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阳
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主要饮料之一,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其酒精度高于啤酒而低于白酒。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明显。而中国酒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最大的产销量和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而在世界酒林中独领风骚。
本文将从中国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上,找出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酒文化;酒礼,道家
一、中国酒文化的概念
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称。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多名人佳士都为此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有关酒的起源、 生产、销售、消费过程,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畴。
二、儒家文化与酒德酒礼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中心,提倡血亲人伦、修身养性、思想道德,而中心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儒家文化不止对中国古代的影响甚深,可以说人们的道德观、自我约束力,皆缘起儒家思想。同西方意欲型文化看重物质利益相区别,这种伦理道德精神渗透于中国史学、文学和一切人文文化之中,更为典型地反映在酒德、酒礼中,从而对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发生着深刻影响和导向作用。
什么是酒德?酒德"并非指酒量,而是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也就是所谓"酒风"。而酒风",即喝酒后的行为,或仪表堂堂、谦谦君子,或焦躁不拘、疯狂小人。那怎么才能达到酒德的标准呢?这就必然要对饮酒用酒行为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个饮酒用酒的礼仪规范便是“酒礼”。酒德和酒礼,是中国酒饮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行的是酒,践的是德和礼。只有同时具备了酒德和酒礼,才谈得上"酒品"。
酒与礼的密不可分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礼在中国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酒礼即饮酒的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从形式上看是酒礼,从内涵上考察,又该归于酒德。民间仪礼中有乡饮酒礼,它分为四类,由乡吏主持其事。比较通俗而典型的酒礼规则还有不少,如:饮酒不能至醉,不能失态,官员更要做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做待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然后入席;长辈让晚辈饮,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则不能先饮尽;向长者敬酒,总要说些“祝您健康长寿”之类的话;“有酒食,先生馔”(孔子语),就是说有了酒菜,应该让父母和年老人先用;“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焉”(孔子语),就是说如果与本乡人一起饮酒,饮完酒后,一定要让柱着拐杖的老人先走,然后自己才能出去;主人不举杯,宾客不能先饮;“君子饮酒,三杯为度”。饮酒又分四步程序,即:拜、酾、啐、卒爵,等等。儒家酒德、酒礼思想的规定,完全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核心---“礼”,也即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仁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酒文化中的集中反映。
三、道家精神和酒神文化
道教崇拜的是神仙。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仙与酒向来有不解之缘。酒有仙酒,仙有醉仙,诗有诗仙。道教经典中不乏如此风流的诗句:“无花无酒不神仙。”神仙的本质是自由,而酒恰能使人忘却生存的不自由,“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仙是对尘世的超逸,酒恰是对忧愁的忘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愁。”道教“八戒”中虽有“不得醉酒以恣意的”规定,但其戒律在实施中并不严格,因为道教本身崇尚的是自由,而不象佛教那样很重戒律。就道教内部来说,各教派也不尽一致,全真道较严戒律,而正一道则十分松驰。因而,道教的仙群中喝酒最有名的“醉八仙”几乎成为明清以来神仙逍遥不羁形象的代表和酒仙的象征。仙境是浪漫的,现实是冷峻的,从严酷的人生扑向奇瑰的蓬莱之境,必需得“道”。道教所信仰的“道是”逍遥之途,是自由的象征。它无所不在,却又无形无象,虚渺混沌。“道”是不可言说与实证的,只能依凭高深的内觉和静观方能感悟,这需要“坐忘”和“炼气”。奇妙的是,道教的信仰者们发现,酒的酣醉与醺然使人沉向混沌,令人暂时忘却或消除生与死、苦与乐、人与我的种种差别,于忘却中重返生动活泼、自由无羁的生命自然与率真本性,这正是道家所孜孜追求的自然德性的复返与重归。
四、酒与艺术
与官司人、商人、匠人、农人相比,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缘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郭老还煞费苦心地统计出,在他们现存的诗作中,言及酒的,李占17%,杜占21%。这就使我们想到,假设没有酒,李杜的诗歌一定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今天读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会薄了许多。
二是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那个饮的过程,特别讲究饮酒过程中的那套繁文缛节。于是,便要制定颇为严刻的觞政,便要舞弄花样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对人的聪明才情、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文人们硬是把这一套玩出美妙的极至,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由于文人的参与,饮酒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无限风光。
参考文献
[1]王忠琴.试析《诗经》中的酒文化[J/OL].六盤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05):12-17[2019-02-13].https://doi.org/10.16595/j.1671-055X.2018.05.003.
[2]曹栋,郝伟.饮酒行为的文化心理探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4):69-70+83.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