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探析

2019-04-21 07:09黄嫚嫚
现代交际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教育改革立德树人

黄嫚嫚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对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要将立德树人与德育、智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其次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最后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改革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16-0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使命,立德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概括起来就是加强道德修养、信念修养、纪律修养和文化修养。树人就是要树立良好风气,培养造就人才,实现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将立德树人融入德育、智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之中

立德树人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明确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以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教育模式。首先,要通过德育过程的渗透性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德育并不是通过外部力量强加到学生头脑之中的,而是通过观念和活动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之中。学校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营造德育的教育氛围,通过文明月和文化墙等活动来构建校园文化,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用德育观念的塑人性来加强学生的信念修养。一是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用传统德育观念中的“以天下先”的精神来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二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学生的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认同感,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最后,要用德育方法的多样性来加强学生的纪律修养。一是学校要严肃校规校纪,整治不良之风,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二是德育主体即学生要善于运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反省自身行为,时刻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增强自律意识;三是德育与社会相结合,通过法治进课堂等活动来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文化知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将以德树人与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积极作用,深化学生对立德树人科学内涵的认识。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教育,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慣。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处世方式、沟通能力、决策和执行能力,使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变化,成为实用性人才。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要不定期举办创新知识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创新能力的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理念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学生自己也要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最后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互换交流生、举办国际交流会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见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实践之中,将以德树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要求学校营造文明自由的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学生,促进立德树人目标早日实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小学生要加强劳动锻炼,增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中学生要增强实验能力,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增加体育课和实践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对于大学生要加强实践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造福社会。

二、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小学和北大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以及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他指出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1]小学生处于道德观形成的初期,对未来价值观走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要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将品德教育与情景教学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追求。其次,教育学生要以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为榜样,将他们视为心中的标杆,增强看齐意识,从小就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笃定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志向。最后,要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大到社会规则与法律,小到学校规章和班级纪律,使学生时刻将纪律记在心中,绝不僭越。

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上的继续教育形式,是人在发展过程中的职业素养教育,以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融入德育教学过程当中,形成立德为先、职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要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观教育,教师应既是学生在专业技术上的指导者又是思想道德上引路人,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归属感。

“德”具有方向引领性作用,而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不能脱离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因此,立德树人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是要在办学方向上肯定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2]p174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也必须围绕中国特色来进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培养人、塑造人。二是要在培养目标上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3],而立德树人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和个人的德。三是要从青年学生自我成长的角度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2]p172首先要明大德,就是要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努力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其次要守公德,就是要明辨是非,笃实行事,严守社会公约,积极劳动,不做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成为一个好公民。最后要严私德,就是要辛勤努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来成就自我。

三、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和教材的改革相结合

第一,完整的學科体系需要以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指导。在学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平衡好德育、智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在考核标准方面,将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促进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优化教师科研体系建设,重视基础理论创新,通过合理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实现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科体系的建构之中,有利于保障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课程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课程设计之中,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新模式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首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发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合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加网络课程的数量,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制订合理的方案,加强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以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机制。

第三,教材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培养要求。合理修订中小学的语文、社会与品德等课程教材,在教材中增加立德树人的相关内容,重视教材内容对中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作用。中职学校的教材要注重实效性,把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与德育课紧密结合,增加教材中思想政治因素的占比。高校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立足于大学生的认知需要,编写教师爱教、学生易懂的理论教材,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切实推进立德树人进教材、进课堂。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需要加强学科、教学和教材方面的建设,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全面参与。通过对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的探析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

[4]靳诺.立德树人: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教育改革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