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网络语因语境而生,所以网络语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模糊性。模糊,是日常交际中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例如:
1.人类的本质是柠檬精。(来自知乎“问号青年”2019-7-29)
2.为什么柠檬它总是围绕着我。(来自微博“岁岁有朝”2019-8-16)
“人类的本质是柠檬精”是说人类本身很容易陷入嫉妒情绪中。网友们就用这种委婉的方式点出现代人类喜欢事事比较的特点。为了合理有效地宣泄嫉妒羡慕这种负面情绪,网友们就采用“为什么柠檬它总是围绕着我”这种幽默戏谑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自嘲,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形象而又准确无误地传递了现代年轻人的感受,委婉地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二)幽默功能
幽默是人际交流时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很重要的方式。表达的随意性和日常化能够起到缓解尴尬气氛的作用。幽默有多种类型,Pocheplsov把幽默分为言语幽默和情境幽默[6](33),“我酸了”“柠檬”等表达方式属于言语幽默。例如下面这个对话:
A:没中过奖的小伙伴们过来,我们一起吃柠檬。
B:不!我已经够酸了。
C:我都有一片柠檬树乐园了!(来自微博“胡扯白咧小东子”2019-8-28)
上面这段对话,我们根据语境可知,B和C用“酸了”“柠檬树”表示没中过奖。这种幽默的回答更能突出自己一直没有中过奖的心酸历程,读来让人觉得既幽默又心酸。网络语的幽默功能正是其迅速流行起来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功能
交际的经济原则是指话语的省略,是避免重复或降低分歧而追求语言的简练[6](34)。“我酸了”比“我好羡慕嫉妒你”,结构更简单,概括性强,语约意丰,体现了新词语产生的经济原则,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大批新词的需求,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和求异求新的表达需要。特别是“柠檬精”一词,其概括性更强,说话者不仅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内心的羡慕,而且留给倾听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想象。实际上,“我酸了”“柠檬精”等表达的言外之意早已心照不宣,有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其中的意思在大家看来,早已知道。因此,只需要说“我酸了”就可将表达者要表达的意思都传达到位。
本文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来分析“我酸了”的语言表达机制。在羡慕嫉妒这层意思上,“酸”从无到有,体现了语言是随着人类的认知变化而变化的,认知决定了人类的语言。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深入剖析了“柠檬”与“羡慕嫉妒”的内在联系。研究“我酸了”的流行机制,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和社会语言一样,符合人们交际的共同原则。因此,才能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它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一方面,它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給语言文字的规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孙崇飞,王恒兰.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认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07):93-95.
[2]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方士英,周启强.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框架诠释[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5).
[4]许国璋.论语言和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40.
[6]禹乐.网络语“我也是醉了”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